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杨仁山佛学思想研究四题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杨仁山是近代著名的佛教活动家和佛学思想家,其佛学思想丰富多彩。本文“以斑窥豹”,试选取其中四个论题对杨仁山的佛学思想作一分析介绍,这四个论题分别是:杨仁山的净土思想,杨仁山对《大乘起信论》的尊崇,杨仁山的佛儒会通思想以及佛道会通思想。就其内容而言,前两个论题是关于佛学思想本身的,而后两个论题则是关于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关系的;就其性质而言,杨仁山提出这些佛学思想都带有明显的复兴近代中国佛学的倾向。

金陵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亦叫杨文会,1837-191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有《杨仁山居士遗著》十二卷留世。该遗著为杨仁山的门人欧阳渐整理汇编而成,原由金陵刻经处木刻刊印。已故赵朴初先生在《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中说:“《杨仁山居士遗著》,开佛教一代之风采,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佛教发展者至巨。” 今南京大学哲学系周继旨教授对《杨仁山居士遗著》进行了精心点校,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杨仁山全集》(黄山书社2000年1月版),为我们了解杨仁山的佛学思想提供了方便的版本。本文兹根据《杨仁山全集》从四个方面对杨仁山的佛学思想作一研究性的窥视。

一、净土情结

作为一位居士佛学家,杨仁山对净土思想和净土宗情有独钟,他的佛教信仰实践就是以净土法门为归趣的。在《佛学研究会小引》中杨仁山写道:

欲一生成办,径登不退,要以净土为归,此系最捷之径也。(《杨仁山全集》,黄山书社2000年1月版,第337页,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均只注页码)。

杨仁山的好友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对杨仁山作了如是的鉴定:

杨仁山,好佛者也,坚持净土,以为末世人根浅,舍净土无他经。(第614页)

纵观杨仁山一生的佛教思想和实践,他无疑有一种浓郁的“净土情结”。下面,笔者不妨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杨仁山的“净土情结”。

(一)

首先,杨仁山从思想和佛理上极力推崇净土法门。他在般若波罗密多会的一次演说中全面阐述了净土法门的特色和殊胜之处,他说:
如来设教,万别千差,末法修行,难进易退。有一普渡法门,速成不退,直趣佛果者,即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也。汉时经已传至东土,东晋庐山远公盛弘此道,千百年来相传不绝。宋永明大师有“万修成人去”之语,言之不详,后人未知其方。今请演其说以供众听。窃观永明之意,深有见于净土三经宗旨。凡具信心发愿往生者,临命终时,皆仗弥陀接引之力,故能“万修万人去”也。然往生虽仗他力,而仍不废自力,故以“修”字勉之。盖生品之高低,见佛之迟速,证道之浅深,受记之先后,皆在自力修行上分别等差。后世有专重自力者,令人疑虑不决,有碍直往之机。又有专重他力者,以致俗缘不舍,空负慈尊之望。二者不可偏废,如车两轮,如鸟两翼,直趋宝所,永脱轮回矣。(第341页)

众所周知,净土法门倡导仰仗弥陀接引之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种“他力往生”,在演说中,杨仁山告诫人们,净土法门的“他力往生”并不意味着不要“自力修行”。他引用净土宗七祖永明延寿“万修万人去”的说法,论证了净土修行中他力和自力并重的思想,阐明了在净土修行中他力和自力的辩证关系。杨仁山认为,只有永明延寿正确地理解了净土法门中他力与自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他特别推崇永明延寿,他说:

五季之时,佛教稍衰,至宋朝而复兴。所出人才,以永明为巨擘。提倡禅宗,指归净土,尤为古今所未有也。(第340页)

禅宗讲自力,净土宗也讲他力;永明延寿会通禅净,开出融汇自力、他力的净土法门——这也是杨仁山所认同的净土法门。看得出来,杨仁山推崇永明延寿实际上是在借推崇永明延寿来推崇他自己的净土思想。在《欧阳母朱生西行述题词》中,杨仁山再次引用永明延寿的“万修万人去”一语来表明他对自力、他力相结合的净土法门的坚定信念,他这样写道:

有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此祖语也。信如此言,则归心净土者。何患不得往生乎?(第373页)

(二)

杨仁山不但自己深信净土,而且还“老婆心切”地劝人归向净土,这完全可以从他的一些往来书信中看出。《杨仁山全集》中辑录了杨仁山的大量书信,其中许多都是劝人归向净土的。我们不妨举几例以明之。

在《与吕勉夫书》中,杨仁山曰:

坐禅一法,只能专修,与劳动之事,两相违背,纵修亦不得力。念佛法门,则时时可行,其得力甚速也。……坐禅之法,只能专修,若有他事间杂,决不得力。惟有念佛一门无论作何事业,皆可兼修,且收效最速,一生净土,即登不退地也。(第464页)

吕勉夫是一位“身居学舍,而能专心向道”的知识分子,他去信向杨仁山讨教如何学佛,杨仁山复此函比较了禅净的利弊,劝其修习净土念佛法门,因为杨仁山认为禅宗法门只能专修,与世事相妨碍;而净土法门则无此弊,且收效又快。

在《与刘次尧书》中,杨仁山以自己崇信净土法门的经历来劝刘次尧归向净土,他说:

文学之士,往往轻净土而崇性理。鄙人初学佛时,亦有此见,自阅《弥陀疏钞》后,始知净土深妙,从前偏见,消灭无余。现住娑婆世界,水、火、土、石,皆是众生染业所感。极乐世界,金银琉璃,乃从弥陀净业化成,非如世人有贪爱心也。(第443-444页)

在《与李澹缘书》中,杨仁山向李澹缘介绍了净土念佛法门的种种好处以劝其归向净土,他说:

念佛法门,普摄三根,中人以上,宜以三经一论为津梁:《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阿弥陀经》、《往生论》,……或疑其为杂修,不若专修之切,盖不知净土一门,括尽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皆趋净土一门。此是纯杂无碍,利根上智所行之道也。若不如是,恐年久生疲,不见升进,必至退转。修净业者,不可不知。尊函内有将来诸佛转娑婆为净土之际等语,此是见道未深,故作此想。当知娑婆是众生妄业所感,犹如空华,本无实体。净土界中,极乐娑婆,皆不可得,而弥陀以大愿力显现极乐国土,如镜花水月,摄受众生。入不退地,若以质碍心求之,去道远矣。娑婆世界,释迦佛大悲心所化之境,一切菩萨,修种种难行苦行,均于此土修之。(第453页)

李澹缘还曾去信向杨仁山讨教如下问题:“净业修行,现专以持名为主,窃谓此事必先由念念相续,心心相应,杂念不起事一心后,乃能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孤孤另另,无能无所,信口称佛一句,皆是全体法身之理一心也。未审以为何如?”(第458页)杨仁山在《与李澹缘书》中答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