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忍辱有利于持戒,有利于得定,有利于开发智慧。 广钦法师说:“持戒就是忍辱。”因为戒行就是要求我们忍,要我们忍一忍,平时不能忍的都应该忍。我们能够修忍辱波罗密,就不会犯戒。净空大师也说:“戒就是忍。”就是要求我们不该做的不做,真能忍的人才能认真持戒。能够很好地持戒修行,才能的定力,才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开发智慧。所以说,戒是基础。而持戒跟忍辱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忍就不可能认真持戒。 3.忍辱有利于消除业障 我们遇到一切苦难,我们遇到一切苦难,以及来自别人种种侮辱,正是消除自己业障的好机缘。别人谩骂、侮辱我时,应常想:这是帮我消业障呀!所以,骂我们的人正是我们的善知识。儒家也讲这个道理,“道(道,说的意思。)吾恶者是吾师。”即:说我们坏话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钦法师说:“我们受了别人的攻击、批评,我们都应该忍受;即使是冤枉,也要忍受;还要感谢他,因为他帮不消除业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消除多生累劫的种种业障,只有靠各方面的帮助。如果从三世因果来看,绝不会有无因之果。别人之所以来冤枉我,毁谤我,正是因为我以前种下了对不起别人的因。懂的了这个道理,才不会起嗔恨心。不但不起嗔恨心,还会感谢他,因为他帮助我消除了业障。 4。忍辱能培植福德 培植福德要靠容人之量,能容人就是很大的福报。弥勒菩萨“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天地都能容得下,容人又有何难?能够容忍就是福报的源泉;能忍难忍的事,更是种植了很大的福德。从世间说法,处人处事学会忍辱,学会吃亏,也是培植福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自己年轻的时候,父亲写了六个字叫我贴在桌子旁边:“吃亏、受气、耐烦。”其实就是忍辱。父亲经常给我说:“吃亏是福”。要吃得亏才有福报。受气是增加度量,你能装得,能受得,气量就开阔。吃亏、受气、而心头不产生烦恼,也是提高自己品德的重要方面。这些教导,在我一生中受益很大。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接受忍辱法门。 5。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 我们从早到晚都在烦恼当中。烦恼来了靠自己用忍辱来使烦恼转化为菩提,就是修清净心。要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晚上做梦,白天也是在做梦,梦境本来就是空的哪里有人我是非,也没谁侮辱我。我们能够把一切事情看成梦幻泡影,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当然可以解除烦恼。烦恼也只能靠这个来解决,绝不能说我躲到一个地方去就可以消除烦恼。烦恼靠自己用忍辱法门来解除,转烦恼为菩提,为清净心。 6。忍辱有利于精进修行 JK法师说:“能忍的人才能精进”。广钦法师说:“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能进步”。就是你认为自己对,也要象别人忏悔。他说:“这就是你的公德”。为什么自己做对了,别人还总是批评你,责难你呢?你应该这样想:我在多生累劫中种有这个恶因。所以我们应该向他忏悔,而且要把公德回向给他,希望他一心念佛,往生净土。这样,我们就能破除我执,扩大心量,积功德,也能消除我们的分别心、嗔恨心、我慢心。我们学佛就会进步。 我们修菩萨行,要以出世的精神来办人世的的事业。“不为自己求安乐”就是“无我;”“但愿众生得离苦”就是“利他。”要能无我利他,才是修菩萨行,才能“以出世精神,办入世事业。”否则,处处执着我,事事陷入人人我是非之中,搞来搞去,就跟社会上争名夺利一样,那是造罪业,种恶因。必须要有出世界精神,懂得一切如梦泡影,再作梦中的佛事。虽然是梦境,但是,我们还是要认真地作佛事,认真教化众生。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办好弘法利生的事情。否则,越办越生烦恼。因为你带来着我相去搞,认为我本来做对了,你还要骂我、冤枉我。这个根还在自己,就是没有出世精神。王安石有一首诗说得好:“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值得学习。 7.忍辱有利于广结善缘,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 我们修菩萨行就是要教化众生,为众生服务。人际关系很广泛,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广结善缘,才能有利于弘法利生工作的开展。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忍辱。为众生办事情难免不遭致种种不理解,甚至于诽谤。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忍辱,天长日久,群众就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所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有弟子问佛:什么人力量最大?佛说,修忍辱的人力量最大。因为他了知人法俱空,内心稳健安闲,不怀纤毫恶意。自然受人尊敬,才能上成无上佛道,下化无边有情,这才是力量最大的人。前面提到的那位禅师,能够忍受那样的侮辱,显示了他人格的光辉。人们被他感化了。一般待人接物也是要用宽容的态度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弘一大师教师教导我们说:“含容(即包含,容忍)是看待人第一法。”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这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有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官虽然大,权虽然重,但是也受得百官气。因为人家官虽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给你出麻烦。所以各种各样得气都要受。因此才有这个比喻。这也说明量大福大。没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这样大得福报。唐朝的宰相娄斯德有“唾面自干”的美誉。一次,有个官员和他争执,当众吐口沫在他脸上。他不但不怒,连口沫也不檫,让它自干。儒家很重视忍,认为是处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历史上有所谓“张公百忍。”张公有一个大家庭,相处很和睦。皇帝问他有什么好办法。他就写了一百个“忍”字。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人际关系要和谐,就只有靠一个“忍”字,能互相忍让,关系就和谐了。国际关系也是如此。主持一个国家的人,能够克制、忍让,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的爆发。 8.忍辱能得相好庄严。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多生累劫修忍辱度众生的福德所显现出来德。心好的人相貌也好。能忍辱的人,内心无恶意,当然相貌就好。这就是相随心转。因为我们能很好地修忍辱,心地必然善良,相貌必然庄严。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心理上的变化就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这是是符合科学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