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丰富多彩的禅生活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一、禅与生活

现在欧、美、亚诸州的先进国家,信抑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以佛教理论为显学;并认为根据佛教理论进行修养所成就的禅,是高级的精神生活,是健康身心的灵丹妙药。更有人说在当前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安乐与惨苦,交织掺杂的现实生活中,以禅为内容的实践,是保证人类转危为安、离苦得乐、避免腐朽堕落而不断升华的强大力量。这种认识与论断是极其正确的。当前信仰佛教者日多,用佛教中的禅学来指导行动,使之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高尚、完美、丰富多彩的禅生活,成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大好形势,是真值得人们欢欣鼓舞的!针对这种大好形势,尽量发挥禅的优越性,大弘禅学、高倡禅修、养成禅风,使之成为执不可挡的禅生活洪流,以净化人生,优化人群,正是当前人类的头等大事。笔者有见于此,特写此文,以就正于今之明达。

人们的生活基本上有两种形态:一、由于内心世界贪欲、嗔恚、愚痴的恶性心理,战胜其仁慈、悲愍、明智的善性心理,在生活上自会追求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华美与享乐,而其精神为物质生活的奴役,使其人成为庸俗、卑劣、甚至是社会的残渣余孽。二、若其人内心世界的善性心理战胜其恶性心理,在生活上安闲恬静,视听言动,温文有礼,衣食住行,适可而止,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主次分明,斐然成章,则其人自会为高尚的、大有益于社会的伟人。这两种生活类型,既表现于个人,也表现于整个人类社会。大抵社会由于这两类生活形态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而形成整个社会的正与邪、美与丑、乐与苦、进步与落后,参伍错综地表现着。一般是前一生活类型占数量,后一生活类型具质量,两者常相挣扎,互为胜负,而结果是光明正大的后者,战胜腐朽堕落的前者,而拖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着。

所谓禅生活,就是属于前所说由善性心理著见于视听言动、衣食住行所形成的优质生活;而且是在此基础上由人性中最基层、最微妙的佛性,在日常生活上放光所形成的高级生活。人是必须生活的,离生活就没有人。人必有其内在的性,有人性才能有人的生活;而人性的本质就是佛性。由此佛性离去尘垢,放大光明,对视听言动、衣食住行进行灵知寂照,就是禅,所以禅本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这种与生活融合为一的禅,就可称之为禅生活。《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既人人皆有佛性而皆得成佛,故禅生活是带有普遍性的。不过有些人的佛性暂为无明所覆而不显了,不得有禅的生活,但终归是有的。有些人由于过去生中依佛法修习,今生虽未学禅,而自然天性纯厚,尊人克已,爱人爱物,其心地自然寂静光明,其生活自然合情合理,而与禅相冥契。至于有些人研究佛理而勤修禅定,则其生活自然表现出灵明现观而多智,大慈大悲而容物,寂静安祥而有定,大雄无畏而多勇,布衣素食而常乐的最高级最美妙的禅生活。所以禅生活是由佛性展现,而人人皆能做到的;倡导禅风,以净化人生、美化社会、升华人类也是易于做到的。

二、禅生活的意义

禅生活有哪些意义呢?约而言之,其意义有如下三方面:

1、破妄显真,由迷而觉:任何人都有一心。心之一名含有“集起”和“积集”二义。心有“功能差别”,功能就是生起种种事物的潜势力,好象农家的仓库,储藏着能生起许多农作物的复杂种子一样,取譬为名,生起事物的功能也叫“种子”。心含藏许多种子,遇条件引发,生起种种精神性与种种物质性的东西,所以心名“能藏”,也就是“集起名心”的意义。一切事物既由心上自种生起现行,同时即能熏习原来的心,而储存其再生的功能,也就是将它再生的潜势力自种,储存在心地上,这就叫“所藏”,也就是“积集名心”的意义。人们由不了知能藏所藏的心理活动的真性,而执之为有实自体的真我,这就叫“我爱执藏”。具此“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义,佛法称之为“阿赖耶识”,亦名为“心”。心也是由它的自种所生,心生种种事物,不是随意变现,而是遵循此有故彼有、相反相成、相依共存的自然法则而形成的。精神性的东西是由各种精神现象的自种所现起;物质性的东西是各由其自类潜能所现起,这就叫做“由种生现”。种种精神性物质性的东西,既各由它的自种生,同时即能熏习藏种的心,而形成其为再生的自种,这就叫做“由现熏种”。这种由各各潜能的种,生起各各现象的种种物,同时种种现行的物,复熏其为再生潜能的种,这是各各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心也是遵循这种规律运动变化的。它的藏种生物与受熏持种的功能,也是它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自然成为种现熏生的助力,这就是佛教里具有充分真实义的“赖耶缘起”。

从赖耶缘起来看人生宇宙的实相,宇宙间所有的人和其它动物,都是由不离内心而有的许多条件综合而成的。例如人是由种种物质成份和种种精神成份有机地组合而成,如果把组合它的各种成份分开,这个人的自身就一无所有,所以它只是以各种要素为条件组合而成的暂有的假象。同时这种假象也时时刻刻因其组成要素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停,终成骨灰,无一定的假象可得,所以人是但有幻相和假名,而无实体,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人无我”,也就是“我空”。人以外的种种事物,天地、日月、山河、草木乃至人造的各种工具、各种建筑等等,都是由心上的种种潜能为本质条件和其它协助条件和合之所形成,它的自身除条件外,是了不可得的,这就叫做“法无我”,也就是“法空”。总起来说:人生和宇宙的种种现象都是不断运动变化而无定相可得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诸行无常”。既然一切事物变化无常,无有定相,更无定体,如梦如幻,是假非实,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诸法无我”。既然一切事事物物都无定相、定体、空不可得;事物虽有生灭变动,而实无生无灭,虽幻相宛然,而实湛然寂静,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涅槃寂静”。由于一切事物变化无常,故无定法实体,而自性空寂,所以诸法的实相,就是不可言思、不可执著,湛然常寂,而成了西洋某些哲学家所说的“无意识”。《中论》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这就说明人生宇宙的一切真相,是变而实无有变,受而实无所受,不求解脱、而自解脱的涅槃妙境。

人生宇宙的真相昭然若揭,人们日日夜夜在实相中过活,却看不见本地风光,认识不到自己本来面目。首先是把由“色(物质)、受、想、行、识(精神)五蕴”,这些物质性与精神性的东西有机地组合所成的人,不知是一种假相,除开其组织成份,连假相都没有,可是偏执此假相为真我,即是“我执”。同时人们由不了知宇宙间任何现象,虽千差万别,而总是自心随内因缘力之所显现,如梦如幻,有而非真,却偏偏于每一幻相执为一实物,用世俗所假立的名言去诠表它,随即执此名言是所诠事物的自体,天名即是天,地名即是地,山名即山,水名即水,广说乃至一切名即是一切事物的体。这样一来把内心现的似有相执为外镜,把幻有的相执为实物,而且用名肯定其为是什么物,颠倒再颠倒,而成为妄之又妄。由于颠倒虚妄,把许许多多的假名当作是一切真正的事物,这样执无为有,执假为实,执一为多,而它心目中的人生宇宙,就只是一团茫茫无边的名想概念,这就是“法执”。既执有我,便会以所执的实法为我所有的环境,若镜与我相随顺,便有乐感而生贪欲;若镜与我相违逆,则有苦感而生嗔恨;若镜与我不顺不违,则漠不关心而生愚痴。由于贪、嗔、痴相续生起,其内心必常有种种不良动机而欲损人利已,损公利私,危害人群,同时自必摇唇鼓舌说种种不善的话,举手动足种种不善的事,而身、口、意三业全属染污。今生有了染业,除当前受报外,还引起来生的种种苦受;同时一面受,又一面作,便引起再后一生的苦果,这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业报酬引,展转无穷,而人就永远出没以于无边无底的生死苦海之中。这就是不见真实,妄而又妄、迷而又迷的真实情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