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JK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3

JK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JK法师

学佛答问  (第三集)  2000/7/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90-03

 

  问:人死后将骨灰投入大海,不知道这样处理好不好?

 

  答: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怎么处理都好,只要他自己欢喜,不必去分别执著。

 

  问:为什么听《无量寿经》觉得很相应,很能契入,但听《华严经》就觉得很茫然。是否境界不够?请师父开示。

 

  答:人有过去、有今生,学佛的同修决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佛经告诉我们,每个人善根都很深厚,过去你所修学的法门,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得很投缘、很欢喜。从前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了就感觉很生疏,所以你会觉得很茫然。你这种情形,是过去生中修学过净土,《无量寿经》念得很多,所以遇到就生欢喜心;而过去生没有修学《华严经》,所以接触之后就比较生疏,原因在此地。从这个地方就能证明,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学都有差别。

 

  问:我们是「居士林」大厨房的洗菜义工,每天洗米时发现有米虫,若不小心弄死它们,将来是否要还命债?

 

  答:这是无意的,寺院里的厨房这是在所不免。这种事情不是「居士林」有,几乎中国大陆、台湾所有寺院丛林都有的现象。只是我们洗菜、洗米时佛号不要间断,我们念佛回向给它就非常之好。这些小动物,生生世世有几个人念佛给它回向?它能得到这个力量的加持也很幸运,死后可以解脱超生了。

 

  问:断一分烦恼、分别、执著就是功夫成片,此人应是什么样子?他自己能知道吗?这个人一定能往生吗?

 

  答:断一分烦恼、分别、执著,这个一分的标准是多少?关键在这个地方,每个人标准不相同,甚至於大小乘经的标准也不相同。佛为什么说这么多不同的标准?佛说经不是主动说的,是因人而异,佛是迁就众生而有不同标准,所以我们自己要明了。

 

  至於断了烦恼、分别、执著是什么样子?这个样子很明显,如果分别执著断了一些,人的烦恼就少了一些,佛经讲:「烦恼轻,智慧就增长。」这个最明显的是,你听经会有悟处,你读经能够通达义理。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会觉得比过去进步很多,过去处事待人有许多不当之处,这些毛病自己都觉察到,都能把它改正过来,所以你的心情舒畅、清净、快乐,这是不同的地方。分别执著重的人,生活得很苦,纵然富裕也非常苦恼。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纵然穷困也非常快乐,像孔夫子的学生颜回,过那种贫困的物质生活,他也非常快乐。所以孔夫子感叹说:他过的那种生活环境,一般人一定是「人不堪其忧」!而颜回「不改其乐」。他乐的是什么?烦恼、分别、执著少了,他很快乐!由此可知,苦乐没有一定标准。佛家讲「苦乐在觉迷」,一念觉转苦为乐,一念迷乐中有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问:在家居士受持三皈五戒,对「开遮持犯」有何解释?

 

  答:我们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若是不懂,要多问、要多读经,因为不懂「开遮持犯」,我们讲持戒、守戒,你就没有办法持。所以受戒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开遮持犯」的道理。

 

  问:在念佛堂念佛,在日常生活修行,应如何做才相应?

 

  答:念佛堂是训练,是养成念佛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忆佛念佛」,能够做到不中断,这就是功夫成片。果然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所以念佛堂是养成念佛习惯,真正的功夫是用在日常生活中。

 

  问:请问受不杀生戒,若为家属做荤腥是否犯戒?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