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因果论 >> 正文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有4个特性!
佛教网 wlg.amtf18.com 来源:佛门网 打印本页

刘欣,2008

一、【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尽。


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假使经百劫  不坏诸业因
 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 


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华严经》讲: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

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

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二、【因果的4个特性】

前面说了因果的运行。那么按照这个因果运行的模式,我们还需要了解因果的几个特点:

1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

因果的作用永远是自作自受,绝没有你造作的业果,导致别人承受的。或者别人造作什么业力,而你得到果报的。

<般泥洹经>讲:‘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哪怕是父子至亲,其造作的业因也不会因为亲缘关系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父亲造作了什么罪过,结果牵连到一家人都受到打击。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业力是可以传递的。甚至于发展出世俗中自己造福儿孙享用的观念。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一个人犯罪,全家受到牵连,依然是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因,故此会有果报。而不是因为某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它人得到果报。

我们也同样看到,一样有很好的父亲却生出一个不幸的儿子,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的亲属竟然很好。用业力可以传递、可以代受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

一个国王的儿子成为王子,并不是因为国王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儿子一定造作了与此有关的业力。国王不过是助缘之一。

在经典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叙述:


《佛说无上依经》:如来知见自业自受。无有自作他受果者。

《诸法集要经》:

 诸愚夫异生  由因缘和合
 流转三界中  皆随于自业
 非自作他受  非他作我受



2、【 因果各业不同】,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

《大庄严论经》讲:
复次我昔曾闻。有一国中王嗣欲绝。时有王种先入山林学道求仙。即强将来立以为王。从敷卧具人索于衣服及以饮食。时敷卧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于今者不应事事尽随我索。我唯知敷卧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当。以此喻可知一切诸业。如王敷卧具人各有所典。业亦如是。各各不同色无病者财物可爱。智等诸业各各别异。有业得无病。有业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从敷卧具人索种种物终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财富。诸业受报各各差别。不以一业。得种种报。若作端正业。则得端正色力。财富应从余业索。是故智者应当修习种种净业得种种报。

这里说曾经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于是入山学道求仙,希望将来有个继承人。于是向跟随他的负责卧具的仆人要衣服和饮食。这个仆人就说,大家各有分工。大王不该什么事情都和我来要,我只知道卧具的相关事情。而衣服饮食则有其他人。不是我来负责的。

这个故事比喻的是一切诸业,如同仆人各有分工一样。各个不同。健康、财富、容貌、智慧这些业力都各个不同。

有的业因可以得到无病的果报,有的则得到容貌端正。如同那个国王一样向负责卧具的人索要其它的东西是得不到的。

如果生为皇族或许便无须财富,各种业力的受报是不同的。不会因为一种业因得到各种果报。如果你做了容貌端正的业因,那么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而财富则应该从其它的业因得到。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造作各种善因、善业得到各种不同的果报。

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形象。

所以大家以后不用问,我放生了怎么夫妻还是老吵架、我都布施了怎么还得病、我已经不邪淫了怎么老是发不了财?

这就和国王向管卧具的仆人要饮食一样。业力各有各的果报。   3、 【一业多果,多业一果】.

在佛法中讲述的因果业报都提到过,一种因会得到不同的果报。但这些果报都是与此业因属于同类的。

比如不邪淫的果报,经中讲: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所以种下一因,得到的可能是多种果报,这和我们自然界的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一样,果实总是比种子大,而且还不止一个果实。

再比如说杀生得到的果报,决不仅仅是被人杀这么简单。一命抵一命的说法在因果理论中是不现实的。

不要认为因果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么简单。问题其实非常多。

在《鬼问目连经》就叙述了非常多的业力果报的例子,例如: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顽无所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强劝人酒。令其颠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这里说的花报,就如同种子开花一样刚刚显示出样子来,真正的果实还没来到。

这些鬼问目连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痛苦,目连就告诉他们从前他们做过什么业因导致的,而这个业因并未完全成熟,刚刚才显现出效果。将来的果报是在地狱。

这里的鬼的痛苦之处,也并非是什么怨亲债主跟着它、陷害它、它已经是鬼了。而是果报如此。

从这里我们了解我们遇到的事情,有的未必是真正的果报,真正的问题恐怕在现世还未到来。

那么什么是【多业一果】呢?

这个很好理解了。那就是最终的果报是多种业力的集合。比如上面《鬼问目连》中说的一样,这个鬼为什么经常头痛呢?因为曾经喜欢用棍棒打别人的脑袋。它肯定打了不是一次,这些业力集合在一起导致了地狱的果报。如果它仅仅偶尔打过一次别人,果报则肯定不是这么严重。

如果你造作的同类业力特别多,结果也一定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4 、因缘果报的运行由心调控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大家注意这句业集随心。业力的聚集是跟随什么呢?是心在控制。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还讲过: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就是说起妄想心,执著我、和我所有的这种心念,导致造作聚集各种业力,受生死轮回

因缘果报的运行是跟随心的操纵。而我们只要明白这个关键,就可以运用它转变我们的因果运行。让它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被业力推动。 更多文章佛教网 > 佛教因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