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2007年净宗弘法大会-中华文化的根(3)

释迦牟尼佛跟他这点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继承王位的,他把王位舍弃掉,他去求学,十九岁他去求学,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要细心去体会。他是王子的身分,聪明绝顶,所以我们能想像得到,在当时印度宗


  释迦牟尼佛跟他这点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继承王位的,他把王位舍弃掉,他去求学,十九岁他去求学,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要细心去体会。他是王子的身分,聪明绝顶,所以我们能想像得到,在当时印度宗教界里面的高人他接触过了,他全部都接触到,学术界里面的大德他也接触过。他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也就是说,他有非常完备的教育,而且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印度的宗教与学术有个特色,这是其他的世界里面我们所看不到,那就是修定。他们非常重视禅定,佛经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就是当时在印度普遍流行,当然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禅八定一定都得到。在禅定里面,也就是在定中,就有能力突破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换句话说,他就有能力见到天宫。所以这不是佛家讲的,这是印度几乎所有学派都承认的,二十八层天。下面他可以看到地狱,可以看到饿鬼道,六道里面形形色色的他完全能见到,他不是推想,不是理论,这是现量境界,他能见到。

  在现在我们一定想到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是追根究柢,六道到底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我相信释迦牟尼佛肯定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印度找不到答案,宗教里头不能答覆,学术里头也不能答覆。这让释迦牟尼佛到恒河边上大树底下,去打坐入定。这一次入定,他把所学的,以及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一放下就是经上所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些问题全都答覆,六道从那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什么,全通达明了了。明白之后他就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教学四十九年。

  你要是了解他之后,他一生没有建过道场,没有寺庙,他在哪里教学?山林、树下,居无定所。学生跟着他,天天游山玩水,过这种生活。吃饭,日中一食,托钵,夜晚树底下打坐休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过这个生活。这就是把对于物质的欲望全放下,他没有障碍。他把十二年所学的,他也放下,所知障没有了,如果你所学的,你有执着有分别,所学的都变成所知障。我们学佛经也是如此,无论你学哪个法门,学哪种经论,你还有执着、还有分别,你所学的是所知障,不开智慧。什么样才能开智慧?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你放下,智慧就现前,所以可以学,也可以不学。

  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不学?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老人家示现告诉我们可以不学。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听过经,也没有念过经,他的心很清净,他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是没有烦恼障,他也不想求这些知识,他没有所知障。所以他卖柴,听顾客念《金刚经》,他在门外听他能听得懂,念的人不懂得意思,他一听意思就懂,这种人叫天才。以后到黄梅参学,黄梅禅堂没进去过,讲堂也没有进去过,在黄梅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义工,厨房里面舂米、破柴,干了八个月。只有最后这一天传衣钵,晚上半夜三更把他召见到方丈室,给他讲《金刚经》,我们晓得,讲大意。讲不到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跟释迦牟尼佛在入定一样,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豁然大悟。他所悟的、他所见的,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悟的完全相同。所以释迦牟尼佛是像《观世音普门品》里面讲的,应以佛身而度他现佛身;惠能大师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境界完全相同。这个我们要懂,我们要了解。

  所以世出世间法不是在学习,不是在经典跟世间书籍,不是在这个地方。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这三样放不下,你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祖师说的,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这个我们要懂得,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所学的到底是世法还是佛法。世法,你所学到的是常识、是知识,可是佛法,你所学到的是定慧。常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解决局部,不能解决整个的问题,知识、常识纵然解决问题,有后遗症。智慧就没有,智慧能解决整个问题,宇宙的问题、人生的问题,能解决整个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所以佛教我们求智慧,这在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佛教导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经文里头有句话,就是你学习的终极目标,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是学佛人最高的终极的目标,尊重它。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你是求这个的。现在我们知道了,放下执着,我们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的执着,真正放下执着你就得正觉,那就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他修的是什么?就是放下执着,不再执着。你说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物对立,对立就是执着。这些年来我参与了世界和平会议,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就把这个理念提出来。化解冲突,从哪里化解?从自己内心对人的对立化解,他跟我对立没有关系,我不跟他对立,这个对立就对不起来。对立一定是双方的,我这里没有对立,别人跟我对立也全都化解了,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所以讲化解冲突要从这里,不是从冲突的两方,从冲突两方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从自己内心把对立化解,要从这里去做。这是智慧,这就不是常识。

  进一步不但没有执着,分别都没有了,那你升级,叫正等正觉,正觉正觉的名称叫菩萨。所以菩萨是第二个学位。相当我们现在学校里,大学里面的博士、硕士、学士,阿罗汉是学士,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它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总得搞清楚,你是那个学位。最高的学位,你把妄想都放下,没有妄想哪来的分别执着?只要你放下,放下之后怎么样?放下之后你的智慧现前。所以佛说智慧不是学来的,学不到,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看他在《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如来德能、如来相好。他的话是这样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给你解释一下,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一切自性里头具足,不要从外求。所以佛法叫内学,向内求,不向外求。

  真求得到,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求到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他求到了,放下就是。所以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你是用什么方法,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契入佛法?他就给我说“看得破,放得下”。真的叫和盘托出,一丝毫隐暪都没有,直截了当就告诉我。我们根性不是上根,不是上上根,我们中下根,听了老师这个方法,老师教我们慢慢放,一天比一天放下一点,一年比一年多一点,我们现在搞了五十六年。搞了五十六年,真的是有进步,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进步从哪里看?你们常常听我讲经的你会发现,我每一年讲的境界不一样,这就是进步。为什么进步?我今年放下比去年多,一年一年的多。三种都要放下,最难的当然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这非常困难,可是分别执着是年年淡化,年年薄,智慧增长。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充其量可以把自己提升到阿罗汉,提升到菩萨这个位次,就算很有成就了。如果我们无论是在行门、解门,学得再好,分别执着还是放不下,甚至于一年比一年还要严重,那你所学的全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要认识清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