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集)(5)

《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菩萨也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有法」,就是有方法能够令人生起大乘的信相。「相」就是生起信心的一个表现,人迷有迷的样子,觉有觉的样子,信有信的样子,不信有不信的样

  《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菩萨也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有法」,就是有方法能够令人生起大乘的信相。「相」就是生起信心的一个表现,人迷有迷的样子,觉有觉的样子,信有信的样子,不信有不信的样子,「信相」就是生起大乘信心的那个样子,那种形相。『所言法者』,什么方法能生起大乘的信相?『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心」不是意识心,是讲一念自性,跟《华严经》讲的「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与那个心是一个意思,这是菩萨说的。你对於一切世出世间法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来。生起信心的现象是什么?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回归自然」,不再搞人工的雕琢,回归自然了。

  宋朝朱夫子读书诗里讲「绿满窗前草不除」,那是什么味道?现在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古代是随它自己长,这两种味道可以去品味品味。两种味道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心相,一个心是完全平静,清净平等,另一个心里有分别执著,有严重的情执。这两种人心情、心态、性格,一看就了然,就明白。所以高人无心,无心就是没有世间这种心态,没有世间人这些妄想分别执著,他无心。无心那个心是真心,决定没有丝毫造作,没有丝毫意思,所以这个心应用是没有障碍,叫无障碍的法界,就因为他一心贯通诸法,所以无障碍。众生的心,起心动念是妄想分别执著,在无障碍法里面自己制造许许多多的障碍。障碍本来没有,是自己妄想造作出来,这叫自作自受。在这种种障碍就现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众生苦从哪里来的?我们搞清楚了,必定会超越,就是把这个念头息掉,苦就没有了。

  这一点我们同修要特别注意,一个人不管怎么精明,不管怎么能干,必定受别人的摆布,你自己做不了主。这是到你快死的时候,你全身一点力气没有,别人把你翻过来,你就转过来,把你倒过去,你就倒过去,你哪有什么能力?这不是完全受人控制和摆布吗?你才晓得那叫真可怜!谁能逃得过这一关?特别是这一生在世跋扈欺负别人的人,你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家对头都来了,你能不受人家摆布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警惕,我们绝不受人家摆布,生死自在,预知时至,不要生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绝不受人控制,你得大自在!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凭什么能做到?一心就做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无心就做到,有心就做不到。有心造业,无心不造业;无心是随缘,有心是攀缘;无心是随其自然,有心是要自然随顺我,你不能随顺别人的意思,那就很麻烦。我不要求别人随顺我的意思,我就可以摆脱不随别人的意思,自己才做得了主宰。大乘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我们怎么能不读?经论都有这个意思,证明所讲的有理论依据,有圣教做依据。

  再看这部《地藏经》,『是则地藏菩萨所云』,这是地藏菩萨讲的。『一切诸法,从心所起』,这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心」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可以看作真心,也可以看作妄心。「一切诸法」,如果诸法是说一真法界的诸法,就是唯心所现,如果是说十法界的一切诸法,则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有一个唯心所现,如果心不现你怎么变,你就没得变,心现了以后你才能变。就像我们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本来就有,那是譬喻唯心所现,你把它剪成自己喜欢的,那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依据唯心所现,心若不现,这个地方没有树,你就没得剪了。

  『与心作相』,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就是识变,特别是讲十法界、六道,所有的相都是众生妄想变现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善有恶,善的境界从哪里变现?善心所变现;恶的境界从哪里变现?恶心所变现。佛给我们讲大的区别,三善道、三恶道,这最明显的,你要懂得,大的区别如是,小的区别也不例外。我们跟人接触笑脸迎人,就变现善境界,彼此都很欢喜。冤家对头你对他笑,他对你的意念也就会好转,就算极其亲爱的人,每天板著面孔看他,也会变成冤家对头,都在你那一念之间。你才晓得外面境缘,《灵峰宗论》里面蕅益大师讲,外面境缘没有好丑,你要懂得好丑在自己的心,你不要搞错了。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你才会怨天尤人,你懂得这个道理,原来完全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你才了解事实真相,你才会懂得怎样做人处世,这叫学佛菩萨。

  『和合而有,共生共灭』,这真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这是经论里面所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生灭是讲所变的相的生灭,不是所现有生灭,唯心所现的没有生灭,唯识所变的有生有灭,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为什么诸佛的净土叫一真,真就是没有生灭、没有变化。为什么他不变?他不用识心,他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就不变。我们为什么会变?因为有分别执著。他们是随顺自然,我们是改变自然,改变自然则有生有灭,随顺自然则不生不灭。所以我们错了,十法界里面我们常讲的九界众生,总是想改变自然随顺自己的意思,这是大错特错!这个意念就是无明、就是迷惑,因为有这么一个意念,所以才变现出分别执著,落实在生活上是造业,造业当然就感得果报,这就是所谓善恶报应统统是惑心,迷惑了,所以这种现象与心和合而有,共生共灭。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同无有住』,但是这个大家不知道,几个人晓得?晓得这句话的人,就醒悟过来了。住是什么?现在的话讲是「存在」。「无有住」,同是虚幻而不存在,正是《金刚经》讲的梦幻泡影,哪里有事实?为什么说同无有住?下面解释:『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金刚经》上比喻「如露」,如露是比喻相续,「如电」给你说明真相。虽是相续,诸位要晓得,相续相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只是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前念跟后念相似,没有完全相同的,决定找不到,在一切人事物里都找不到,它的变化是刹那刹那在变,速度快极了,永远不停。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这是我们凡夫所看,论里面叫做幻有、妙有,就是「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说能现的心性,湛寂的心性是真空为什么说不空?能现一切现象,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能现,所以说它不空。「妙有非有」是讲所现的境界相,众生在识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是妙有,不是真有,是梦幻泡影。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什么?梦幻泡影。所以我们何必在梦幻泡影里面造业?这就错了!你在梦幻泡影里面随顺,学佛菩萨的「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我们在这里建道场,要知道道场也是镜花水月,可别执著。这个道场是我建的,我有好多功德,错了!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达摩祖师说他并无功德,你有什么功德?决定不能著相,不著相是功德,你真的得大自在,你一著相就错了,就迷了。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是说你决定不执著,心地清净;无作而作,虽然知道是梦幻泡影,我们遇到这个缘还要尽心尽力的做,不能说不做。不做了,众生不得利益,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做,虽做而不著相,所以作跟无作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众生的麻烦,是他做了就著做的相,据为己有,这个麻烦大了。佛菩萨做,虽做而不著相,所以他舍弃得干净俐落,连个念头都没有,这就正确。所以要晓得暂时为有,它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远的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