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是当代佛教界公认的高僧大德,也是一位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一位宗教领袖。他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在世界各地大力弘扬佛教,开风气之先,尤其是对净土法门的传布,更是不遗余力,厥功甚伟。近年来,法师总结毕生弘法传教的教育思想,首倡将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引起海内外信众和有关人士的普遍关注。这是JK法师在现代条件下积极推广阐扬佛教的思想成果。也是他秉着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致力于佛教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尝试和努力的理论创获。作为方兴未艾的佛教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典型范例和突出代表,JK法师的“佛陀教育”思想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 一 释净空(1927——),安徽庐江人,早年曾先后追随方东美先生,章嘉活佛和李炳南老居士等研学哲学和佛教经籍,在佛教修学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他后来的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所启发。方东美先生是当代哲学大家,也是JK法师研习佛学的第一个引路人,他在运用现代哲学方法诠释佛教时,倡言佛教亦宗教亦哲学,认为佛教既是一种高级的宗教,又是一种高度的哲学。JK法师“佛陀教育”思想的提出,可以说首先直接回应了方先生的这一观点。法师回溯总结了近代以来一些名宿大德的有关思想观点,尤其是欧阳竟无先生佛教非宗教非哲学的论断。可见,JK法师“佛陀教育”思想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近代以来,面临时代风云激荡和冲击的大势,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一直为教内外人士所关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至于“佛教是什么”的问题一再被提出,就不是偶然的巧合,相反,这恰好说明,重新认识和发展佛教,乃是一种深刻的历史需要。它回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佛教如何重新认识自己,正确应对新的社会环境的挑激,从而实现自身现代转型的历史趋势。JK法师的“佛陀教育”思想,显然是与这一时代的思潮息息相关。 JK法师针对当前佛教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回溯到中国近代佛教衰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并力图从理论的高度给以总结和回答,在此基础上为佛教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把认识佛教,廓清对于佛教的的种种误解和偏见,看作是修习佛教的先决条件和必由门径。他认为,目前世界上至少存在着三种“变体佛教”,一是“宗教的佛教”,佛教变成宗教,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而不重修行和理论研讨,佛教道场沦落到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再有就是佛学,把佛教变成学术,当作哲学来研究。另外还有“邪门歪道的佛教”,佛教不幸变成了邪教,成为不法分子招摇撞骗,危害大众的工具。他指出,所有这些都是佛教的变质,它们都背离了传统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很不幸的事情,也是导致近两、三百年来佛教衰微的根源所在。在他看来,佛教要振衰起弊,就必须重新认识和发现佛教的真实面目,恢复和发扬传统佛教的真精神。 JK法师认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是教学、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的教育,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JK法师在这里把佛教看成教育,而不是宗教,其理由在于,其一,从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来看,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表示佛教乃是由他开创的教育,佛弟子则都是他的学生。而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其二,从佛教寺院的组织形式来看,它是与现代大学相近的教育机构,中国古代的“丛林”,其实就是佛教大学,“法师”相当于“校长”,他主持教学的政策,制定课程,聘请教师,而他下属的三个部门“首座”掌管教务,“维那”掌管训导,“监院”掌管总务。因此,中国佛教的建立,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 佛教自近代以来被视为宗教,几乎是一种常见的、普遍认可的见解。JK法师佛教非宗教之论与我们通常习惯的见解仿佛大相径庭。一般来讲,大家惯于将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学术界对于儒教是否宗教的争论一直不断,但对于佛教是否宗教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争论。JK法师的见解显然与通行的习见相抵触。从他们列举的两点理由来看,他的立论主要是从他本人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以及与基督教相比较而言。近代以来,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被视为以一元神论和人格神、至上神和唯一真神崇拜以及创造主的信仰为中心的观念相当流行。特别是近代宗教学学科的对立,更把宗教当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学科领域来对待。JK法师正是针对这一趋向以及佛教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以传统佛教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社会功能来定位,从而得出了与习见截然不同的结论。 近代宗教学学科的建立,影响到普罗大众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潮流至为显著。“什么是宗教”的问题的提出,也与此有关。有趣的是,尽管宗教学申称以世界上存在的所有宗教为研究对象,并把定义宗教、规定宗教的本质作为自身的要旨,但此问题至今并无公认的定论。JK法师所针对的观点应属于一种狭义上理解的宗教,此与西方的宗教传统有关。但近代宗教学的兴起,首先就是为了突破这一局限和制约。例如,被号称“西方宗教学之父”的麦克斯·缪勒就提出,应以科学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来研究宗教,他有“只知其一,则一无所知”的名言,把平等对待其它宗教作为宗教学研究的前提。他还把包括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在内的八个东西方宗教作为世界宗教的主要代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倾向于将曾支配人类历史的所有文明形态视为宗教的表达方式。总的来看,西方学界的主导倾向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来界定和认识宗教的。 佛教与基督教在根本信仰上,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别。与基督教相比,佛教在是否承认有创造人和世间万物的创造主的存在,对创教教主是否具有全知全能的神性的认定等一些根本教义上确实存在根本分歧。JK法师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另外,就宗教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所担负的社会功能来看,宗教对影响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退。在现代社会,由于现代意义上的学科的建立,原来隶属于宗教的领域纷纷被其它学科门类所占领,宗教的内涵与范围变得越来越窄,而且就是属于宗教本身的领地,也存在着朝着神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与人们的生活世界则越来越疏远了。有鉴于此,JK法师强调佛教的特色主要是凸现传统佛教在教化民众,充当社会精神生活的中心和文化教育功能的作用。 JK法师的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是佛陀教育之观点,沿习和总结了近代以来不少教内人士这方面的有关思想并作了系统的发挥,而蔚成一家之言和典型之论。虽然就学理的层面而论,其中颇有可供探讨和深究的余地,作为一位宗教家,JK法师敏感地洞察现代宗教发展的趋势以及在此背景下佛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坚持传统佛教的根本精神,又因应时变,力图革新,以革除弊端,使佛教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