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学习戒律的意义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中国佛教自唐代禅宗盛行以来,清规几乎取代了戒律。宋元明清的佛教每况愈下,时至今日,清规也有名无实了。以至现在有许多僧尼,既不懂得清规,也不知戒律,行为无所适从,僧团不如法的事层出不穷。要想正法久住,必须提倡戒律。所以本文谈谈学习戒律的意义。

一、戒律的名称和含义

戒律二字各有独立意思。梵语尸罗,汉译曰戒,又曰清凉。《大乘义章》卷一说:

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以具有防非止恶功能曰戒;由能远离身心热恼曰清凉。

梵语毗尼,汉译曰律,又曰调伏。《大乘义章》卷一说:

禁制之法,名之为律,律犹法也。佛教戒律,好比世间法律,能够规范行为,判定是非。《行事钞资持记》卷一说:

律者,梵语毗尼,华言称律,今约戒疏,统括诸文,不出三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轻重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二云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之分气也。又云教相所诠四字斯尽,谓犯不犯,轻与重也。然此四相,非律不分,持犯不滥,有同气候也。三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

这里用世间的法、律吕、笔三事,来解释律,显示了律具有衡量是非,辨析轻重和临事判决的功能。

清净的律仪能调伏六根,能调伏三业,所以律又称曰调伏。

戒律通常又称为波罗提木叉。汉译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大乘义章》卷一说:

木叉者,此名解脱。戒律名为解脱,有其二义:一者戒行能免业非,故名解脱,二者能得彼解脱之果,故名解脱。七众所受律仪能别别解脱身口七支恶业,称为解脱;由此正行能得解脱果报,名为解脱。

戒律还有许多名称。《行事钞资持记》卷三说:

尸罗言冷,无破戒热,及三恶道热故;亦名善梦,持者常得善梦故;亦名为习,由善习戒法故:亦名为定,若住戒者,心易定故;亦名为池,群圣所浴故;亦名缨络,老少中服常好故;亦名为镜,由戒净故,无我像现;又名威势,如来住世有威力,是尸罗之力故。

这是根据戒律的作用与功能,安立种种名相,从而也可以了解到戒律在修学佛法中之殊胜功德。

二、受戒必须学戒

一个人受了戒后,首先要学戒。《十诵律》说:

佛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辨比丘事,然后乃可学习经论。

佛陀规定比丘在受戒后的五年里,专心学习戒律,明白了僧尼行为准则,能在僧团中独立生活之后,才能学习经论。《十诵律》又说:

诸比丘废学毗尼,便读诵修多罗,阿毗昙,世尊种种呵责,乃至由有毗尼佛法住世。

受戒后要先学戒律,如果先学经论,就会废弃戒律,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

学习戒律,才懂得如何持戒,也不会违犯所受的戒法。社会上不懂法律的人称为法盲;在佛教中不懂戒律则是戒盲。一个人尽管不懂法律,但如果犯法,照样要受到法律制裁,同样,不懂戒律,如果犯戒,也会受到因果的报应。如《四分戒本》说: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我今始知是法是戒经,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余比丘知是比丘若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无知无解,若犯罪者应如法治,更重增无知罪。大德!汝无利得不善,汝说戒时,不一心思念摄耳听法,彼无知故波逸提。

这条戒是九十波逸提中的第七十三条,称为恐举先言戒。一个比丘耽心被别人举罪,申言自己对戒律无知,以为不知者不为过,其实不然。对戒律无知除了清算戒罪,还要加上一重无知罪。

有的出家人受戒后,不但自己不学戒持戒,对别人修学戒律,也持反对态度,这也是犯戒的。《四分戒本》说:

若比丘,余比丘如法谏时,作如是语:大德!我今不学此戒,乃至有智慧持戒律者,我当难问,波逸提。欲求解者,应当难问。

这条戒是九十波逸提中第七十一条,曰拒劝学戒。有的比丘不学戒律,人家劝导他,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指责劝导者。《四分戒本》又说: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何用说此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恼愧怀疑,轻呵戒故,波逸提。

这条戒是波逸提中第七十二条,曰毁毗尼戒。毁谤别人学戒说戒,是犯戒的。

三、戒律是僧伽判别是非标准

记得在佛学院读书时,有同学来京做客,和另外同学同睡一床,被法师遇见,法师指责曰:犯戒!那个同学就问:犯什么戒?结果法师说不清楚。一个没有学过戒律的人,他是无法辨别是非,因为他不知道僧伽行为的准则。

在现实僧团中,由于人们对戒律的无知,许多事情都是不如法的,这里我只想略举几例说明:

1、使用净人问题:净人指服务在寺院中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是照顾僧尼衣食。现在有的男众寺院使用大量女净人,有的女众寺院使用男净人。如果从戒律标准去看,显然是不如法。《僧祗律》说:

僧得女净人不合受,尼得男净人亦尔。僧寺不能用女净人,尼寺不能用男净人。灵裕法师《寺诰》说:

僧寺不得蓄女净人,坏僧梵行,设使现在不犯,令未离欲者,还著女色。经有明证,隔壁闻声,心染净戒,何况终身奉给,必成犯重,此一向不合。

不能使用异性在寺院中工作,因为有许多僧尼还没有离欲,对于一个没有离欲的人来说,接触异性时间长了,未免会染著,乃至因此还俗破戒。

2、剃度问题:在现在的僧团中,有许许多多的女众依止男众剃度出家,从戒律来看这是不行的。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说:

比丘只能剃度沙弥,而不得剃度沙弥尼,因为佛也从未亲自度过一个女人出家,佛亲自度过许多的比丘,亲自度过两沙弥——难提及耶奢,但未亲度一个女众(《萨婆多论》卷二)。这在律中有明文记载,尼众最初是由八敬法而出家,后来即由尼众剃度尼众,所以沙弥尼戒文中说:“自非罗汉菩萨,不可度尼。女人可以在佛法中出家,但为防止渐染,杜绝讥嫌,不许比丘剃度女人出家。”

比丘不能剃度沙弥尼,沙弥尼必须依止比丘尼出家。这除了杜绝讥嫌,也为了防止染著。

3、受戒舍戒问题:受戒之后可以舍戒,舍戒之后又可以再度受戒。这个道理很多僧尼大概都会知道,其实这仅仅适合于男众,尼众舍了戒后,是永远没有当比丘尼的资格了。《四分律》说:

若不乐梵行者,听舍戒还家,若复欲于佛法修清净行,还听出家受大戒。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