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扎根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

教育,JK法师

  问:寺院四众同修是不是都要经过培训学习,以达成见和同解,四众一心,护持正法,修身护道?

  答:这桩事情是个很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佛法在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是衰微到了极处,我们在世界各地,普遍的感触到这一代没有人才出现。原因当然很多,不是单纯的。在许多因素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学习,缺乏良师益友。所以虽然有不少年轻同修真心向道,也非常精进,可是没有看到成果。原因是我们忽略了扎根的教育。古人修学能够成就,就是从小根扎得好。这个根是什么?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中国五千年来,前人对於教育看得非常重,这是在全世界许多族群里面,没有见过像中国人这样重视教育。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消失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什么原因?西方人曾经认真研究过,研究的结论,可能是中国人重视教育的原因。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这些话是澳洲南昆士兰大学的教务长他跟我讲的,外国人说的。

  教育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古时候读书的机会少,所以不认识字的人多,特别是妇女。而妇女虽然不认识字,她很会教,她从哪里学来的?她从小学来的,她的父母教给她的。教什么?教伦理,父子有亲,我们今天讲,五伦十义。五伦是关系,父子,父慈子孝,父亲做到慈,儿子做到孝;兄友弟恭,哥哥友爱弟弟,弟弟尊重哥哥;夫义妇听,做丈夫的守住道义,做妻子的能跟先生配合,缔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君仁臣忠,领导仁爱,下属尽忠;朋友有信。她虽然没有念过书,这些她全做到。她知道人与人的关系,这关系是伦理,处理这些关系是道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离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她在这样一个氛围成长,从她出生,父母小心照顾,让她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是伦理、道德、因果。

  所以中国谚语所讲的,“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这些话在现在社会上不适用,从前社会管用。母亲真正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夫妻两个结婚之后,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最重要两桩事情,一个是家庭生活,经济生活,先生出外谋生,担负起家庭经济的问题;太太在家里要负起传宗接代,要把儿女教好。所以这个人,任何一个人出生,第一任的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妈妈是第一任的老师,真的是扎根教育。最重要的这一千天,就是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这是扎根教育。根扎得好,圣贤之根,他坏不到哪里去。所以有这么好的扎根教育,就无论他将来长大学儒、学道、学佛,统统有成就。这三个根,你们诸位想想看,他要学佛,他怎么会不成就?十善业道,从小他就养成了,戒律轻而易举,在平常生活上跟戒律就非常接近。所以真正能做到“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今年,非常惋惜,我们老和尚往生。我也非常关怀同学们,我在此地特别要告诉大家,古今中外,大圣大贤、诸佛菩萨,都是自己修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禅寺是个很好修行的道场,能不能成就?我们决定不能够怨别人、怨环境,这种人不会有成就的。一定要常常反省,把四个根扎好,这四个根就是《弟子规》,儒的根;《感应篇》,道的根;《十善业道》,佛的根;《沙弥律仪》,出家的根。认真努力,一年时间克期取证,我要在一年当中把这四个根扎下来,要统统做到。

  像过去王凤仪先生一样,这是个农民,不认识字,他能做到。他每听到一个字他就学一个字,老老实实的学,非常认真的学,所以他把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部落实,当时有人称他圣人,是真的不是假的。虽然读书不多,他开悟了,他能给别人讲,讲得头头是道,学者、专家、举人、状元,听了他的谈话,没有不肃然起敬,佩服得五体投地。那凭什么,他没念过书?他的道不是外面学来的,完全自己在生活当中体验出来,实践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譬如他举的有一个举人,前清的举人,跟他见了面,举人是个读书人,有功名,听了这个农村里面老农又不认识字,所以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瞧不起他。讲到孔子,举人就把《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乎也者的讲给大家听。讲完之后,王善人说,我也来跟你讲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讲得踏实,讲得大家鼓掌,大家欢喜。那就是什么?把我所学到的东西要习,时习,不可以中断,天天要做,习就是要做,要做到。我学了一个孝字,我就天天要知道我要孝顺父母,孝父母的身,孝父母的心,孝父母的志。他讲得透彻。你们光读书的人,光是读著书,你没做到,我做到了,所以那怎么不快乐?当然快乐,自己快乐,一家人都快乐。这个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你不做,你学得再多不做,那个乐不会有,哪有快乐?所以一定要把它做出来。

  我们为什么要扎儒释道的根?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说的?你们都念过《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世尊对韦提希夫人的讲话,里头有“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尊师重道?《弟子规》里头每一条都讲这个,你要不要学?所以学《弟子规》就是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学习《感应篇》就是落实“慈心不杀”,就这么个道理。你没有这个,后面第四句,“修十善业”,你就做不到。而且我特别告诉同学们,《感应篇》比《弟子规》还要重要,为什么?因果教育。没有人不知道因果,不相信因果,虽然学《弟子规》,《弟子规》可能变成表面的,不是从内心的,不踏实。为什么?遇到名闻利养现前会动心、会变节。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就是提倡因果教育。你看他一生印送的经论善书,最多的就是《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我概略的给它估计了一下,超过三百万册,在印祖那个时代,这样大的分量,不容易!他为什么?为的是拯救这个社会,真的是救苦救难。从哪里救?从因果上救。人懂得因果心就定,名利现前不会动心。我自己亲身有这个经验,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这些教育扎了根。虽然在农村里头没念过书,特别是母亲教得好,我母亲不认识字,很会讲故事,讲古圣先贤的一些故事讲给我们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命里有的决定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决定不能强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命里头没有财富,你就别想发财的念头。为什么?想这个,想这个是得不到,白想了,何必想这个。命里头没有官爵,也就不要想做官,这个念头就死掉了。你该是哪一行的人,把这一行本分事情做好,都能成佛。我们看《华严经》后面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面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成佛了。无论哪一个行业,你把你的本分做好就成就,就圆成佛道。所以人要知道务本,本立而道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