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及现实意义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的进展和物质文明的成果令人炫目。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效率和便利。但另一方面,西方工业现代化伴随的消极后果也显露了出来,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摸式遭到了普遍质疑。加上二次世界大战,及世界范围内的道德危机,二十世纪展示了一幅复杂的图象。在逐步迈向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新纪元开始之此时,人类的心灵应该冷静地思索。重新塑造文化精神,以建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势在必行。这里,东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凸现了出来。其中,以缘起思想为特征的佛教的文化精神显出了特殊的意义。下面先通过分析大乘佛教的缘起思想,说明大乘佛教的文化精神特质,最后谈其对建设新的世界文化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大乘佛教的缘起思想的特质

大乘佛教思想纷纭庞杂,但离不开一个核心,就是缘起思想。缘起思想主要谈一种独特的因果关系。它认为,一切有为诸法,也就是现象界的万事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此"和合缘起"思想略有五个特点(此处不谈业感缘起) :

第一,缘起的本质是和合性。佛教认为,事物生起的原因是因与缘的存在、具足与和合。同样,事物的存在亦是因与缘存在、具足与和合的结果。也就是说,事物完全系属于因缘,即依赖于各种条件的具备与会合。这排除了全能、超因果、永恒的造物主的存在,也否定了块然自生的可能。在因与缘和合的关系中,因、缘虽有主次之分,但二者都不可缺少。因是一,而缘却有众多。因对事物的产生及性质的限定起主要作用,而缘起辅助作用。但这并不是说缘不重要。缘不仅帮助事物的缘起,且由于缘的众多性,一事物与余事物才有了普遍联系。

第二,缘起具有变化性,即所谓无常性。佛教认为,事物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不变之自体性,系属于因缘,完全依存于众缘的同时具备,不可能生起前已存在,也不可能生起后常存。因此,事物的存在仅是一种暂存。现象的这种暂合性或暂存性,被称为无常。佛教用生、住、异、灭四相来描述。大乘佛教更将无常性解释为刹那生灭。一切事物(包括生命)都处于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过程中,是一种永恒变动之流。这样,一切事物,由因缘和合而成,前灭后生,相似相续,无有止息。

第三,缘起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性。佛教认为,缘起是一切时空的一切现象所遵循的法则。虽然现象世界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虽然每一事物念念不住,刹那生灭,无有自性,但都逃不脱这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缘起法则。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过去与将来,一切事物莫不如此。换言之,在任何时间、空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恒常的,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生起,亦不可能从唯一因或不变之因得生,或由神创生,也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是因与缘和会,即各种条件凑泊,才得生起及存在。

第四,缘起具有彻底性。佛教认为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从一方面看,在一一物作为果的同时,亦是因(或缘)。从另一方面看,一一物作为因(或缘),同时亦是果。即一切物既是果,也是因(或缘);既是因(或缘),也是果。不论是生命物还是无生物,不论是外境还是内心,不论是天体之大还是夸克之微,皆不例外。这样,一事物由余事物为因、为缘而生起,此物反过来亦为因、为缘参与缘起余物。也就是说,万物彼此互为因缘,相依而生。相对于佛教的缘起思想,佛教外的形形色色的因果思想都不彻底,它们要么寻求一本身不是果的终极因,要么试图用一些不变的微细元素为因,等等,以说明事物的生成。在这些因果思想中,总保留有东西是因非果,或是果非因,显然与佛教的缘起思想不同。

第五,缘起具有整体性。佛教的彻底的因果思想表明,一切事物处于一种整体的因果连摄中。一物通过因和缘的"纽带",联系其他事物;其他事物亦通过因与缘的"纽带"和会于此物。这样,一切事物就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此相互交涉的因果联系,如同一个无所不维无所不纳的"互联网",竖穷三世,横尽十方。每一事物虽仅位于一时空交叉点上,通过因果联系,却与十方三世的一切事物相通。太虚曾有一非常恰当的说明,"我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语默动静,无一不与万事万物为缘而互通消息;更推广论之,山间的一草一木,海洋中的波涛与空气,天上的星球运作,无不与每一物互相为缘以致其违顺消长。"佛教用"一多相即"或"事事圆融(无碍)"的道理来阐明这种无穷的因果相摄关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物物相依,互相含摄,圆融无碍,如同帝释网珠珠相映,所映境界互相涉入,重重无尽;又如华严经言:"于一毛孔中悉分别知一切世界,于一切世界中悉分别知一毛孔性。"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缘起境界。

二、大乘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

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关键是要解决自然界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的生命体悟和实践历程,表明了个人、社会、自然间相依相生的一体关系。大乘佛教的彻底的缘起思想深刻地把握了这种关系。以这种缘起思想来观照人与社会、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就揭示出大乘佛教的文化精神,这是一种新的文化透视观。

按照缘起思想,佛教谈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关系,有三个层次。首先涉及的对象是一切事物的全体即宇宙,它含摄一切事物,不论是生命(包括人)还是非生命体;这也可称为自然界。其次是生命界,指一切生命。最后是人类社会。当用佛教的缘起观去观照这三个层次时,就产生了佛教的文化精神,也就是佛教的文化特质。这可以概括为四点:一体平等,相生共存,同感亲和,自利利他。

第一,相对于宇宙全体,缘起观提倡一种一体平等的精神。如前所述,大乘佛教的缘起思想,揭示了一个和合缘起的整体性的宇宙。在缘起观的观照下,宇宙的一切事物和合为一整体;而在这整体性的宇宙中,每一事物又是平等的。在整个时空范围内,一切事物刹那不停,前灭后生,相似相续。它们互依互缘,连合而起,无一物而有例外。这样,万物一多相即,相涉相入,圆融无碍,浑然一体。换言之,森然万象虽然形形色色,变动不居,但一体相连。进一步,可以看到,一体的万物彼此相缘,又各有自位,平等平等。因为,从缘起的角度看,一一物皆依缘和合而生,皆赖缘合助而存,不能自生自存,其生存的意义是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获得的。这样的生、存,说明无一物比余物更重要,任一物都不能凸现出"唯我独尊"式的重要性。同时,任一物在余物的缘起中都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这又说明物物各在本位,各有其用,无欠无余。这两方面的道理表明,一切事物彼此平等。综上所述,可给出万物间一体平等结论:由宇宙万物互依互缘,说一体;由皆依缘起缘存,说平等。在一体平等精神的观照中,宇宙万象前灭后生故生生不息,刹那不住故活泼新奇,因缘所生故平等一味,相互涉入故和谐共处。人、动物、植物乃至一切生命、非生命体,皆一体平等,和谐无碍。这是大乘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的第一层含义,也是其最基本的含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