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六波罗蜜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JK法师

">一、菩萨之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缍(土垂)”(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
觉悟的意思;“萨缍(土垂)”是有情之意,“有情”简单地说既是众生;“菩
提萨缍(土垂)”就是觉悟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有三种:一者、罗汉--自己觉
悟;二者、菩萨--除了自己能觉悟之外,还可引导别人觉悟;三者、佛--自
己能觉悟,又可以引导众生觉悟,而且他的觉悟是最圆满。


二、菩萨之行为:

  菩萨的行为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上求智慧使自己成佛,以慈悲
心度化一切众生;既是菩萨应学习种种智慧自度,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引导
其他众生也能走上解脱之道。


三、菩萨之开始:

  菩萨都从凡夫做起,甚至于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过去在行菩萨道时,也
是凡夫。凡夫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既是发成佛之心,是修行菩萨道的最初所应
具有之心,以此心去救度众生。如果只是贪求成佛之心,没有要救度众生之心,
那不等于说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以大悲心为基础,见众生受苦,就会以智
慧、悲心救度之,所以发此成佛之心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如果只是羡慕佛果是
至高无上的觉悟,为追求这样的觉悟而发心成佛,那是不想救度众生,只不过是
要求个人的解脱罢了,此种心并不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凡夫既是菩萨,我
们称他为初发心菩萨。初发心菩萨必须发种种成佛度众生之愿望,以此愿望为目
标,以完成他的愿望为目的,愿望实现了,就是他成佛之日。

  菩萨要努力实践六度,既是六度波罗蜜,以实现他成佛之愿。


四、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parami),意思是度到彼岸;
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
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佛陀说众生在
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
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
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㈠、布施:


  ①、财施:以钱财施舍给贫穷疾病者,或资助慈善团体。一切身外物称为外
财,所以财施也称外施。

  ②、无畏施:我们令众生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称无畏施。菩萨行无畏
施时往往连自己的生命也布施给众生,故无畏施也称为内财施。佛说持戒就是一
种无畏施。

  ③、法施:以世间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扬的宇宙人生之真理,劝导人们修
善断恶,离苦得乐,乃至涅盘,称为法施。

  为什么布施能度到彼岸呢?因为我们有种种烦恼,所谓贪瞋痴三毒,在此三
毒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贪,要解决此大烦恼,就要从布施着手。因为众生认为千辛
万苦得来的财物是属于自己的,舍不得给别人,那就是贪心在作怪,我们要由捐
一毛钱,捐一块钱给众生,从中慢慢开始学习布施。吝啬与贪心的烦恼是每个人
都具有的,为有行布施才能对治我们悭贪之心。凡是贪心烦恼重的人,是不舍得
把自己的财物给予别人的,故佛陀教导众生要修行布施。但是以此方式布施,并
不能完全称为行菩萨道。因为此种布施只是度个人内心的烦恼而已,而菩萨是观
察到众生苦,愿令一切众生得乐,所以行布施;另外菩萨知道行布施是有因果、
有果报的,他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其本身必须要具足种种福德因缘,而此福
德因缘是要靠修行得来的。菩萨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财富,这样对众生
的影响力才大,众生才会听他的话,所以菩萨要求种种福德。佛陀说他是一个求
福德的人,是福德圆满的觉者,他的福报是世间第一,即使是佛陀涅盘两千多年
后的今天,世人还建造金碧辉煌的庙宇来供奉他,而这种福德圆满是佛陀累劫修
行布施波罗蜜得来的。因为佛陀有很多福报,才能以无量无边的财富布施给众
生,故菩萨修行的第一步为布施。

  一般人行布施可以得到将来的果报,不能称为到彼岸,这只是求人天福报罢
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脱,对治悭贪的心,便要行布施。一个行菩萨道者,也要
行布施、因为要度自己悭贪之心,同时将来还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萨看
见众生疾苦,以其所拥有的庞大财产布施给众生,令众生得乐,所以此三种布施
是行菩萨道者所应做的事。

  一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如有人向他讨钱,就应该布施,如果他一毛不
拔,舍不得施与,就没有资格称为菩萨,没资格达到解脱之境界,因为他还有悭
贪的烦恼,世间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济世,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何况是
菩萨行者呢?

  法施令众生能听闻到正法,了解人生是很苦恼的,同时也使他们懂得解脱的
道理,能令他们走上解脱之道,这三种布施能度我们到达生死解脱之彼岸,故称
为波罗蜜。

  有些人行布施是贪求地位、福报、名誉,这不能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故不
能称为波罗蜜。六度波罗蜜是为修学菩萨道的菩萨而讲的。

㈡、持戒:

  戒律可分为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①、律仪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称为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
做各种坏事,既是防非止恶的戒法。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等,戒称为律仪戒。受持律仪戒的原因有三:

  ⒈为了防止坠落,确保我们在善道中受生。

  ⒉世间的善人都能奉公守法,遵守法律,何况是一个菩萨行人?所以菩萨行
者更应该杜绝各种侵犯众生的恶行。

  ⒊戒律能戒掉我们的烦恼,以它为依止,令我们不做因果上的恶行为,故戒
律可以度我们毁犯的恶行为。

  ②、摄善法戒:

  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善法
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③、饶益有情戒:

  发心行菩萨道者,一定要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
利益有情。菩萨行者起瞋心后,就不想利益众生,他应戒掉此恶心,生起利益众
生之心,称为饶益有情戒。

  持戒是修行之根本,持戒则可产生定,生起智慧。贪心重的人,整天想侵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