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济群法师: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济群法师: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 作者: 济群法师

  学佛修行有两大途径: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视自力,有人强调他力的作用。然而学佛究竟依自力,或依他力,抑或依自力与他力融合更为殊胜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纯自力不易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到修行的途径,大分为二道:一曰难行道,一曰易行道〈1〉 。论中以依自力修行,解脱烦恼,成就无上菩提为难行道;依佛力加持,往生西方净土为易行道。可知纯自力的修行是难行道。

  生存在这个世界,佛经称为五浊恶世: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不要说这个世界的众生修行不易,即使佛陀出世到这个世界说法也不简单。难怪《阿弥陀经》中,他方诸佛为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世界度众生,大为赞叹。说“彼诸佛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2〉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佛经称此为末法时代,末法的“末”究竟意义在哪里呢?我觉得就在于修行环境的险恶上。正法时代修行者多,成就者也多;像法时代修行者多,成就者少;末法时代是修行者少,成就者也少。原因是当时的人们,除了内具深厚的善根,更重要还有周围单纯而又如法的修行的环境。反观今天的社会,到处都充满著浮躁,僧团缺乏律仪生活。社会物质条件发达了,红尘滚滚。

  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是很不容易的。何况凡夫的特点,本来就是心随境转。社会关系的复杂、教界关系的复杂、僧团关系的复杂,相应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的心必然也会跟著复杂了。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永恒的修行者关心的主题,对我们今天的学佛者而言,似乎显得意义不同寻常。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修学佛法的常道,然而今天的教界,戒在哪里?定又何在?可喜的是:佛教义学很发达,出了一大堆博士、教授之类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硕果也非常丰富。但这些文化知识,不知是否可以称为“闻慧思慧”;而对修行不知道有多少指导意义。难怪现在的佛教界,学位是多了,但果位并没有因此而增多。

  自力法门的修行,由闻思树立佛法的正见,依戒定慧的次第,实打实著,一丝一毫都虚假不得。可是今天的学佛者大多缺戒少定,纯粹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自身的烦恼,外在环境的干扰,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势必非常困难。

  二、纯他力违背佛教的根本精神

  大凡宗教都是他力的。原因是,一般宗教都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主宰神,他创造了世界,并且主宰著宇宙人生的一切。神是主,人是奴。人生的一切吉凶祸福,乃至死后升天堂、下地狱,都是神决定的。人自己是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人要想得到永恒的幸福,唯有通过他力的信仰,那就是信上帝,所谓信者得生。

  与一般宗教相比,佛教是自力的。首先佛教否定了世界主宰神的存在,以为世界的一切都是取决于因缘因果。佛经上说:“有因有缘世间生,有因有缘世间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贯穿著缘起论核心的思想是业力学说。宇宙的成坏、世界的兴衰、人生的祸福,这一切都是由有情的业力决定的。有情随著自身善与不善的心理活动,造下善不善业,由此招感苦乐的人生结果。

  佛教否定主宰神,佛陀自然也不会是主宰神。佛陀称自己说:“我如善导,导人于善道”。

  又对自己所开示的解脱之道,称为古仙人道。并以自己为真理的发现者,而不是开创者。佛陀与弟子的关系,就如师生关系。在修行求解脱的道路上,佛陀告诫弟子们:“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说修行要靠自己,修行是自力的。自己如何去修呢?依法。法是三藏典籍,法是通达真理,迈向解脱的方法。

  随著念佛法门的兴起,佛教才出现了他力法门。当然这种他力也还是以自力为基础,不论大乘经论中说念佛法门,还是中国古代大德们建立的净土理论,说到消除业障,往生净土,尽管都非常强调弥陀愿力的作用,但同时也重视自力的基础。昔弥陀净土法门传到日本,建立净土真宗,将他力法门推向极至,过分夸大弥陀依愿之威力,而忽略了自身止恶行善的修习,与佛法的根本精神实在相去甚远。

  三、念佛法门的产生的发展

  自力太难。因为从声闻解脱道的修行,走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路,缺乏良好的修行氛围,要想修有所成势必非常困难。而走菩萨道的路线,就更玄乎了。发菩提心,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广修六度万行,需要有多大的耐力,需要有多大的意志,而又要冒著多大的风险,其困难可想而知。这对于心志薄弱的凡夫,实在是不可思议。

  自力既然太难,以佛陀的大智慧,自然要为众生开设易行道。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及其国土庄严,在佛法的念法法门之外,又开设了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在《阿含》圣典中就出现了,经中提出六念,念佛是其中第一要念的。念佛法门在当时的意义,就有令内心安定,除恐怖的他力作用。佛经记载:佛弟子处在面临死亡时;贾客远行遇到凶险时;比丘在旷野修行遇到恐怖时,修六念法门能远离怖畏。〈3〉

  念佛法门的特别发展是佛陀入灭后,佛弟子们对佛陀的永恒怀念:一方面从追思佛陀因地的发心,行菩萨道,到佛果上成就种种功德;从佛陀一生说法教化的事迹,到入涅槃后,经过火化了,遗留下的舍利。另外,佛陀入灭了,有些声闻弟子尚未见谛,在佛法上还存有疑问,在信仰上又担心退堕,可是修念佛法门,成就念佛三昧,能见佛,听闻佛法,还能与佛问答,那真是太理想了。此外,念佛还能往生佛国,能时常见佛闻法,免受三途之苦。

  念佛法门的特别盛行,是在大乘佛教时代。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告诉我们念佛的种种功德。有广义的念佛,有狭义的念佛;有念佛的浅行,有念佛的深行。广义的念佛,如《普贤行愿品》中说的: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回向。狭义的念佛,是但念某一佛陀的名号。如《阿弥陀经》说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药师经》说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地藏菩萨ben愿经》等大乘经典中,说称念十方诸佛的名号。

  有念佛的浅行。以持佛名号消罪业,增长福德。如《八吉祥经》,说诵持东方八佛名,呼八大菩萨名字,能得今世及后世功德。〈4〉《观佛三昧海经》说:“能须臾间念佛白毫,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之罪”。〈5〉《大宝积经?功德宝花数菩萨会》,说十方十佛,受持彼佛者,即能灭除六十千劫生死之罪。〈6〉《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说六方佛及十方佛的上首菩萨,也处处说到,能称名受持者,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千劫中背于生死。 〈7〉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