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朱子理学与武夷佛教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诞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尤溪郑氏草堂。

幼年从父朱松学,朱松病危临终时,嘱朱熹拜抗金名士、理学家、教育家刘勉之、刘子翚、胡宪为师。朱熹遂随母定居武夷山五夫里(今武夷山五夫镇),时年14岁。

从此,他的一生与武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但童年、少年时代随刘子翚来武夷山讲读,而且入仕后的四十余年中,除去外地为官七载和各地论著,其他时间均在武夷山。他的学术理论的形成均得益于在武夷山所受各位理学名儒的教授。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武夷山九曲溪的五曲隐屏峰下,亲自营建“武夷精舍”讲学授徒,四方前来就学的学子多达数百人,同时引来许多名士来武夷山创办书院、学堂,使武 夷山成为南宋时期的一座文化名山,“道南理窟”由此而得名。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经学家,是中国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闽学”的创始人,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明天理、灭人欲”、“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等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其“朱子家训”至今为中国人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朱子理学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影响力甚至远播海外,如李朝时代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他死后被世人尊奉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历史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

朱熹幼承家学,其父朱松是杨时弟子罗从彦的门人,少时又师从“洛学”一派的刘子翚、刘勉之、胡宪等,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与武夷禅学文化思想有着极深厚的渊源,虽从二十四岁起,他受学于罗从彦门人延平李侗,才开始真正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但佛教文化的精髓深入其思想内,并为其“闽学”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博大、自由的发展空间。

武夷山佛教入宋以来正是兴盛时期,宋理宗时期推崇理学,崇尚道教,却累封佛教之神,如扣冰古佛(844~880年,俗姓翁,法名藻光,武夷山吴屯人,河西节度使翁承钦之子,曾被闽王王延钧礼聘为国师)就历获高宗、孝宗、理宗三皇的敕封,可见武夷佛教在当时的影响之大。由于佛教的鼎盛,寺院又建于幽静僻静之处,僧众又往往研习儒学有相当的造诣,南宋初,许多仕宦名流还参与其事,以参悟求禅为乐事,也使武夷佛教发展到新的高峰。 朱熹的老师刘勉之、刘子翚、胡宪均与寺僧过从甚密。朱熹童年时代的启蒙恩师、抗金名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刘子翚(1101~1147年,字彦冲,号病翁,武夷山五夫镇人,学术界称屏山先生)即精研佛道,其兄刘勉之、刘子羽均深研佛理,刘子翚尝修开善院,屡延名德主之,共为法喜之游,僧中凡有撰述,多出其手,光扬大法为独至,他接受的是天童正觉派的默照禅,以主静作为自己思想学问的主旨。

他拜思彻禅师为师,隐居20多年,独居一室,危坐或竟日夜,默然无一言,可见其修为的精深。刘子翚病逝之时,还以天童派的静观默照为朱熹留下“不远复”的三字符遗言。刘子羽则是径山大慧禅师的弟子,属临济南岳下十六世。故朱熹自小就潜移默化地深受武夷佛教禅宗的熏陶。

朱熹的学术成就还得益于大慧宗杲之高徒、武夷山五夫开善寺高僧道谦禅师(?~1155年,武夷山五夫镇人,临济宗“看话禅”的重要传人),道谦与刘勉之、刘子翚友善,并相与探讨学问,朱熹初居五夫不久,就为其学问所折服,尔后多次叩问,并在道谦的密庵寄斋食粥学禅,道谦以佛兼儒之学,教授朱熹援佛入儒之妙法,朱熹深得教益,并以道谦编的《大慧语录》作为佛学读本。朱熹十八岁时请举,参加会试时,刘子翚搜其箧,只《大慧语录》一帙,朱熹赴京参加科考时还曾特往径山叩访大慧禅师。可见朱熹对禅学的迷恋,朱熹在《语类》中说,去赴试时,便用道谦的意思去胡说,试官为其说动,遂得举,说明他是以道谦的禅而一举高中进士的。他曾说:“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朱熹登科归里后,又饱读了大量的佛学经典,佛教徒以“牧牛”比喻人的内养,朱熹则以“牧斋”为自己的书斋命名。朱熹还与开善寺的圆悟禅师(生卒不详,建安人,号肯庵)相交颇深,为朱熹所重,圆悟尝和朱熹《咏梅》诗云:“可怜万木凋零后,屹立风霜惨淡中”,为文士诗人所赞叹。宋淳熙年间,朱熹还曾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拜见了到访的临济大慧禅师,向其问禅求解多日,感慨之余,写下名诗《天心问禅》: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籁传晓风。

朱熹的青年时代,正是武夷山人文荟萃之时,学者、名流迭出,他们又往往儒、释并重,使武夷佛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喜大量的汲取了佛教文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学术思想,为其日后创立融儒、释、道之大成的朱子学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所推崇禅学中的禅悟、华严宗的思辩,后来都被他加以儒家的改造,融化在自己的理学体系中。做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统治哲学和思想,朱子理学具有丰富的佛学精髓。武夷佛教通过朱熹的理学,进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来源:武夷佛教,中国佛教文化网)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