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悲周遍”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关于“大悲周遍”
奉心居士
关于“大悲周遍”、“同体大悲”与“大悲法充遍虚空”,的确不易把握。菩萨乘与声闻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周遍的大悲。我等立志修学大乘者,皆不欲舍弃众生而求个人解脱,但如何将有限的悲心平等扩大至一切有情,确实是大乘修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非常愿意与大家交流这方面的学习心得。 走上解脱道路的行者,无一例外都对各自身心的苦深有体验。但要将为自己解脱而修行的心扩展到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行却并非易事。我等初学有时虽有此愿,但常感心力不够,有些人知难而退,退至二乘。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帮助欲修学大乘者度过此难关?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善巧方便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开示: “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乘船入海,船忽破坏,是人若不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当知是人,即于中路没水而死,由此因缘不到彼岸。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爱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深心,有净心,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即不能成就一切智果,于其中路有所退失。须菩提!云何名为中路?又复退失何法?须菩提,中路者所谓声闻缘觉之地,所退失者谓一切智果。” 这一开示告诉我们,若有人对无上菩提有信、有忍、有爱、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深心、有净心、离放逸、不散乱,虽然如是,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还是不能成就佛果,而退失至声闻缘觉的二乘之地。该经中还说: “又如世间百二十岁老人,忽于一时为彼风癀痰癊诸病侵恼,以是因缘忍苦于床。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若时无人扶侍,当能从床而自起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是人设或能从床起,亦不能行一里二里乃至由旬。何以故?已为老病所侵恼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有所退失,堕于声闻缘觉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又须菩提,而彼百二十岁老人,虽复有疾忍苦于床。若时有二力士,来谓其言:我等二人各于左右扶侍于汝,汝速当起随有所往,令汝得至,勿忧中路有所退失。时老病人受其语故,能从床起随往得至。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无所退失,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这一比喻说明,发菩提心而未得般若波罗蜜多护持的行者,如同有病卧床的一百二十岁老人,无法远行。而般若波罗蜜多犹如左右扶侍老人的两位力士,可使老人顺利到达目的地——圆满佛果。由此可见般若波罗蜜多对发心修学大乘者的重要性。 那么,般若波罗密多如何帮助我等初学克服菩萨道难行、大悲心难起的畏难心理?请看该经中的以下开示: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须菩提言:如我解尊者须菩提所说义,菩萨即是无生法。若如是者,云何菩萨为利众生故,有难行行及难行想?须菩提言:舍利子!我不欲令菩萨摩诃萨有难行行及难行想。何以故?若有难行想即不能利益无量无数众生。若于一切众生,生易想、乐想、父想、母想及彼子想,如是即能利益无量无数众生。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当生如是想,我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一切众生亦如是。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于一切处不舍众生,普令众生解脱苦蕴,于诸心意不生过失。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若生如是心,即无难行行无难行想。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如我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种,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故。彼一切法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种,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如是即于内外一切法生无所有想。若菩萨摩诃萨以如是心行,即无难行行无难行想。” 这一段开示的大意是,须菩提说,我不欲令菩萨对菩萨道有难行的想法。何以故?若有难行想即不能利益无量无数众生。若对菩萨道生容易想、生快乐想,对众生生父想、母想及自己的孩子想,如是即能利益无量无数众生。菩萨摩诃萨应于一切众生生如是想:我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一切众生亦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菩萨摩诃萨应于一切处不舍众生,普令众生解脱苦蕴。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若生如是心,即不会对菩萨行生起难行的想法。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如自身心自性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故,一切法之自性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如是即于内外一切法之自性生无所有想,若菩萨摩诃萨以如是心行,即无难行行无难行想。 进一步分析,上述开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1、菩萨应对众生生父想、母想及自己的孩子想。 如果我们知道在无穷的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作过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孩子,利益无量无数众生,就是利益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只要是对父母孩子有利的事,再苦心里也不会觉得苦。这是克服对菩萨道畏难心理的方便之一。金洲大师所传授的菩提心七支修法(知母、念恩、报恩等)便可视为对众生生母想的具体细化。 2、自我的解脱就是一切众生的解脱。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入此不可思议境界的门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经中宣说:“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如我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种。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故。彼一切法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种,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如是即于内外一切法生无所有想。”但为何菩萨于内外一切法生无所有想,便可契入“我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一切众生亦如是,于一切时、一切处、解脱一切苦”的奇妙境界?对此,本人是这样理解的:自我及一切众生皆为缘起法,缘起法之自性了不可得。故一切法之法性即是无为不可分别之真如。因为自我及一切众生的本性皆为不可分别之真如,所以自我及众生无二无别——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如华严祖师杜顺大师所说:“性即无为不可分别,随其大小性无不圆,一切亦即全性为身,是故全彼为此。”《首楞严三昧经》中云:“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不二不别。我等不离是如,魔界相即是佛界相,魔界法佛界法不二不别。”此处“如”即为“真如”义。正因为法性真如的不可分别性,一切法皆无二无别,乃至魔界就是佛界。由此可知,自我的解脱就是一切众生的解脱,因为自我就是一切众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