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皈依内涵勿忘失,深信业果依法行 我们皈依三宝,在皈依的仪式上要念: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在皈依学处中讲到,乃至舍命因缘,也不能弃舍三宝。如法皈依三宝肯定能够保证一、两生不堕恶趣,但是不能保证千百生都不堕恶趣,也不能保证究竟解脱生死。我们希望生生世世不堕恶趣,乃至究竟解脱生死轮回,最关键的是皈依法。具体地说,皈依法的内涵就是要深信业果,依着业果抉择取舍、断恶修善,因为所有苦乐的果报,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的善恶业决定的。否则,今生今世皈依了三宝,可以得到三宝的庇护,就如同一个罪犯做了很多坏事,本来会被法院判刑,却得到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庇护,暂且可以免除眼前的制裁,但如果不忏悔、不改过,还一直为非作歹,终究还是会受到惩处的,甚至性命都难保。学佛也是如此,如果说今生皈依了三宝,但是没有如法修行,没有真正依着业果抉择取舍、断恶修善,仍然随顺自己的无明烦恼造作恶业,最终难免还会堕入恶趣,轮回受苦。因此,对于业果的如理取舍是很重要的。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如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全部都报”,业果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人能够不受业果法则的约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非山非海中,无有地方所,亦不在空里,能避于先业。如影随人去,无有安住者。善恶业不亡,无上尊所说。”(卷第十八)《地藏菩萨ben愿经》(卷上)说:“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谈起业果的道理,似乎大家都知道,但是要真正了解,哪些因会产生什么果,哪些果是什么因感得的,就很不容易了。我们只有这样分析、抉择,才会做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对业果法则不清楚,就没有办法取舍,行为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 没有办法取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三世因果。释迦牟尼佛最初说法的时候,就开示了有情轮回六道的最基本教义。六道也称为六趣,亦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分属三善道与三恶道。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六道众生,对于普通人来讲,人、畜生可以看到,地狱、饿鬼道的众生,以及阿修罗、天人,就不容易看到,要有特殊功夫或特殊业力的人才能够看到。我们造了善业,就会生到三善道,造了恶业,就会生到三恶道。投生到善道或恶道以后,还会继续造业、感果、轮回,如此一生又一生,死而又生,生而又死,生生相续,一直在六道里面轮转。梵语“补特伽罗”,翻译为“有情”,中文的意译是“数取趣”,就是数数往来于六趣中的意思。这就是众生外在的生命轮回状态。 一个人死了以后还会去投生,死后的状态与生前的形象都不再有关系了,这时就进入到中阴身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根本无明的一种状态,根本无明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然后就是“行”开始起作用了。我们生命最初的活动,不是第六意识心在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根本无明,然后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就是十二因缘在流转。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解释的十二因缘,是众生内在的生命轮回状态。内在与外在生命轮回的原理,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六道轮回的现象,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知道了生命的真相是六道轮回以后,还要进一步了解业感缘起的道理,这样才能够知道如何取舍。这就需要广阅经论,对于造业感果的道理求发定解。《地藏菩萨ben愿经》(卷上)中,对因果报应有如下的讲述: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 二、断贪瞋痴破无明,依戒定慧得解脱 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能够得到暇满人身,又有因缘听到正法,是非常希有难得的,值得好好珍惜,让暇满人身发挥最大的功用。作为人,就应该明白做人的意义:人生何去何从?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宗旨目标究竟何在?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古人说人人都可为尧舜,佛教讲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因此,出离轮回、成就佛道就是人生究竟的宗旨。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觉悟的心,通过心来主导言语和行为,造种种的业;反过来说,所有的身语表现,都是内心活动的体现。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心,让心时刻缘着光明面,缘着善法,并依着戒定慧用功,善业就能不断累积,如同古人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逐步就能够离惑业苦,得究竟乐。反之,如果不能够了解自心、把握自心,就很容易被无明烦恼所覆蔽,贪瞋痴三毒就会不断引发恶业,渐渐积累、增长,就会退步堕落,在生死中不停地流转,如宗喀巴大师《往生极乐净土愿文》中所说:“无明障取舍,瞋剑斩善趣,贪索系生死,业水漂有海。”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初学佛头几年,心力很强,冲劲很大;几年之后,心力慢慢减弱,意志也消沉下来,没有了善法欲,什么都不愿意去想了,再好的佛法都不想要了。当善知识、同行善友指出我们的缺点、毛病,希望有所改善的时候,或者提出建议,希望事情能够做得更好的时候,就会说:我就是这样子了,我改不了了;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我没办法处理,跟我没什么关系……然后找种种的理由保护自己、逃避责任。这就是内在无明烦恼的一种表现,明明知道自己很多思想及行为是错的,似是而非,不如理、不如法,是有责任的,是可以改善的,还坚持说我就是这个样子了,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了。言外之意就是你看着办,或者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学佛久了,如果疲掉了,走不上去了,就会变成这种相状:好像我就是这个样子,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人会慢慢变得消沉、懒惰、因循,做事情怕麻烦,内心没有善法的力量。对于烦杂、琐碎、基础性的工作不愿意去做,能混就混,同行之间则互相推脱、逃避责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