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河南部分地区有传播ben愿念佛法门,请老法师介绍该法门,有极少居士想学此法门。」 答:没有好处,也没有必要。「ben愿念佛法门」是唐朝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在早年没有问题,会有成就,但现在变质了,一些人学这个法门盲从了。什么叫「ben愿」?专门执著第十八愿。《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ben愿是四十八愿。不错!古人说过,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第十八愿。十八愿讲「十念必生」,於是这些人错会了意思,以为我们只要这一愿,其他四十七愿都可以不要,你就全错了。 这一次在此地讲《无量寿经》是第十一遍,过去讲过十遍。我们都讲得很清楚,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如果缺一愿,它这一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现在这些人不懂。愿愿都圆满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华严经》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哪里只有单独十八愿而其他愿都不要?这样修行法能往生,我不相信,我也没听说过。所以老老实实依照《无量寿经》去念,没有错,不要听别人的,把自己的道心扰乱了,这真可惜! 佛教导我们这个法门,它是根本依,根本的依靠。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我讲解时为大家介绍,《无量寿经》是净宗概论,讲得最详细、最清楚,面面都介绍到了;《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有理论、方法、境界上的补充;《佛说阿弥陀经》,是专门劝我们专修专弘,这部经的经文虽然不长,世尊却四次劝勉我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专修专弘。我们要懂得,要能体会得到,与三经相应的方法是正确的,与三经不相应的方法是有问题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不学,以免浪费时间、精力,这很可惜! 问:「我本人学佛,妹妹没有学佛。母亲去世十个月了,我的三个妹妹每天都哭,为什么?请开示。」 答:劝她们学佛就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劝她们不要哭,哭没有用,自他都不利,都没好处,应该念阿弥陀佛为母亲回向,自他两利,这个道理要懂。 问:「腰痛是不是可以拜佛?拜佛可以使腰痛痊愈,或者会使腰痛更加严重?请开示。」 答:这个问题不要问我,你试验一下就清楚了。这两种状况都能出现,如果你诚心诚意拜佛,你的腰痛就好了;为什么?你一心只在佛上,把腰痛忘掉了,腰痛就好了,第一种状况就出现了。如果一面拜佛一面想著腰痛,愈拜就愈痛,第二种状况就出现了。佛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有病痛的人,一心想佛不去想病,病就好了,这话很有道理。所以人病了找医生,是不是医生把你的病治好了?不是的。谁把你的病治好?你的信心把病治好。你相信医生,相信他的处方,对他很有信心,这个药一服果然就见效,这是信心治好的。这个大夫再高明、再有学问、再有本事,你对他不相信,他为你诊断开方子,你吃他的药不会见效;为什么不见效?没有信心,对他怀疑。 治病如是,所有一切事无不如是,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法没有定法,随著我们念头转变,我们的念头清净身就清净,我们的心污染,我们的身就污染,境决定随心转。身体是最贴近的一个境界,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才能保持一生可以不生病。你从来没有生病的念头,你怎么会生病?你有生病的念头,病痛就来了,现在医学里头也有所谓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比生理重要得多。你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一心拜佛、念佛,就把病痛都忘掉了。 问:「请问思考属不属於起心动念?」 答: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这个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里面的差别非常之多。与性德相应的是善念,善念是健康的,而与性德相违背的念头是不健康的,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学佛的人要时常想著佛的教诲,要把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个很重要。你做到之后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你会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注意!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解能帮助行,行又能帮助解,解行相应,解与行相辅相成。 问:「请问慈悲和定力怎样才能做到圆满?」 答:圆满是成佛,没有到佛的果位都不能称为圆满。我们想把它做到圆满这个愿望很好,这个愿就是成佛的大愿,这个愿就是大菩提心。要怎样才能达成圆满?净宗法门好,一生就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 什么是「定力」?我们这一生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了一个大概,也知道三途、六道、十法界不究竟,我们决心要想出离,把这个统统放下,不再受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干扰了,从心里面彻底放下了,这是定力。 慈悲决定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今天专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决定不做。这是对自己的慈悲,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出离三界、六道、十法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对自己的慈悲。对别人的慈悲是自行化他,我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对大众的慈悲,这样做就圆满。 问:「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他的业障会缠住我?我怎样能够免除,既能帮助别人又不会遭遇到魔障?请开示。」 答:这种事情好像也不少,帮助别人的时候,惹了一身的麻烦,学佛的有,不学佛的好像也很多,我们常遇到、常听说。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帮助别人没有忘记自己的利益,麻烦就出在这里。帮助别人是无条件的,决定不会遭魔障,他的业障对你沾不了边,而帮助别人是有条件的,恐怕就有麻烦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帮助别人决定是无条件,既不求名也不求利,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就不会有障碍,有条件的帮助别人当然就有障碍。同样的道理,别人要帮助我,我都要问,「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如果有附带条件,我想想这个条件合不合理、我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我就拒绝你的帮助,以免麻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