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一集)

地藏经,JK法师

地藏经玄义  (第十一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1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十一面,我用的本子是旧本,你们是新本,新本下面有阿拉伯的页码,我旧本子上没有,所以我用的页码在旁边中文字。纶贯第十一面倒数第六行,我们从当中看起,我把这个文念几句:

  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

  我们看这一句。这是五重玄义第三段,讲的是不思议行愿为宗。宗就是修学的纲领,青莲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指出本经修行的纲领,就是地藏菩萨的行愿。『作福』,这是讲修福,修福如果没有愿,他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个福得不到结果;也就是说,无论他做得多么好、多么多,他没有成绩表现。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世间法叫立志,人没有志,他这一生勤奋努力没有方向目标,当然在这一生当中就无所建树,建功立业就做不到。佛法里面亦复如是,所以底下又说:

  净世界愿,亦复如是。】

  佛法的弘愿跟世间人确实不一样。世间人「痴迷」,这两个字当然不好听,谁也不愿意接受,却是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是痴迷。为什么世尊说我们痴迷?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确实不了解,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谁知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确实不晓得,这就是痴迷。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不能承认,这怎么不是痴迷?佛讲的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听了这句话,立即的反应是你胡说八道,你头脑有问题!人家说的是真话,我们却说他头脑有问题,说他胡说八道。我们迷失了自己,认为这个身体是自己,以为这是正确的,到底是我们错还是佛错?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证实,所以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最后的目的,佛要我们自己亲自证实虚空法界是自己。你能够证实,佛法就称你菩萨、称你佛;换句话说,佛菩萨就是真正证实虚空法界是自己的人。你还没有证实,你还不能够肯定,你就是凡夫,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就在此地。

  证实之后,你的愿跟痴迷时候的愿不一样。痴迷时,我们的愿望是希望自己身家得乐,我自身与家庭得幸福和乐;志向大一点,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族群、我们的国家得安乐;更大的,所谓世间英雄豪杰,能够谋求这个世界,就是讲这个地球,地球上人类的安定繁荣、和睦安乐。这是世间人,心量还是小,觉悟的人,他有净世界愿;这个世界是一切诸佛的世界,就不只我们这个地球,是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我们学佛的人,无论你修学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我们的回向总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个佛是一切诸佛,不是指某一尊佛、某一个佛的刹土,是庄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这个心量多大!可是我们学佛的人,天天念这八句偈,念得口熟,八句偈里面真正意义、境界,我们疏忽了;我们只是念念,念得没错,心量还是狭小,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身家。所以我们在佛法的修学,不但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不相应。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我们的心愿太小,没有净世界愿,念的是一回事情,可是心里想的又是一回事情,心口不相应。

  我们看地藏菩萨怎样教我们?佛在经上讲,四教菩萨;四教都是从天台说,作《注科》这一位青莲法师,他也是学天台,所以他对於本经的解释,是以天台家的教义为主。

  四教菩萨,各有通别二愿。】

  通愿就是一般讲的「四弘誓愿」,别愿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菩萨的心是平等、是清净,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说法要契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也要契机,才能收到效果。众生的根性差别很大,佛法把它归纳为三类:上、中、下三等。下等的眼光短浅,只顾到这一生的安乐,没有想到来生。甚至於许多的世人不相信有来生,你跟他说来生,他说这是虚妄的,他不承认这个事是事实,这样根性的人,在这个世间占的数量不少。对於这等人,我们帮助他现前的安乐,他愿意接受,他欢喜学习。中等人他知道有来生,知道有来世,知道有天堂、有地狱,他希望这一生能得乐,更希望来生能得乐。这个眼光比前面一等人就远大,我们要教他如何得今世乐,如何得后世的安乐,他欢喜接受。

  上根的人眼光远大,他闻佛说法能够信解,他希望得到像如来果地上的涅盘之乐。遇到这样根性的人,我们当然要帮助他,这是佛法讲的根熟众生,要帮助他得涅盘乐。菩萨发心,决定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得究竟涅盘之乐。虽然他眼前不能接受,要很有耐心的去诱导他、开导他,使他渐渐的能够觉悟体会;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帮助他提升,这是大慈大悲。如果只是帮助他,他的愿望在哪里,他愿得人天乐,只帮助他人天乐,这没有慈悲心。帮助他,还要帮助他提升,在佛法里面讲以善巧方便拉他一把,这是菩萨的ben愿。这段文末后说:

  行相多门】

  『行相』两个字,含义很深很广。「行」是菩萨所示现的身分,这个诸位都很明了。经上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种种不同的身分,这是行相。化导众生的方式也是属於行相,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非常活泼、非常生动,你才能够适应这个世间种种不同根性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方法,方法的总纲领不外乎三学、六度,诸位要知道,三学、六度是总原则、总纲领,要很活泼的去运用,就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你要真正懂得佛所说的义趣,《般若经》教给我们要「深解义趣」。

  譬如戒律,我们一般人听经的机会多,对於经论比较容易懂一点,戒律很少人讲,这一方面的常识就非常缺乏。我们总把戒律看作一成不变,呆呆板板的条文,很难去遵守,殊不知戒律是活泼的,所以戒律的精神你要懂得。佛家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也是我们佛法总纲领,说尽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原则。这四句前面两句就是戒律,第三句就是定慧,三学在其中。戒律的总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是什么,这个标准总要懂得。我们学佛的人明白,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是恶,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是善。佛为什么给我们这么说?世间六道凡夫,哪一个不为自己?佛为什么说为自己是恶,我们要懂得这里面真正的道理。众生为什么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执的根太深,念念还为我的利益,你想想看这是增长我执,所以佛说这是恶。佛教我们破我执,破我执你才能脱离六道,念念还在增长我执,你哪一天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说的这句话是真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