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三福(2)

「六十而耳顺」,心定下来了,清净心现前,《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智慧现前了。 禅宗 六祖大师在《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耳顺是不见世间过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

「六十而耳顺」,心定下来了,清净心现前,《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智慧现前了。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耳顺是不见世间过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不见世间过,那个境界是耳顺的境界。
到七十岁功夫成就了,如何存心?「随心所欲而不踰矩」,「矩」是什么?与法性完全相应是「矩」,绝对不会违背法性,也就是说随心所欲,他自自然然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妙啊,这是我们佛家讲的「大自在」,生活自在了,工作自在了,处事待人接物也自在了,这就是我们讲的「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夫子能得到,学佛的人,说老实话,应当更快速更圆满的得到,这才能讲得过去。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末后一条是「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果报;果复杂,就复杂的程度来说,因必然与果成正比例,而这么复杂的因果里面,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决定不造恶因。
我早年接触佛法,对于佛陀最佩服的地方,是佛陀只教人顾自己,不教你看别人。这个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所有的教诫都教我一个人,没有教别人,我们如果不从这里入门,你想早一天道业成就,是决定做不到的。
因为佛法修学的中心是禅定,是清净心。
如果时时刻刻会想到外面的环境,去分别外面的环境,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能得定?永远没指望了。
你要真正成就禅定,成就清净心,要完全不缘外界,往里面缘,这是佛法高明之所在,所以佛法叫「内学」,是教你不向外攀缘。外面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好人也好,恶人也好,我都不要理会。我们对外面的境界用一个真诚恭敬心,顺境也如此,逆境也如此;善人如此,恶人也如此,绝不用两个心,一心真诚。你能用这个心,好人、善人赞你,恶人也赞叹你,恶人被你感动了,断恶修善了。
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问过。」,常常见世间过,自己就完了。我们今天犯的大毛病,一天到晚都看到别人过,却看不到自己过。几时我们能不见到别人过,而见自己过,你就成功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就能得真实的受用了。
别人怎么做,他自有他的因果,要紧的是自己。他的因果,我们也不能代他受,也不能帮他转。何况在这个年头,谁肯说别人过失?古人都不说,我们读《礼记》,汉朝时的作品,什么人说你的过失?只有二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另一个则是你的老师,他有责任说你的过失,你不会反抗;朋友同学说过失都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所以,谁肯说过失?没人肯说啊。
佛菩萨讲经说法是旁敲侧击,让我们听了会想一想自己有无此过失,有的话,赶快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佛菩萨不会指着我们而说过失,他只是谈谈说说,让你自己去反省,让你自己去觉悟,他的心是清净的。所以经论里说了许许多多的过失,实际上佛并没看到任何一个人有过失,这是佛法教学的高明,不失清净心啊。
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要从这些地方去反省,体会得诸佛菩萨真诚的慈悲,无尽的慈悲;只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如教修行,可以不问环境,自然有佛护念,护法神保佑你;你不必耽忧有人来破坏、障碍,否则别人没有障碍,倒是你先障碍自己了。你想这些干什么呢?这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先把自己毁掉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看破、放下的。
要深信诸佛的护念,护念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常常挂念你,常常关怀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护法善神尊敬你、佩服你、拥护你。如果自己时时刻刻提防这个,提防那个,佛也不护念你了,护法神也不保佑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个亏就吃大了。
所以「信佛」这二字很不容易,信了佛了,那还有这些妄想?那还有这些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样才能一心向道。「道」在那里?道就是生活,就是穿衣吃饭。你在《金刚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开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就是「道」。由此可知,日常生活没有改变,每天工作也没有改变,处事待人接物,种种应酬还照样。
佛菩萨和世人差别在那里呢?世人在一切境缘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与道相违背了。诸佛菩萨在一切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生活自在,他的应酬也自在,得大自在,得大圆满。
大自在、大圆满都是从清净心里生出来的,《金刚经》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般若智慧。实相般若智慧现前,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不圆满呢?归结到一个清净心哪。
所以会修行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永远守住你的清净心,也就是前面所讲三归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念佛求生净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世缘之中,佛在经上说过,「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二句话说得好,世间事可以做,《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在那里呢?障碍在「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能有这个东西;这二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讲什么?就是说的这些东西,千言万语,说之不尽,对人、对事、对物、我想怎么样,想就错了,想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想」就是妄想。
那你要问,那一个人不是这样想法?没错,人人都是凡夫,都有妄想,谁不是如此?佛菩萨没这个想法,可惜你没见过,你所见的都是凡夫,所以你把这桩事当做正常的了。
为什么佛菩萨没有这个想法呢?佛菩萨知道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想的是空的;诸法缘生,缘生性空,所想的也是空的,它还有什么想头?没想啦。不想而应付事情却能面面周到,他为什么那么周到?那是智慧的流露。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诸位看看佛的经典,你看佛说的话,说得好不好?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不论是讲理讲事,头头是道。佛有无起个念头,「我这次要怎样讲法?」,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完全顺乎自性,从心性里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起心动念,搞出来的却是漏洞百出,怎么讲都没有人家圆满,怎么写都没人家文字的漂亮。所以学佛就是要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用真诚心,真诚心自然生智慧,自然得诸佛加持,这「加持」就是诸佛的护念、关怀。
真诚心是佛心,你和佛是同心;四弘誓愿是和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心,我们有没有把这意思体会到呢?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几分呢?这就是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原因在此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