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欢欢喜喜入佛门 明明白白学做人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佛门外的很多人听说“佛”,一听讲“佛法”,就望而却步。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传法之人“方便”不够,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神神秘秘的样子,把别人吓着了。如,人家才接触佛门,就告诉人家:“你不可以吃肉,吃了会变畜生”。如此等等,人家一听,谁还敢入佛门。即使你讲得对,也得区别时间、场合等,话语要圆融、契机才行,何况很多只是断章取义,有违佛陀本怀。所以,我们在弘法时要学会恒顺众生,广开方便法门,要让世人了解,佛法不离世间法,佛门是快乐的净土。这样,人家才会欢欢喜喜进入佛门,无须你朝拉。

入门以后当如何做?这是在家佛教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我自己的学佛体会,大至概括有四点,即皈依、礼拜、供养以及忏悔。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 皈依

入佛门,首先要皈依。所谓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常常说的“三皈依”。“皈”,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如子依母,如渡依舟。所谓皈依,不只是皈依师父一个人,而是皈依佛、法、僧此三宝,师父只是授证三皈本师,好比说是证明你已经在佛陀学堂报到了。有人说《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拜了五十多个师父,我也要到处皈依,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向五十多个善知识请教佛法,不是去“皈依”,我们皈依只需要一次,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次就够了。但请教佛法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只要是善知识,我们都可以请教,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在生死大海中,若不皈依三宝,就无法出此大苦海。皈依佛,应生起觉悟心,当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皈依法,应增长智慧,当正而不邪,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皈依僧,应六根清净,当净而不染,从污染中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清净心。我们见到佛像、佛经以及僧人,应生恭敬心,把自性的觉、正、净引发出来,三宝就在自性之中,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如见到丢弃在地上的佛像,我们应怎样处理?我的师父曾告诉我:“如果这张佛像是你父母的照片,你会怎样处理?——好好地将他擦干净,保存起来,带着他的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

第二 礼敬

最能体现礼敬内涵的,莫过于二点,一是微笑,二是礼拜。

先说微笑。我们进入寺院,首先看见的是谁?就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弥勒菩萨两边的对联最为经典:“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就是表法,告诉我们要入佛门,要成为佛的弟子,就时刻要用笑脸面对众生。我们学佛,不只是闭着眼睛念佛,盘着双腿打坐。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这不是学佛,这只是在为自已作打算。学佛,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家里所处的角色中,像佛那样去做,替佛接引众生。如果有人找到我们,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即使念佛也要停下来,微笑相迎:“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吗”?这样才是佛弟子应有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念佛。否则,别人就会疏远你,这就断了善缘。

为什么要微笑?就是要令众生皆欢喜。《华严经》说:“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念诸菩萨,故生欢喜。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喜。……远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事事欢喜,我们就跟菩萨同行了。

再说礼拜。每周七天,不只是初一、十五才礼拜,应该每天都要礼拜。礼拜就是感恩,我们感佛菩萨的恩,就向佛菩萨磕头;我们感父母的恩,就向父母磕头;我们感国土的恩,就向祖国叩头;我们感众生的恩,就向众生磕头。有的人不习惯,认为向土木塑造的佛像磕头,这是迷信,他不知道,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我们自己有眼看不清。土木塑像只是让我们喜欢假相的心不至于太迷茫,是表法,是指示我们一种修行的方法,哪里是迷信?真正的迷信,是自己不明白反说别人迷信的人,那才是真迷信。磕头不仅能消除自己的“我慢”心,而且能培养我们的平等无碍心;退一步说,磕头对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没有什么不好。

第三 供养

供养最常见是用花、果、灯烛、香、珠宝等等供佛。讲经说法、印送佛经也就是供养,这是法供养,是所有供养中最殊胜的供养。为什么要供养?有人不理解,说佛菩萨又不需要你那些东西,供这些物品有什么意义?供养是表达我们愿意亲近诸佛的真诚心,用这样一片真诚心来积累自己的功德和智慧。供养物品也是表法,花果代表因果、种菩提因,证涅磐果,灯烛代表光明智性,水代表清净,平等,香代表持戒。

说到供养,有人会想,我现在没有钱供养,等我发了财后再多多地供养。有了这种想法,就很难做到供养。为什么呢?人心不足,烦恼不断,以前,没有房子的时候,有间房子就满足了;真的有了房子,又想有部车子,车子有了,又想要别墅;别墅有了,又贪图更多的享受……供养的事就丢到九霄云外了。其实供养并不需要太多的钱财,只要有“知足常乐”的心,就很容易做到。比如说印经结缘,如果你经济不宽裕,拿不出钱来印经,那你可以把别人印的佛经,请上几本,赠送给你周围的同事、亲戚、朋友,让他们都得到佛法的滋润,要是大家都能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这样的供养功德也就无量无边了。甚至于,只要你能抽点时间读读佛经、动手抄写佛经,同样也是殊胜的法供养。

第四 忏悔

忏悔的前提就是先要生惭愧心。而所谓“惭”,也就是内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所谓“愧”,就是外对不起他人。我们每天都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值得惭愧的地方。我们一大早做早课时,就应该提醒自己,昨天的过错今天不能再犯;晚课时同样要反省,今天所做的一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么?有错事,就要生惭愧心,马上忏悔,今后就不能再犯。生惭愧心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能心地清凉。因此 ,忏悔就是令已生的恶断除,未生的恶不生。

人无完人,难免有过失,所以要忏悔。我们忏悔时,通常要念诵《普贤行愿品》上的偈颂:“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时就是要如是反省。贪的日常表现就是“五欲迷恋症”,什么是五欲?即财、色、名、食、睡。五欲就像一根牵牛绳,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想摆脱,又怕鼻子疼。为财,就有了假冒伪劣,就有了贪污受贿;为色,主有了以权谋私,就有了出卖原则,不惜损害自己的身命,也不惜愧对自己的家人;为名,就有了明争暗斗,就有了阿谀奉承;为食,就有了生猛海鲜,就有了酒后协议,为此吃坏了胃,为此喝坏了肝;为睡,就有了怨天尤人,就有了懒惰散漫,而不惜放弃自己的前程,不惜荒废了大好的光阴。因此,古大德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嗔就是嗔恨,好像世间所有的人都欠他的,为什么不给我涨工资?为什么不给我提升?为什么他能发财而我很穷?……一个个为什么,都是以“我”为中心,从而怨天怨人,生起嗔恨。“我”相不断,烦恼即不断,有烦恼就是痴!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最愚痴,容易干傻事,却又不懂得惭愧,不懂得忏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