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二集)(3)

例如维摩所说,方等初开,故荆溪作进退之释,容与取门秘之谈。】 『荆溪』,是天台宗祖师。『进退之释』,就是浅深的解释。我们讲经典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但是你自己不契入这个境界,你就没有

  例如维摩所说,方等初开,故荆溪作进退之释,容与取门秘之谈。】

  『荆溪』,是天台宗祖师。『进退之释』,就是浅深的解释。我们讲经典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但是你自己不契入这个境界,你就没有这个能力,入这个境界就有这个能力,所以讲演是活泼的。讲经不一定是在台上,注释不一定是注释全经,平常我们接触人谈话,记住都是讲经,心里念念帮助人觉悟,没有废话,释迦牟尼佛一生一句废话没有。我们跟人通信往来写信,写信就是注解经,就是给经作注。我们要学经教就在生活当中学,日用平常跟人家接触,言语的接触,文字的接触,你这样学怎么学不会?你进步当然快。如果说离了讲台就不是讲经,离了写注就不是注经,你学教到哪一天才能学成就?一辈子都成就不了。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里面,修学跟生活融成一片,功夫哪有不得力?我们在经学上看,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个个都是一片,功夫成片,成片就是跟生活融成一片,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

  什么叫佛法?觉法,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说他多快乐!他们过的是觉正净的生活,我们不会,不会就过迷邪染的生活,迷邪染就太苦了,觉正净是真乐。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什么身分,是什么地位,是从事某一行业,是过得怎样的生活,《华严经》给我们显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过的是觉悟的生活,统统享受的是大自在、大圆满。帝王过的是大自在、大圆满,乞丐也是过的大自在、大圆满,没有差别。迷了差别就大了,帝王大富大贵,乞丐贫穷下贱,那就不一样。悟了是一样,为什么?悟了都过觉正净的生活。觉正净是平等的生活,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不思议。大乘经上讲「平等真法界」,诸位要晓得,一真就是平等,不平等怎么能成为一?一是什么?一是心一。心怎么会一?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一了,才起心动念就落二、三。这是佛法给我们讲的总原则、总纲领,我们掌握到这个原则纲领,掌握到这个方向目标,我们的修学就不会走错路,不会走冤枉路。忘失这个目标,你就免不了走上歧途,免不了要走很多的冤枉路,吃尽了苦头,你才能把方向摸到。下面说:

  今地藏亦然。虽主秘妙之谈,必兼门法之说。】

  地藏菩萨,当然他入这个境界。经典是大圆满的境界,我们展开经文,在第一品里面就看到佛放光,佛放大光明云,第一句「大圆满光明云」,这一句就把一切法统统含摄,那才圆满,这正是「妙达於方」。十二句光明云显示出大圆满,大经里面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圆满是一,说成十二句是多。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大圆满,从十二句合起来看,意思能看到一点了。《地藏经》义理、境界深广无尽,字字句句都是称性之谈,但是经文并不深,我们看起来好像看故事、看小说,并不难理解,那正是前面所讲的法门,所讲的方便。是以很浅显的言说,表达甚深无尽的义理,这是显示出这部经的大用。所以这个地方说得很好:

  三释咸具。庶括一经大意。何以言之。良由地藏大士,於尘点劫前,现身教化。随机巧逗,法用偏宜。】

  天台家解释方便三个意思,本经完全具足。『庶括一经大意』,这就是我们现在讲,总括、总包这一部经的大意。『何以言之。良由地藏大士,於尘点劫前,现身教化。随机巧逗,法用偏宜。』法是法门,方是方便,这是最浅的。他运用得很恰当,『宜』是恰当。

  显实时臻,权门可入。发菩提心於赖耶识内,点如来藏於无明心中,斯正妙达於方,即是法华真秘。】

  地藏菩萨教化我们,终极的目标也是帮助我们成佛。底下这两句话重要:『发菩提心於赖耶识内,点如来藏於无明心中,斯正妙达於方,即是法华真秘。』菩萨教我们发菩提心,菩萨给我们说如来藏,从哪里说?就在妄心里头讲,真心里头没话好说。我们今天发菩提心,还是用识心去发,离开心意识,我们就没著落了。我们无量劫来心意识作主,今天学佛还依靠心意识。无量劫来我们心意识在迷、不觉,希望今天这心意识能觉而不迷。我们在菩萨阶位来看,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用天台来说,天台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用阿赖耶识,登地才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我们凡夫学佛,没有办法离心意识,心意识用得正就跟佛知佛见相应,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没有明心见性,要靠佛的指引,就要依靠佛法,经教就像灯塔一样,它给我们指点方向,我们循著这个方向去走,就能够走到真实,达到我们的目的地。又告诉我们真在哪里?如来藏是真,真在妄中,真妄不二。觉悟,妄就是真,迷了,真在妄中。《地藏经》如是,《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乃至於《无量寿经》,所有一切大乘经何尝不如是?都可以说「妙达於方」。他用的方法很巧妙,今天的问题,我们要能体会得到。下面这一段所说,正是我们要发心学习的:

  又复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这正是无上菩提心。『毛』,是讲我们身上正报的汗毛,『渧』,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一粒沙、一微尘,这都是形容比喻小事,世间人往往疏忽,没有关心到,菩萨连极微细的小事都不放过、都不疏忽,念念都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大利』就是开悟。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菩萨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小事有没有注意到?这小事指的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可不可以做世间人的好榜样?就是这个意思。不能为世间人做好榜样这是世间法,能为世间人做好榜样的这是佛法;不能为世间人做好榜样是迷邪染法,能为世间人做好榜样是觉正净法。极微小的事情,我们拿毛巾擦个脸,擦完之后叠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放在这个地方,不是用完之后,随随便便的放在这里,这是迷,这就是「一毛一渧,一沙一尘」。菩萨不是的,菩萨要做好样子给人看,不是为自己做的,为众生做的。日常生活当中,极微小的地方,你说没人看到,没人看到有鬼神看到,鬼神也要度他,鬼神也是众生。念念有度众生的心,念念有度众生的表现,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这是学作菩萨、学作佛。这是本经上说的,他这里对比,《法华经》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