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白云深处——红莲山人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信手翻开《全唐诗》,眼光任意浏览於字里行间。突然,一联七言诗跃入眼帘,触动心坎,读来顿觉亲切:“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于是细细品味,眼前便出现了层层深山、千峰顶上的茅屋,白云缭绕,诸多老僧冥然兀生,四周寂寥虚旷。

潇洒自在的寒山子,居重岩,“鸟道绝人迹”,那真是白云深处的兰若了。且看他卜居山中的吟咏,便知他洒脱的心境了: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缠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寒山子连茅屋也不曾搭筑一间,只是栖居绿岩之下,岩前的青草任其滋长也不加芟除,古石巉岩嶙峋怪状和猴摘山果的自然情态,都是悠然自在的流露。寒山子也在“山花笑绿水,山岫舞轻烟”的春色中,于树下喃喃地念诵着仙书。

头陀兰若之处离聚落近三四里;无诸愦闹,便堪修禅定了,更何况深山绝人之处,那当然是更为清净的去处了。“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的隐居生活,是禅修者所志愿好乐的,更何况有“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的潇洒。

千峰顶上,白云深处的幽寂之所,仿佛凝聚了天地之灵气。伟大的释迦世尊就是在雪山苦行——坐禅六年之后悟道于菩提树下的;禅宗的大德开悟之后更是要在水边林下,长养圣胎;诸多悟佛知见的祖师们都是在深山孤望时豁然开朗。前些年在万里终南山,参礼了来果禅师清修过的湘子洞,一位山居的禅者还将我引上峰顶,指出了淡淡雾霭中的狮子茅蓬——虚云大师禅那静住过的地方。

读东土小释迦——智者大师的传记,大师曾栖居天台山修禅寺。因大师于山修观坐禅,造寺成,便命名修禅寺。修禅于山,若白云清闲。大师在天台山佛陇北峰创立伽蓝,又于华顶独住头陀,自后则般若大开,故大阐法华。

于山修禅,囊括了大自然中所有的飘逸和潇洒,清风畅游太虚的无著,流水善下柔软的谦和,以及绿色绽现的旺盛生命,鸟鸣山涧所演唱的无生清音,还有山花播放的醉人芬芳,大山雄伟挺拔的气魄,蓝天无穷尽的深邃和旷远。倘若禀气怀灵,于山修禅,苦苦追寻生命的底蕴,便可了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祖师西来意了;或于山诵经,犹如智者大师寂而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获法华三昧之前方便,文字之师,千万莫敌,开教法之长河,流润未来。

天台八祖玄朗大师,栖居浦阳左溪山,修习止观三十余年,都以草为衣,掬泉而饮,结猿猴以为友,召众鸟而听经。一代祖师,从山中铸造而成。

禅宗初祖达摩,于嵩山面壁静坐九年,教内教外,传为佳话;四祖道信大师驻锡黄梅破头山,筑庵清修,泉石清幽,人迹罕至。后来大弘达磨禅法。就连唐太宗连连三诏,加刀于颈,大师也依然未放弃深居青山的禅那生活,太宗反而为其高风所伏,愈加钦慕。

本师释迦如来经常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阐畅大乘妙法,经中之王的《妙法莲华经》就说于灵鹫山,那时八万菩萨摩诃萨,万万千大声闻众并诸天龙八部围绕听法,场面何等壮阔!释迦座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习定山岩,感天人散华,缤纷而下。

白云深处,绝诸尘嚣。佛陀告诫弟子,当于远离愦闹之处修炼心地。深山绝人之处,更是异常寂静的了。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自号云栖。读其号则知其心的自在逍遥了。

白云深处的寂静,融合以佛门静修者那寂寥淡泊的心境,更是陶潜理想中世外桃园的世外桃园了。

深深地被寒山子那“傲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的洒脱所吸引着,也深深地被虚云大师那“二间茅草屋,半亩藕华田”飘逸所激扬着。

曾经多少次远眺深山,看云封雾锁;曾经多少次翘首企盼,静住重岩;也曾经想把一切的羁绊都送给遥远的星空,只留下诵经坐禅的犁铧,去深山插入超脱忧喜的良田,作一次辛勤的耕耘。

白云深处的宁静,永久的追寻……

文/红莲山人

 

菩提书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