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1、三学:戒、定、慧。(1)心地无非自性戒。戒分身戒和心戒,有相戒是身戒,戒身不妄做;无相戒是心戒,戒心不妄动。(2)心地无念自性定。3)心地无我自性慧。戒是佛身,经是佛语,慧是佛心。定慧等学,寂照双融,理事无碍,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离开我们工作,在一个很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你的心不起念、不动心,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定。样样清清楚楚,事事明明白白。修行总纲领《金刚经》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修行在五欲六尘中修,关关都要通过,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真正做到外不着相、不受诱惑,内不动心,才有资格闭关。

2、大乘菩萨修三慧:闻慧(佛名)、思慧(想佛)、修慧(念佛不断)。

3、《观经》净业三福: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4、三宝:又称三尊。佛、法、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三宝又称:觉、正、净。

5、三界:(1)欲界:有淫欲、食欲,此为有情的住所,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2)色界:在欲界之上,为有形的物质,以其禅定的深浅拙妙分为四级,叫作“四禅天”。(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到了此界为无物质世界,唯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有四天,叫作四无色,或四空处。每一个世界都有三界。

6、三十二相:指佛与众不同的圣异相貌。据《大智度经》记载:(1)足下安平相;(2)足下千辐轮相;(3)长指相;(4)足跟平广相;(5)手足指缦网相;(6)手足柔软相;(7)足趺高满相;(8)瑞如鹿王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阴藏相;(11)身广长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丈光相;(16)细薄皮相;(17)七处隆满相;(18)两腋下隆满相;(19)上身如狮相;(20)大直身相;(21)肩圆好相;(22)四十齿相;(23)齿齐相;(24)牙白相;(25)狮子颊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舌相;(28)梵声相;(29)真青眼相;(30)牛眼睫相;(31)顶髻相;(32)白毛相。

7、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泛指世界万物。佛教将世界划分为“小世界”、“中世界”和“大世界”。每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每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每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里含有大中小三种“千世界”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8、三昧:有称三正。梵语,翻译为“定”。指专注一境的精神状态,常与“禅”相联系,成为含义广泛的“禅定”。生活中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动念,这叫正识、正行、正受,叫三昧。华严三昧是指一真法界。华同花,严是庄严。《无量寿经》讲的三昧常寂即: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自行。

9、三世海: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海形容大而无边。

10、三毒:又叫三垢、三火,指贪、瞋、痴。

11、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

12、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千指过去、现在、未来各一千,一千中含行、住、坐、卧各250条威仪,故合起来共一千。八万细行:指八万四千细微的地方。

13、三科:指五蕴(阴)、十二处(入)、十八界这三门。都是为破除凡夫之迷之执而设的。三科法门:是指阴、入、界。阴是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入是指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界是指十八界:即六尘、六门、加上六识合起来就是十八界。

14、三世间:器世间(无情世间)、众生世间(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佛菩萨世间)。

15、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16、三立:又称三不朽。中国人认为,活在世上,要做到:立言、立德、立功。

17、三忍:得清净平等正觉之后,必定得一二三忍,即: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而修行人在修行中要做到三忍:一是生忍,即忍受别人的怨恨、诽谤、恶骂、障碍、为难、加害,而不生嗔恚。二是法忍,即忍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炎热等。三是无生法忍,即忍受修学的烦恼,要坚决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忍耐修学中的寂寞和苦难,以苦为乐。对于圣教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能坚心信仰而不著相。

18、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又称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又称十身:菩提身、威势身、福德身(此三身属于报身)、意生身、相好身、愿身(此三身属于化身),法身、智身、力持身、慧身(此四身属于法身)。凡夫没有三身,只有业报身。

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印度语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二种。(1)自性清净法身:是众生本来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众生分上,叫做佛性,在无情万物方面,叫做法性。经中有说:“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2)离垢妙极法身,是佛在因地之中,修德有功,离了五住烦恼,断了二种生死。(二种生死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得证无上菩提道果,究竟成佛。

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二种。(1)自受用报身:就是佛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证得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得证菩提觉法乐,与涅槃寂灭乐,这是根本智,以真智住真境(真境:指常寂光净土),是佛自己受用的报身。(2)他受用报身,就是《华严经》说的:“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可是二乘圣人,是有眼看不见佛的卢舍那身,有耳不能闻佛的圆顿大教。十地菩萨根机大,智慧大,就能够看到报身佛的无量无边相好庄严,这是得后得智。正如赞佛偈说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报身佛的庄严相好,是为十地菩萨发心大士所得受用,这是他所受报身。

第三化身佛。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化身佛有示生化身与应生化身二种。(1)示身化身佛就是应众生之机,以大慈大悲之心,能够大权示现。从兜率宫降生人间,到净饭王皇宫为悉达多太子,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离兜率、降皇宫、入母胎、出母胎、出家、降魔、转法轮、成佛道。这是小乘教的八相。如果说大乘教的八相成道,就是除了降魔一相,换上住母胎一相。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一切与佛有缘众生统统度尽,到了八十岁,就入大涅槃。于无生之中示现受生,于无灭之处而示现灭度。这就是《释迦如来成道记》开头说的二句:“净法界身,本无出殁(MO)。大悲愿力,示现受生。”的道理。此即示生化身佛。(2)应生化身佛就是随类化身,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能够双垂两种的相好庄严。一种是劣应身,一种是胜应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寂灭场,示现一千丈高大的卢舍那佛的身,为地上菩萨说圆顿大教的《华严经》,这是现胜应身。另一方面,同时又在鹿野苑现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佛现劣应身。总之释迦牟尼佛,他能够分身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普度众生。这即是“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违。”就像洪钟挂在架上,扣之则鸣。月亮悬在天空,能于水现影。古人说得好,“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力的境界。这就是化身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