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云等人的人间佛教实践的推动,目前已成为中国佛教在新世纪最突出的发展动向。

2.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呈现出强烈的人间性特征。方立天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参见方立天)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讲,笔者认为,人间佛教的人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关注的对象方面,亦即入世与出世的关系方面,人间佛教的理念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生而反对重视死,强调以人的现世生活为本,也就是强调以活着的人为本,反对以死后的鬼为本,关注现世,反对倾注于来世,这是关于生死关系或叫人鬼关系,亦即现世与来世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关心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积极入世,反对厌世、出世、脱离人间,反对醉心于彼岸世界,这是关于此岸与彼岸的关系问题。在最终目标方面,人间佛教理念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一方面它以人间净土为归宿,排斥了空间上的他方净土和时间上的来世解脱,尽力顺应各种世俗化的目标,减少了现实批判的力度,增加了积极肯定的色彩,显示了很强的现实性;另一方面,人间佛教侧重于把人间净土当作一个相对的过程,缺少终极性的标准,不像彼岸世界那样是一种绝对的超越,显示出明显的相对性。在实现的方式方面,人间佛教的理念也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即一方面强调理智,同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文化接轨,张扬人类自身力量,淡化神秘体验,忽略神圣力量,显示出很强的理性化特征;另一方面,强调与现代社会的适应,利用各种世俗化的手段,参与各种世俗化的运动,显示出很强的世俗化特征。

3.佛教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超人间性,因此,佛教的一切发展变革均不能脱离佛教固有的超人间性。笔者承认,宗教作为人类的一种思想和实践,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人类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间佛教的人间性特征在理论上与宗教的根本旨趣一致,在实践上也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不过,宗教在解释和解决人类问题方面有不同于其他思想学说的个性,这种个性的关键就在于它的超人间性,用李申先生的说法就是宗教解决现实问题之手段的“非现实性”(参见李申),而李申先生的“非现实性”说到底还是一种超人间性。所谓超人间性,是指各类宗教观念与宗教实践中对超出人类理性范畴的超人间力量和超人间境界的信仰和追求,笔者认为,这种超人间性是判定一种学说或一种社会现象是否属于宗教的关键。(参见李利安)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宏观的理论体系来剖析,佛教不同于古今其他学说或其他社会现象的关键因素也在于它的超人间性。佛教理论与实践的静态的任何一个方面及动态的任何一个环节,均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其超人间性的基础上。佛教源源不断地在世间传播、渗透的深层动力和影响一般民众的恒久魅力正在于它的超人间性。相应地,佛教之所以被现代学术划归为宗教之列,关键也在于它的超人间性。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佛教的任何一种发展与变革都不能摆脱它的超人间性,探讨或解释佛教中的任何一个新问题和新动向,也都不能离开佛教这一本质特征。同理,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与人间佛教实践的发展,均不能脱离超人间性;对人间佛教的研究或阐释,也不能跳出对佛教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之关系的准确认识与清醒把握。

4.现有的人间佛教理论建构与实践倡导乃至学术界的呼应,却基本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排斥着佛教的超人间性。目前台湾和大陆教界、学界对人间佛教的探讨和倡导均非常热烈,专门的研讨会已超过十次,已发表的论文也数以百计,但是尚未见到关于佛教超人间特性与人间佛教之关系的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已有的文章中,除极个别的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并未系统展开之外,绝大部分文章都或明或暗地将佛教的超人间性和人间佛教对立起来,对人间佛教的人间性作孤立化和绝对化的张扬,对佛教的超人间性采取直接或间接的回避、淡化、贬低、抽离甚至否定的态度,将佛教的超人间性排斥在人间佛教的理论体系之外,并试图在人间佛教的实践体系中不断遮掩乃至最终去除超人间的成分,将以人间力量建立人间净土这种几乎纯粹世俗化的事业确立为人间佛教的终极目标,从而建立一种纯粹人间化的佛教体系。从理论上来看,这种体系并不符合佛教人间性和超人间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实践上来看,这种新的佛教体系正在并将继续引起无尽的尴尬。

人间佛教本来是上个世纪前期中国面临巨大的社会问题从而需要全民族积极奋进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佛教革新运动,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历史意义。而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竞争空前激烈,道德急遽滑坡,许多人精神空虚,这种现实与人间佛教兴起时的中国社会已截然不同。本文对此不作深入分析,因为人间佛教在哲学和宗教学上遭遇的理论难题更引起笔者的兴趣,而这个理论难题主要体现在人间性和超人间性之关系的扭曲。

二、超人间在各种宗教中的一般结构与意义

1.理清超人间与超自然的关系对于理解超人间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谈论宗教信仰的对象时,学者们喜欢使用“超自然”一词,或者将其同“超人间”一词并列,其实这不太妥当。大家知道,从狭义来讲,“人间”指人和人类社会,“自然”指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即人们常说的自然界。这两个词各自又都有其引申的含义,而且这种引申含义的使用还非常普遍。以“人间”来说,其引申的含义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人类可以认识的、从而被认定为客观存在的现世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现阶段所认定的自然界。在这个意义上,“人间”与“现世”、“此岸”是同义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间”一词除了指人类社会外,还可以包括“自然”中的诸多成分,即已经为人类所认识并同人类建立起现实关系的自然,与此相应,“超人间”一词同时包括“超自然”的主要因素。在谈及宗教及其信奉的力量和境界或者在逻辑上是同宗教所信奉的那种神奇力量和神奇境界相对应时,“人间”一词一般都是指这种含义。而凡是被宗教所信奉的、但却不能通过人类正常的理性思维所认识的,则是超人间的存在。由于“自然”一方面不能包括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又具有无尽性和非人为干预性,因而总是存在着人类尚未认识从而也没有资格评说的范畴,所以,用“超自然”说明宗教信仰对象的特征,既不完整,也过于绝对。将“超人间”与“超自然”并列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存在着部分相互包含的关系。因此,表示宗教所信奉的“彼岸”、“神”、“灵性”等概念,最合适的还是用“超人间”这一说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