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无上法门——参话头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禅不是宗教,并且与一切宗教的本质及其形式完全无关。  

禅(世界里)没有创世者、造物者,也没有上帝、救世主,更没有神化的佛陀;禅不需要信仰,并且认为信仰是对真理本身最大的亵渎和遮蔽,但却又包融信仰,使信仰更接近智慧和真理。  

禅更扬弃和超越了千百年来婆罗门化的中国佛教的宗教迷信内容及形式。  

禅继承了原始佛教的智慧,含融了中国诸子百家的精蕴,形成了涵盖中印文化精华的思想体系。  

禅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迷信的、跳大神式的宗教;只以实证而得来的智慧面对人生和宇宙的诸般问题。

禅不是哲学,并且与任何哲学的体系及其内涵完全无关。  

禅不是逻辑的思考、线性的思维。辩证的思想、立体的思维是深层思维的方法论,而禅则是完善和达成这种方法论的实证方法,是指示真理和智慧的金手指。  

禅不是语言文字、知识推理的“戏论”,而是提升直觉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  

禅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不可言说、不可实证的神奇“境界”。禅如诗一般,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观,可以道,可以名。禅只要如实修炼,真修实证,即可证得,而后横说竖说,炽然说,众生说,尽在言中而不失其旨。如或不然,任你千般巧说,万种风情,终究是夏虫语冰,说食不饱。  

禅的梵文是“Dhyana”,汉文的音译为“禅那”,简称为“禅”,汉语拼音为“Chan”,日本人发音为“Zen”,现代国际通用“Zen”来代表“禅”。  

“禅那”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有“思维修”,“静虑”、“三昧”等含义,是和现代所谓的宗教、哲学完全不同的一种体系,然而并非高深莫测,与现代脑医学和脑生理学却相互关连。  

禅之初始源于古印度,早在远古之世的《奥义书》中便有关于禅的记载。现代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一带,发掘出大量远古文物,其中发现一些古代货币和饰物上面,刻有瑜珈行者在树下静坐的图像。河谷文化比起后来的雅里安文化还要古老,足证静坐文化渊源甚为久远。  

迨至后来释迦牟尼出世,化腐朽为神奇,转宗教为智慧,辟婆罗门外道迷信而启正法于人间,并采用其中有关禅的精义,以之作为特定的修持法门。  

依原始佛教之说,禅不止可以治疗身心之病,促进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思维能力,获取智慧,提升生命素质,进而回归到“心”之本体,证得无漏智慧。  

因此,禅是指生命得以升华,素质得以转化,理想得以落实的实践方法。是一种生命上或行为上的践履,通过这种践履,智慧才能增生,生命才能成熟。  

禅,其实并非只是精神上的“静”与“定”,更重要的是如法思维(如理作意),这样才能与真实相应,从而得到开悟。禅是思维修,换言之,人要有正确、如理的思维才能与真实相应,才能开发智慧。

这种思维修对现代人来说极为重要。现代人不善思维,即使如当代西方学人之思考方法、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那样,在概念上辩析得十分精晰,但仍陷于逻辑关系与语言层次中,在“戏论”阶段徘徊不已,而无法超越并提升到智慧思想层面。  

禅所开放的,并非知识、逻辑领域,而是破开内在无明而证见的真实;非经由禅的实践不能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足大“心”的人。  

禅是一个指向真理的“方法”,一个如何完成具足大“心”的人,如何造就大写的“人”的实践“方法”。可知原始禅的意义是和思维修、禅定分不开的,后世中国禅宗但以禅来命宗,是在原始禅定的基础上赋予禅更灵活的生命力和更深广的包融性。至于原始禅的再生,原始禅的超越,则是始自中国唐代的慧能。  

在《六祖坛经》中,慧能首先提出了“定慧不二”和“无念”的思想,创造了原始禅彻底中国化的更深的契机,使原始思维修和禅定的基础理论更为圆融,同时也展示出中国祖师禅独特、创新的风范。  

中国祖师禅的殊胜之处,就在于把印度佛教如来禅的“般若性空”思想转化为“无念”,“无住”的活泼禅机。  

“无念”并非是空无一物的“断灭之念”。正如《坛经》所说:“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引申之意:“一念不生全体现”。其义则为,心中不起任何妄念,则智慧宛然;如同一面明镜,不惹一粒尘埃,则光明灿然。  

“无心”即同“无念”:无妄念之心则智慧之心具矣。即“无者无妄心,心者即智慧。”  

在这种定义下的“无心”,才是真正圆明通澈的“心”,才是真正的一念不生,最纯最净,最无阻隔和挂碍的“无心”。  

这种“无心”才是真正创造者的“心”,真正归零的“心”,最具中道的“心”。  

“无住”并非是空无所住的“恶趣空”、“断灭空”,正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引申之义,无住就是“不执着”、“不偏执”,当住即住,当离即离,可住则住,可离则离;也如后世中国禅宗所说的:“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如珠子走盘,而非胶柱鼓瑟。  

正是这种中国祖师禅活泼的直指人心的禅机,全无遮挡的创造,影响了后世日本的大和文化,他们学习和继承了“无心”之论——归零,将“无心”用之于日用生活。  

从遣隋使、遣唐使、宋学使、宋学僧,直到日本的江户时期,中国禅宗始终深入的、久远的影响着大和民族。由此而兴的花道、弓道、剑道、茶道,融生活于花禅一味、弓禅一味、剑禅一味,茶禅一味,使有限的空间展现了无限的生机,这本是中国祖师禅的殊胜风姿,却成为日本大和民族的生活之道,进而启动了日本明治维新,造就了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的契机。  

至于中国禅文化对日本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在《零项修炼》一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兹不赘言。

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其精湛圆妙的体系,融贯了印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且为中华文化放出空前的异彩,流风遍及,自唐宋元明清,内及XZang、青海诸边地,外及日本、韩国诸友邦,都深受影响,历久不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