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JK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四(2)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我讲过想传五个《华严经》的学生,他说师父若不固定在一处教学,学生是否学得出来? 答:学不出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我现在不晓得有没有缘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要有这个缘分。这五个学生要跟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我讲过想传五个《华严经》的学生,他说师父若不固定在一处教学,学生是否学得出来?

  答:学不出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我现在不晓得有没有缘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要有这个缘分。这五个学生要跟著我,我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他会成就,离开是绝对不行。五个人不多,跟著我,行!五个人找不到,能找到两、三个就不错了。我要找到五个人,我就超过李老师了,李老师一生,学生成就的五个人还没有。这是末法时期,这是佛法衰到谷底的时候,真正发心的人太难得。五个人要什么人?真正发菩提心,真正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他才能学《华严》,才能契入华严境界;如果还有自私自利,还有疑虑,还有牵挂,这个不行。这个不要说《华严》,大乘法都没有能力契入,学小乘还可以。

  问:这位同学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众生无有度尽之时,是否因为这仍是相对,是众生相未破的关系,并非真谛?

  答:这些是佛随顺众生而说的,众生能不能度尽?无量劫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发愿度众生,菩萨也在度众生,声闻、缘觉也在度众生。众生能度尽吗?不能,为什么不能?不接受。不要说别的,问你自己,你自己这一生能得度吗?为什么?「我做不到,佛教给我,我做不到!」不要说太高深的境界了,佛教你最简单的,幼稚园的佛法,十善业道,佛教你不杀生,你能做到吗?不偷盗,你能做到吗?不淫欲,或者是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做不到!做不到就知道度不了,佛度我,要到哪一生哪一世才把我度到了,不容易。你想想这个你就明白了,不要去打妄想,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你才真正听得懂佛的话,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最困难的,万万人学佛难得有一个契入,什么原因?他带著妄想、分别、执著来学佛。妄想分别执著是破佛的,佛是戒定慧,妄想分别就是破戒定慧,破戒定慧就是破佛,他怎么能学得成功!

  问:第二个问题,净土经上所说的境界,是否皆是凡圣同居土?

  答:是的,这没错,介绍给你的都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更高的境界,你到极乐世界自然知道了。

  问:这是王志和居士问的,常听到家庭是社会的单元,万事要从齐家做起,但出世间法讲放下万缘,那又如何面对家庭成员的问题?

  答:佛法讲放下,不是说事,是说分别、执著,你要放下这个。事要不要做?事要做。事如果不做,那你对於家庭成员不负责任,这不是佛法;佛法是究竟圆满法,你要了解事实真相。事相要做到尽善尽美,理性决定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家庭在世间是第一个美满家庭,是令一切人羡慕你的,这叫佛法。绝对不是说,家庭老少都不管了,就出家了,没这个道理,佛经上没这种说法的。你出家,行,你出家你家庭里面老少有人照顾,你有这个条件才行,你没有这个条件,不可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能入佛门。那是什么?那叫自私自利,逃避现实,这个不可以。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世间法觉了就是佛法,佛法迷了就叫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实在讲就是觉跟迷。

  觉、迷不一定在出家、不出家,与这个不相干,出家很多迷而不觉,还不如在家的,在家很多人觉而不迷,超过出家人。总的来说,说得最简单的,就是觉的人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我常常讲,没有控制人事物的念头,没有占有人事物的念头。他生什么念头?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在家里头舍己为家里大众,在社会能舍己为社会大众,这个人受人欢迎,受人尊敬。释迦牟尼佛虽然是出家,但是他为社会大众服务,他的工作是教学,非常认真,非常勤奋,一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间断,没有休息。这是他表演给我们看的,你在社会上从事哪个行业,一定是认真负责,把你的工作做好,奉献给社会大众,这是佛法。

  问:这一位同学问的是《弟子规》上两句话,「过不规,道两亏」,应如何落实?

  答:这两句话是说看到别人的过失,一定要规劝。规劝有善巧方便,你要有智慧,你先要观察他能不能接受,他要不能接受,那就不能够规劝。不能够正面规劝,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规劝。我不说,我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你看,让你看到,让你听到,让你接触到,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有所领悟,都是规劝,规劝不一定是言词。最标准的模范,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四千多年前,舜王,你们读历史都会晓得。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的儿子(就是他的弟弟,继母弟弟)用什么态度对他,你看他用什么方法规劝。三年,他能把他的父亲、继母、继母弟弟统统感动,这是好榜样!不能叫父母不义,陷父母不义,这个不可以的。

  怎样规劝?那你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就是最适当的方法。在当时、在当地,对人、对事最适当的方法,慢慢让他感动,让他领悟,这个事情决定不能著急。真诚的爱心,真诚的尊重,会感动人,没有一丝毫傲慢,没有一丝毫轻视;稍稍有一点傲慢、轻视,「你不行,你犯了过」,那错了,别人决定不会接受。所以,这个要多读书,要多学,这样才能落实,想想舜王怎么落实的,你跟他学就对了。

  问:这是庐江徐居士问的,他说他在汤池,许多居士邀请办了一个「实际禅寺下院念佛堂」,每天有十多个老人念佛。奈何经济拮据,道场破烂,已与庄严道场步履艰难。

  答:这个事情不能求人,求人就很苦,困难是我们的业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常常教导我,因为那个时候,我确实,也曾经跟诸位说了,贫穷下贱也到了极处。章嘉大师告诉我,这是宿世的业障,必须要承受,要能够忍得住,忍得过,认真努力修行。愈是在困难的时候,愈是在有灾难的时候,愈要专心,这样子你的心没有怨恨,没有恶念,就能提高你自己的德行。德行提升,智慧也增长,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助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