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禅慧)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 编辑:禅慧 来源:闽南佛学 前 言 净土教传入我国,是在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时支讖译出般州三昧经,此为净土教传来之嚆失。接着吴支谦,西晋竺法护等翻译大阿弥陀经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

编辑:禅慧
来源:闽南佛学

  前   言          
  净土教传入我国,是在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时支讖译出般州三昧经,此为净土教传来之嚆失。接着吴支谦,西晋竺法护等翻译大阿弥陀经,平等觉经。姚秦鸠摩罗什,刘宋宝云,同畺良耶舍等译出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这样,随着净土经典的相继翻译,弥陀净土信仰也逐渐地传播各地。史载,最初发愿往生的是西晋的阙公则。其后追随发愿往生者络绎不绝,东晋时慧远大师邀集文人学士和名僧“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依《般舟三昧经》,结白莲社来修习以观想阿弥陀佛为内容的念佛三昧,是为结社念佛之肇始。但慧远的弘化主要在南方,而北方则缺乏主要倡导者,再加上兵乱频仍,尤其北魏太武帝在太平真君七年(446),灭佛运动,净土教的弘化也因而绝迹。直到文成帝即位始复兴佛教,净土信仰始得以重新流行。但早期的弥陀净土信仰理论并不成熟,信众们对于净土的概念十分幼稚,常把弥陀净土信仰和弥勒净土信仰混在一起,弥勒净土信仰更强大于弥陀净土信仰,在某种意味上讲,弥陀净土信仰是伴随着弥勒净土信仰流行的,多少有点儿弥勒净土信仰附属的嫌疑。如在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在龙门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弥勒像最多,释迦、观音像次之,弥陀像较少,且时代也较晚。龙门古阳洞等之造像铭说:太和二十三年(499),比丘僧欣造立弥勒石像铭说:“为生缘父母并眷属师僧,造弥勒石像一躯,愿生西方无量寿佛国,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下生人间侯王子孙,与大菩萨同生一处。”这是结合弥勒下生的信仰,与弥陀净土的信仰,依造立弥勒等像的功德,求愿生西方,后弥勒下生成佛时,再生为人间侯王子孙,值遇龙华三会说法的。以造立弥陀佛像的功德愿生天界的也不少,如北魏孝昌二年清信女黄法僧造立的阿弥陀佛像铭说:“亡者生天,舍苦得乐。”东魏武定三年,慧鉴造的无受佛像铭说(‘受’是寿的假借字,‘无’下脱一量字):“为亡父母造无受佛,愿生天国。” 慧远在唐代,特别是在宋朝以后被净土宗僧人奉为中国净土宗初祖。但实际上他的理论对后来社会上流行的净土信仰影响并不很大,而生活在南北朝后期的北方的昙鸾,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则有直接的影响。刘宋后,弥陀净土之信仰渐次传播各地,无量寿经等的讲说风行,弥陀佛像也相继造立。北魏宣武帝时,菩提流支译出世亲菩萨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接着昙鸾为之注解,兼依十住毗婆沙论之难、易二道,主张他力、ben愿,始阐明净土立教的本义。对中国净土教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昙鸾大师及其著作
  1、昙鸾大师的生平
    昙鸾大师,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高僧,净土宗的先驱。唐代道绰所著的《安乐集》卷下载:在中国三藏法师叹归净土有师承的有六位大德,昙鸾既是其中之一(六位大德即是菩提流支,慧宠,道场,昙鸾,大海,法上)。他注释菩提流支三藏所译的世亲菩萨著的《往生论》,极力倡导西方净土要义是仗他力,以及弥陀ben愿功德说。这二大净土宗纲要,对后代净土行者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日本人法然的《选择ben愿念佛集》里,说到中国的净土宗,可分为三大系:庐山慧远系,慈愍三藏系,道绰、善导等系。而道绰、善导所传的净土思想,则是以昙鸾为始祖。日本尊他为净土五祖之初祖,又被尊为真宗七祖之第三祖。
  昙鸾(476~?),自号为有魏玄鉴大士,山西省雁门(治今山西代县西)人,一说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俗家不详。其家距离五台山很近。五台山上有很多灵异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昙鸾在不到15岁时,就去朝拜五台山。心神欢悦,即发心出家。出家后广学内外诸经典,穷研四论(中、百、十二门论、大智度论)、佛性等问题。他在读《大集经》时,因其词义深密,难以启悟,乃发心注解。刚过了一半,忽感气疾,就暂搁笔治病。走到汾州(今山西隰县)秦陵故墟时,登上城东门向天空望去。忽然看见天门洞开,六欲诸天的上下高低的阶位清清楚楚地显现在目前。病即痊愈。想继续做前面的工作,可又想到人命无常,便打算先学神仙的长生术,然后再学习佛教。南方陶弘景对神仙之术颇有研究,且学识渊博,被国内人民所推重。昙鸾就写信去述欲拜访之意,陶弘景很高兴地同意了。昙鸾于梁武帝大通(527-529)年间,抵达江苏省南京。梁武帝于重云殿引见他。并就佛性问题有数度咨问。次日,又在太极殿,降阶礼接,并问昙鸾大师南来之意。昙鸾告诉他:“欲学佛法,限年命促减,故来远造陶隐居求诸仙术”,武帝介绍,往句容山去拜访陶弘景。陶弘景因他是远道而来,并接对欣然,就把仙经十卷授给他。昙鸾获得仙经后,想觅一名山,修炼仙术。行到洛阳,适逢梵僧菩提流支三藏(孝静帝时),昙鸾即问他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菩提流支唾地说:“你这讲的是什么话,怎么能相比呢?这里哪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就把《观经》授给他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得解脱生死。”昙鸾因受菩提流支三藏的启示,毅然焚毁仙经,返其故乡,专修无量寿之弥陀净土法门。每有世俗君子呵责昙鸾:“十方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往西,岂非偏见生也?”昙鸾答“吾即凡夫,智慧浅短,未入法位,念力须均,如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 虽责难者不断,而昙鸾大师独决依如来ben愿力,渴仰往生西方净土,精勤念佛。《佛祖统记》卷二十七昙鸾传载:其昼夜专诵观经,修三福净业,观想九品,又教僧俗多人,随其修学,自行化他,流靡宏广!当时北魏帝王尊重其德,敕封为神鸾,并敕令住并州(山西太原市晋祠所在地的晋阳)之大寺,后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山西交城县)玄中寺。经常往介山(1、山西介林市东南。春秋晋介子推隐居此山,故名。2、山西万荣县西南。(水经·汾水注)谓即汾山3、山西介休县棉山)之阴,集众熏修念佛法门。后人称此为鸾公岩。以魏兴和四年五月(542年),因疾卒于平遥山寺。《佛祖统记》载:一夕,正持诵,见梵僧入室,说我是龙树,因你有往生西方净土的志向,故来迎你。鸾问:师以什么教我。僧回答:已去不可及,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与回。昙鸾即令弟子同音唱诵佛号,面向西方,瞑目而化。迦才《净土论》中则说:此方报尽,半宵之内,现圣僧像,忽来入室曰:“已落之叶,不可更附枝也。未束之粟,不可仓中求也。白驹过隙,不可暂时留也。已去叵返,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法师妙达言旨,如是告终,即半夜内,发谴使者,遍告诸村白衣弟子,及寺内出家弟子,可三百余人。一时云集。法师沐浴著新净衣,手执香炉,正面西坐,教诫门徒说,“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劝修西方净业。日初出时,大众齐声,念阿弥陀佛,便即寿终,春秋六十有七。他往生的时候,幡花幢盖高映院宇,香气烽勃音声繁闹。去寺院的人都看到了这殊胜的景象。寺西五里之外,有比丘尼寺,都是昙鸾大师的门徒,明相出后,集堂食粥,举众皆闻空内有微妙音乐西来东去,其中有智慧的人告大众说:“法师和尚,一生教人修净土业,今此音声向东去者,必应多是迎法师来”。吃完饭,就去拜见法师。在庭前等待,还未出寺庭之间,又闻音乐远在空中向西而去。这件瑞相给皇上知道了,乃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建砖塔并为立碑,现在还有。《续高僧传》中说他“神宇高远,机变无方,言晤不思,动与神会,调心炼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用为方轨,” 迦才《净土论》中则讲他,神志高远,三国知闻。洞晓众经,独步人外。梁国天子,恒向北礼昙鸾菩萨。给予很高的评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