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略述《十二门论》要义(3)

六者、破斥神我说,申显无我论:《十二门论》对中国佛教界的另一个极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它的“无我”论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神我实有之说。无我论本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但是由于早期佛典的传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

六者、破斥神我说,申显无我论:《十二门论》对中国佛教界的另一个极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它的“无我”论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神我实有之说。无我论本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但是由于早期佛典的传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把佛教无我论中的“我”理解为肉体之内的灵魂,于是佛教的轮回主体“识”就变成了不死的灵魂,发展成为后来的“神不灭论”等神识不空的思想。在《十二门论·观作者品》中,龙树在批判有我时,根据神与所作之苦不离不异的原则,说明了神的存在并不是轮回解脱的必须条件,相反不但罪福果报皆悉断灭,而且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解脱的可能性。这种理论思想准确的击中了当时中国佛学界对“神不灭”的理论要害。大力宣扬了佛教性空思想理论。

五、略明《十二门论》的内容组织

按通常对经论的分类来说,本论共分为三大部分:从“从当略释摩诃衍义”起,至“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止为序分;从第一门至第十二门为正宗分;最后归结“是故当知一切法无生,毕竟空寂故”为流通分。在此正宗分中共分为三品:

一者、性空品:若就通而言之,此十二门皆明空义,本无阶位可言。但若从别而言者,观因缘门至观缘门三门主要讲一切因缘法无有自性,无自体实性者即是空。因为明性空者是说明空义的根本。由于此三门主要以说明性空为根本,所以名为性空品。二者、无相品:从前三品虽明性空之理,但因缘假有之相宛然而有。从性空面言是空,从缘起而言则是有,此有空皆是诸法之相,所以应再说明诸法之“相”。此无相品是从观相门至观因果门等六品可明之。三者、无作品:前已经说明无相意,今此从观作者门至观生门三门说明无作意。从观相品说明所观之境了不可得,但能观之智应当存在,仍然有功用、造作之意,所以今还要明智用俱空明无作意。

分析此三品为十二门,来说明大乘佛法之要意,所谓观因缘门者,万法所因,似各有性,但推而究之,实无自性。如果能通达此义,即见诸法实相。故以此为门;所谓观有果无果门者,重新推究此无自性之法,为是先有而生,还是为先无而生?但此有无皆是无生,故以此为门;所谓观缘门者,前面推究其因,今推究其缘,从四缘广略皆说明无有果,故以此为门;所谓观相门者,前三门从因缘说明诸法无生,今观相门推究三相,而有为法此三相皆是无,故以此为门;所谓观有相无相门者,前面说明有为法无三相,今推究三相为有为法之相者,是有三相为相,还是无三相为相?但此三相是有是无皆不能为相,故以此为门;所谓观一异门者,前面已明有相无相义,今再推究三相为在一法,还是为在异法?而实不一不异,故以此为门;所谓观有无门者,前面是明三相非相,今明四相非相,生、住二相为有,变、异二相为无,但此四相在同一处不能是有,那么不同之处也非是有,故以此为门;所谓观性门者,前面既明有无之意,今再推究其自性,诸法自性变易无常,皆从因缘而有,所以言无自性,故以此为门;所谓观因果门者,无自性之法,即是无有因果,从诸法变易中推求,则无所得之实理,故以此为门;所谓观作者门者,诸法既无因无果,当然也就无有作者,从因果作作者四处而言皆无,故以此为门;所观三时门者,前面既明无作,今再推究其因,从过现未三时皆明无作,故以此这门;所谓观生门者,作为有造作之人,生为有起业之法,今明三时中既然皆无,那谁为生法?故以此为门。由此十二门而分别论述大乘佛法的毕竟空思想。这就是《十二门论》的全论组成形式。

六、略述《十二门论》的造论缘起

所谓造论缘起者,就是说菩萨当时造此论的主要原因和时代背景。法藏大师著《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将以十门论说本论,其中第一门即是说《十二门论》的造缘所因,明《十二门论》的造论缘起有十义:

一者、承论主ben愿力的原故,因为龙树在初地时已发此愿,于佛灭度后弘扬佛法广度众生。更何况在佛经中已说佛为龙树授记,“当来然正法矩,灭邪见幢”,所以论主理应造论扶持正法久住。

二者、佛灭度后外道前后相续兴起,种种邪说纷纭而起诽谤佛法,论主为了破那些外道邪见,令六道众生回归正道,修学佛法得到究竟解脱。

三者、因为二乘之人不信大乘教法,固执小乘之法不能得到究竟解脱,今论主造论破诸二乘异执,令诸二乘人能回小向大,回归涅槃大道。

四者、因为有大乘人虽然学大乘教法,但错误理解和认识大乘佛法之“真空”思想,成为一种个人的执见而不能通达大乘空义,今论主为破此等人所执著,使得真正悟到大乘无所得之正理。

五者、为了能够使一切学大乘教之人,真正正确认识和理解大乘佛法的真实究竟空寂思想,令学教之人都能真正相信、理解、接受而不生疑惑之心。

六者、为了能够显现大乘佛法,般若真空思想在一切佛法中最为重要和微妙。若能依此而修证,必能成就大乘万德圆满之行。

七者、为了能够完全彻底解释大乘佛经中的“般若”甚深微妙之义,令此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之义,显现而得学教之人能够认识和理解。

八者、为了使有一类学教之人,因为依论解释而得悟入佛法真理者,由此论而悟入佛教正法。

九者、为了能使佛灭度后,能够帮助佛弘扬佛法,护持大乘教法令久住世间。

十者、为了能够用美妙的言辞和华丽的语言,广泛宣扬大乘佛法,使得大乘佛法流布万世,成为一种最好的法供养者,以此来报答佛恩。

七、综述《十二门论》的主要注疏

《十二门论义疏》三卷(或作六卷),隋·吉藏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系吉藏大师于大业四年(608)的讲疏,乃为解释龙树《十二门论》而作。文中初设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等六科,释僧睿〈十二门论疏序〉。次立释名、次第、根本、有无、同异等五门。‘释名门’解释本论之题号及观因缘门之名。‘次第门’叙十二门之生起次第。‘根本门’阐明大乘之乘,本诸法实相及一乘佛性之义。‘有无门’述龙树《无畏论》、《中论》,及本论制作的先后、本论偈颂与《中论》偈颂的同异。‘同异门’辨《中论》与本论文义之同异及长行的作者。继而随该论本文加以疏释。文中,并对犊子部、有部、摄论师、成实师、宝亮、智藏等所说,加以论评。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二卷,唐·法藏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本书以华严一家之见地,阐释龙树《十二门论》之要义,与嘉祥吉藏所撰《十二门论疏》并为《十二门论》注释之双璧。本书初立悬谈十门,即︰(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分齐,(4)教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造论时代,(8)传译缘起,(9)释论题目,(10)随文解释。此中,所诠宗趣系以华严终教之意作解,论破邪显正无差别性无前后,立破纷然未曾有,又谓空有二谛相即相入无碍。次以细科诠释论文。另外,有《十二门论玄谈》唐道明法师所著,本书是根据法藏《宗致义记》所作,是对《宗致义记》的概述性论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