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人间佛教与究竟成佛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台湾中道学苑住持真华

在海峡两岸的佛教界,有着“佛学泰斗”及“人间佛教之父”之誉的印顺导师,不幸已于2005年6月4日,以世寿百岁高龄,安详示寂于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噩耗传来,中外佛子不分识与不识,闻悉莫不有“慧日西沉,人天眼灭”之叹!但人世无常,生必有死,世尊尚入涅槃,凡夫岂能幸免?当印公老人示寂七日后,于新竹香山举行赞颂会之际,世界各国佛教人士,以及台湾佛教四众弟子,约万人前往致祭,最难得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亦不辞辛劳专程驾临上香致敬,道谊法情,令人感动!真华兹以印公老人弟子之立场,谨向一老,至表谢意!

印公老人游心法海七十余年,深入三藏,智慧渊博,为法为人,无私无我,无时无刻不将“为佛教、为众生”系念于心。现在他老人家虽然暂时离开了这个“五浊恶世”,相信不久定会乘愿再来,因为他老人家,在《平凡的一生》中曾经说过“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正觉之音而现身”的话。

由于印公老人重视“人间”,生前竭力提倡“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在他老人家七百多万言的巨著中,有一册名《佛在人间》的书,里面有一篇“人间佛教绪言”,开头便说:“佛法所最重要的,是应机与契理。应机,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当时听众的根机,使他们能于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说的法,能契合彻底究竟了义的。”这一宣告,已把人间佛教的基本教义指出,宣扬人间佛教者,如果依此基本要义实行,何愁佛法不能振兴?何愁众生不能得度?何愁人间不能成为净土?可惜的是有些以人间佛教为号召的大德们,因未能体会到这一基本要义,便以为人间佛教是初入门的方便。他们不管横说竖说,权说实说,所说的只要能使听众感兴趣,应不应机、契不契理,也就无所谓了,反正皆大欢喜就好。而现在接触人间佛教的人,又绝大多数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男女知识青年,年纪轻轻,单纯活泼,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更具有先入为主的执著性格,一旦听了不正确的人间佛教解说之后,即很难更改。此种现象近一、二十年来,在台湾已逐渐形成。所以造成此一现象,多分是由于宣扬人间佛教者,不但未曾体会到人间佛教的基本要义,更未能注意到印公老人在《人间佛教绪言》中所说:“如专注于契理,或不免要曲高和寡了,如专着重于应机,像一分学者,只讲适应时代,而忽略了是否契合佛法的真义,这样的适应对佛法有什么关系?现在所揭示的人间佛教,既重契机,又重契理。就契机方面说,着重人间正行,是最适合现代需要。……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而精要的,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切勿误解为人乘法”。印公老人并在“误解”之上,特别加了“切勿”二字,唯恐弘扬人间佛教者,或修学人间佛教者,把人间佛教误认为是“人乘法”。其实依大乘佛法修学的次第来说,人间佛教的确是五乘法中最低层的人乘法,此上还有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以及大乘四种。不过人乘在五乘中虽是最低层的,却也是“根本而最精要的”,修学佛法如不能依此基层循序向上,不管你人乘法修学的如何圆满,也永远难以跳出六道生死的漩涡!因此恐怕有人误解人间佛教即是人乘法。如果一、两个人误解尚不至对佛教造成伤害,假使人人跟着有样学样,必将造成“瞎人骑瞎马,相牵入火坑”,这么一来不但误尽了天下苍生,同时恐怕也因此将斩断了佛法命脉,致使佛教趋向灭亡之途!

在《契机契理之人间佛教》一文中,印公老人又感慨地说:“现在的台湾,‘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乘佛教’,似乎渐渐兴起来了,但适应时代方便的多,契合佛法如实用的少,本质上还是‘天佛一如’。‘人间’、‘人生’、‘人乘’的宣扬者,不也有人提倡‘显密圆融’吗?如对佛法没有见地,以搞活动为目的,那是庸俗而已,这里不必多说。”然后印公老人又引述太虚大师所说的四点,以说明修学人间佛教的真正意趣所在。即:“甲、非研究佛书之学者。乙、不为专承一宗之后裔。丙、无求实时成佛之贪心。丁、为学菩萨发心而修学者”。总括地说这也即是:“愿以凡夫之身,学菩萨发心修行”。从以上印公所言各点,我们知道如欲修学人间佛教或弘扬人间佛教,除了契理契机,俱备悲智为本的菩萨心怀,更要实践“人间正行”。若是缺乏了这些条件,而仅作些适合低级趣味,嘻嘻哈哈,热闹一番,如印公老人所说:“这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那么“人间正行”又作何解释呢?有关这一问题,印公老人以中国佛教界,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为例,说:“如印光大师,他生平极力弘扬念佛往生,却又提倡‘敦伦尽分’。这名词虽是儒家的,但要在这人间做一个像样的人,尽到为人的本分,作为求生西方的基础,他是没有忽略佛法在人间的意义。”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却对修学任何佛教宗派的人都很重要,不仅是修念佛法门而已。因为一切佛法所教化的对象是人,人如果不能尽到为人的本分,做一个像样的人,那即是“人与禽兽者几希”!换句话说能够先做到一个像样的人,尽到为人的本分,即是“人间正行”。再从这人间正行的基础上,循序修学,亦即是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直至究竟成佛,这才是修学人间佛教的正途。也就是说:人间佛教的宣扬者及其追随者,应先要在这人间做一个像样的人,尽到为人的本分,然后顺序上求佛道。

说到“敦伦尽分”这个名词,在《印光法师文钞》中不知道提到若干次。除此之外,印光大师也常劝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信切愿,老实念佛等。那么“敦伦尽分”又是什么意思?如印公老人说:“这是儒家的名词。”以我所知,“敦伦尽分”的“伦”字,即四书中所说的“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的“五伦”。如这五者都能做得尽分尽礼,比如说:“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即可称为“敦伦尽分”。这些名词对于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来说,似乎太古老了,听了也许不感兴趣,或认为腐臭味为太浓!然而应该知道,这不仅是“做一个像样的人,尽到为人本分”的主要条件,也是中国五千年来立国的根本。《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太虚大师也曾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些,无非都是“人间正行”的另一类说明。

从以上三位中国佛教界大老所言,便可以知道修学佛法,不管是台、贤、禅、净、中观、唯识以及律、密等,莫不以先做个像样的人为先决要件。大乘经论中虽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悉当作佛”。其实六道众生中,真正能够即身成佛的,唯独人类。所以《阿含经》说:“诸佛皆出生在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这也即是印公老人提倡“人间佛教”之所本。为什么其他五道众生都不能即身成佛?这是因为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的众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太苦,无暇接触佛法。天道众生,则只知终日享受五欲之乐,无心学佛,即使学了也是随学随忘,得不到法益。至于阿修罗道众生,由于心太重,动不动就找帝释天作战,所以也不是学佛的材料。唯有人道众生,有苦有乐,可上可下,且具有智、勤、勇的三种德性,又有“知过必改”、“效法乎上”、“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发菩提心”、“福慧双修”等优点,在上求下化的过程中,能忍人之所难忍,行人之所难行,勇猛精进,不顾生命的修,不顾生命的学,一直修学到究竟成佛为止,修学才算功德圆满。由此可知人间佛教的人乘法,在五乘中虽是最基层的,却也是最主要的,如没有它的撑持,以上四乘都无法建立起来,所以《成佛之道》中有一偈云:“依下能起上,依上能摄下,随机五三异,归极为一大”。意思是说:修学佛法,恰如想建造一栋五层或是三层的大楼一样,一楼至五楼彼此之间,必须相依相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若底层的基础稳固,以上的二三四五楼,便可顺利地建立起来。这是比喻人间佛教,在五乘法中虽仅等于是人乘法,是最底下的,却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有它的撑持,才能够由人乘经天乘(修天福而不必愿生天上),乃至直趋大乘,而大乘亦能摄持以下的诸乘,所以说:“依下能起上,依上能摄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