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间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的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 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自度度人,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众生的范围很广。所以,佛教把忍辱列为波罗密,“波罗密”就是到彼岸,即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要度过生死苦海,就要靠波罗密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即到达极乐世界。忍辱是修菩萨行重要的修行重要的修行项目。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除我执的问题。《金钢经》上说:“知一切法无我,没有人,也没有别人骂我打我这件事。这样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否则,就被我执障碍住了。这既是高深的理论问题,在实践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真正能离开我相,认识到确实无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凑拢来的。这个躯壳,四大分离后,哪里去找我、打我、侮辱我、这些事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我相,遇到问题,就会结怨结仇。佛教讲“怨亲平等,”真正懂得怨与亲是互相转化的,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宋代苏东坡,对佛学很有研究。他被贬官之后,与佛印禅师请教佛法。苏东坡悟性很高,见解超脱。他的诗词文章中,常渗露出很多禅机。有一次,他打坐下来,觉得自己好象开悟了,他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就是说佛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八风”就是称、讥、毁、誉、利、哀、苦、乐。称是当面称赞,讥是当面讥讽,毁是背后诋毁,誉是背后赞扬,利是有利益的事,哀是倒霉的、衰败的事,苦是苦恼的事,乐指快乐的事。实际上,我们整天都在八风中打圈子。苏东坡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端坐紫金莲”就是端正地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座上。这首偈颂从文辞上看,十分出色,在历来称赞佛的偈颂中,也算得是杰作。香港天坛大佛落成,赵朴初老居士题词还是用得这一首。当时苏东坡很得意,派人过长江把偈颂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是非常有境界,有证悟的人。他一看就知苏东坡仍有我相,自以为了不起,实际并没有真正证悟。于是便在偈语后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叫原人带回去。苏东坡一见,火冒三丈。他认为,这个偈颂这么好,怎么能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来侮辱人呢?这还了得!他立刻过长江找佛印禅师评理。佛印禅师知道他来了,就迎接上来,笑嘻嘻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位苏学士惭愧得不言以对。这说明他没有真功夫,理论上说得很好,遇到实际问题就忍不下去了。 另外一个是现代高僧广钦和尚的事迹。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事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鉴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嘛。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象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鉴院师又来计划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广钦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人家骂他,他若无其事。在我们看起来是莫大的侮辱,是冤枉,他却很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这说明忍辱不是做不到,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忍辱就是我们离苦得乐得一个最妙的法门,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从这个意义来说,忍辱事修行的一个根本问题。修忍辱有很多功德利益,下面举八种: 1.忍辱有利于自利利人,自行化他。 JK法师说:“如果我们能在忍辱上下功夫,就容易入道。因为我们能忍辱就能感动别人,教化别人。”百丈禅师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是忍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星云大师常常举这样一个公案:过去有一个大禅师,他的忍辱功夫很了不起。他的修行境界很高,也很有德望。当地有一个大护法的全家对他尊敬,经常到庙子里来供养他。这个大护法的女儿与一个青年男子谈恋爱,女儿怀孕了。在那个社会,婚姻不能由女儿做主。父亲非常生气,就拷打他的女儿,追问男的是谁。女儿气急了,就对父亲说:“就是你最崇敬的那个和尚。”父亲就相信了,跑去痛骂那个禅师。小孩子下来,父亲就把婴儿叫人给那个禅师送去,并到处散布禅师干了如此的坏事。禅师没有申辩一句。他就天天找人化一点人奶来喂养。无论人家怎么议论他,他一句不说。过一段时间,那个男青年被感动了,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就出来向女子父亲认错,请求原谅。这位护法才知道冤枉了禅师,觉得自己罪恶极大,全家人到庙子里陪理认罪。禅师只是毫不在意的一笑了之。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禅师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我们按忍辱的要求做,就能培育自己的德性、人格,也能够感化别人。自行化他都要靠忍辱,这样自然可以自度度人。所以他认为,待人接物都要把“忍”字放在前面。 佛陀在过去修行中,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他的忍辱事迹,更是修行人的典范。我们不能忍辱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你就觉得自己做的很差,跟佛陀的教导不相应。佛陀过去修菩萨行作忍辱仙人时,当时有个国王叫歌利王。带着妃子们去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到山上玩,看见一个小庙有个青年僧人在打坐。他们就上前向佛陀顶礼,并提出很多问题。佛陀就给她们讲法,教化她们。国王醒后问妃子在哪里,听说正和一个年轻和尚在交谈。心想:这和尚肯定有坏心,他便提起宝剑来到小庙,看到妃子们跪着把佛陀围在中间,顿时火冒三丈,冲上去一刀把佛陀的膀子砍掉。当时佛陀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歌利王当时问他:“你恨我吗?”佛陀说:“我不恨你。如果我恨你,我的膀就不会再长出来。”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所以佛陀的膀又马上长了出来。歌利王大惊,慌忙逃走。佛陀成道时,歌利王就是他父王的一个大臣。佛陀出家时,父王派五个大臣去追赶,其中就有这个人。佛陀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其中侨陈如,前生就是歌利王。佛陀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何对待仇人,如何把仇人转化为恩人。这一点很难做到,但至少别人打我骂我时,我们应该想到,他并没有砍我的膀子,歌利王砍佛陀的膀子,佛陀还要度他。那么打、骂,我们就不应该起嗔恨心了。这样想,心量就开阔,思想境界就能提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