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陀的遗言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佛陀的遗言(发帖人:心领神会)

通俗地说,大乘佛教认为,自度即自身道德完善,才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助人即普度众生,是菩萨;如果再进一步,从“空观”上悟得上述道理,就成佛了。“戒”是佛教道德观念及规范的集中体现,道德是“戒”的核心。

古往今来,所有的学说大概没有不推崇道德的,然若等同视之,则不得佛教要义。试以儒学中的道德观析之。一部《论语》几乎就是一部道德总汇,总结提炼了传统道德之精华,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但正是由于儒家的功名价值取向,使其中若干部分带有功利色彩,成为一种官场哲学,甚至沦为作秀手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心目中的最高理想。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成了做官的敲门砖。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回答君子标准有三个档次,最高一层为“修已以安百姓”。子张问怎样做到仁。孔子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并进一步解释“五者”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子张不绕弯子了,干脆直接问老师为官之道。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追问“何谓五美?”孔子答:“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继续细究,孔子又作了具体阐述,这里就不引述了。

儒家道德的实用性、堂皇性,使其带有虚伪残酷的一面。难怪鲁迅揭露其本质为“吃人”。而一些人当官后目的达到,则不再修身迅速走向腐败,致使历朝历代贪腐成为官场常态。

人类总要生存在社会中,任何社会都要有一套人人都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这规则就是道德,换句话说,道德就是秩序,按《金刚经》的说法,道德者,即非道德,是名道德。佛陀明白“人身难得”,戒是定慧的前提和保障,即使未修好定慧,起码也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并为来世再修打下根基,所以灭度前嘱咐弟子们要“以戒为师”。

 

【】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