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JK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四(5)

所以怎么样化解灾难?佛讲得很简单,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灾难就没有了,灾难的因没有了。你今天说这个话,人家会笑你,你迷信,你说有什么法子?到整个世界毁灭了,他也不会觉悟。可是宗教人士比较容易觉悟,


  所以怎么样化解灾难?佛讲得很简单,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灾难就没有了,灾难的因没有了。你今天说这个话,人家会笑你,你迷信,你说有什么法子?到整个世界毁灭了,他也不会觉悟。可是宗教人士比较容易觉悟,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只有祈求宗教人士觉悟,我们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来回向世界、回向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化解,你除这个之外,你还有什么法子?要忍辱,你帮他化解,他在旁边讽刺你,说你是迷信;我们真帮助他,他不会感恩的,他还讽刺你,还来找麻烦。可是我们觉得众生太可怜了,没有机会受到圣贤教育,我们受到圣贤教育,那就是李老师的教诲,要委屈求全,受尽一切折磨,还是要救苦难众生,为什么?他太可怜了。那他不能回报,他无知,是正常现象。他要知道回报,世界不会有灾难。所以这个道理很深。所以今天求圣贤的道理,认真修行,比过去那些修行人所忍受的苦难要加重很多倍。但是要晓得,加重很多倍,成就也会超越古人,这是一定道理,为什么?你禁得起严重的考验。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弟子规》是不是有「有为」与「情」在其中?我这种认识也许不对,请老和尚指正。

  答:《弟子规》确实是有情,是有为法、是有情。它能够普度众生,为什么?如果到无为,到化情为智,那是菩萨境界,那不是凡人了,所以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凡人,也就是你今天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程度?是幼儿园的程度,是小学程度;无为、化情为智,那是大学研究所的课程,这个要懂得。教小学有教小学一套的办法,教中学有教中学的方法。现在人脱离圣贤教诲时间已经太久了,所以今天是用最初级的、最低的方法,能够把人的良心唤回来,知道人与人应该要和睦相处,应该要互助合作。

  所以我在今年元旦的时候,已经有半年多了,我写了二00七年我们修行的目标,特别提醒大家,第一个要学谦虚,谦卑。《礼记》里面所说的,礼是什么?「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是礼的精神。我们从古籍里面看到,你看黄帝、尧舜禹汤,他们待人接物真的谦卑,地位虽然那么高,对待平民都很谦卑,人家尊敬他、爱戴他!谦卑是基础,没有谦卑什么都不能建立,圣学你就没有分。所以从谦卑开始,奠定基础,然后学什么?学敬爱别人,从内心里头真正敬爱别人、尊重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你才能自度度他,你才能够帮助社会安定,你才能帮助世界走向和平。怎么落实?就是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要太高。

  所以前一段时期,国内有些教授在我那里访问,讲到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个小的东西,大家都好像觉得这是教小孩的,这个东西怎么能治国平天下?我就举了一个比喻,我说《弟子规》,你要把它打在纸上就一张纸,一千零八十个字,我说它的分量跟《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丛书最大的一部,现在印成精装本,我有一套,一千五百册,放在天秤上,它两个重量相等。他听到我这个话很惊讶。为什么相等?没有《弟子规》就没有《四库全书》,那是假的,一点用都没有。像盖一百层的大楼,《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是地基,没人瞧得起的,踏在地下的,踏在你脚底下的,那个最重要,你没有这个基础,你上面这个楼就盖不成功。所以地基跟百层大楼分量是平等的。疏忽了这个,中国传统学术就没有了,根是从这个地方扎起的。

  道教,一部《道藏》,那个分量是非常可观!我说整部《道藏》跟《感应篇》,这个薄薄的一小册,它的分量平等。佛家的《大藏经》跟一本薄薄的《十善业道经》重量平等。我用这个比喻,让他们多多想想,重视扎根的教育。你根都没有,像种树一样,根都没有,你怎么能把树种好?没有根,是死的,不是活的,没有生命,有根才有生命。所以佛教众生,以十善业为根,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以这个为根,以这个为本。十善业道像大地一样,地上所有一切都要靠地,没有地它就不能生存,树木花草统统要靠地,它才能够成长,十善业道就是大地。换句话说,所有的佛法都是大地上的建筑、成长的这些生物,你说这个多重要!怎么能够疏忽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为什么现在学不好?十善业道还有根,十善业是佛的根,佛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中国佛教才有这么样辉煌的成就。中国传统孝道做得好,懂得孝亲尊师,道理在此地。孝道在哪里?孝道的根就是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你说四书五经、十三经,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辉煌的成就就扎在这个根上,这根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这个道理要懂,我说话不过分,你细细想想你就明白了。现在中国传统学术真的是断层了,国内、国外,真的儒、真道、真佛都看不到了,希望后来的人能够继续。后来的人能不能成就?有志者事竟成,怕的是你没有志向。

  你要知道,孔子老师是谁?孔子修学环境是什么?孟子修学的环境是什么?都是一个人苦学,都非常的清寒贫贱。孔子三岁父亲就死了,孟子也是如此,都是母亲带大的,母亲做苦工维持家里生活,养这个小孩,所以小孩是母亲教出来的。从小教得好,以后就好学,对於学术锲而不舍,他在学术当中能成就,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他所学的全部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上,他统统用上了。生活上用上了,工作上用上了,待人接物用上了,快乐无比,虽然贫穷,快乐。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夫子最得意的一个学生,颜回,颜回最穷,箪食瓢饮,物质生活在所有同学当中是最差的,他最快乐。他快乐在哪里?把所学的东西全用上了。所以佛是法喜充满,你看佛把物质生活统统断掉了。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的继承权,不干了,去求学。求学十二年,我们知道印度所有的高人他都接触过,最后觉得学得不究竟,为什么?终极的问题不能解决。印度无论宗教、无论是学术都有禅定,很深的禅定,从禅定里面都能够把空间维次突破。所以六道轮回不是佛教讲的,是古婆罗门教讲的,禅定当中发现的。这不是一个人说的,每一个人入定都看到。他们上可以到非想非非想天,下能到阿鼻地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是世尊他有问题,六道怎么来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有六道?没有人知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没有人知道。所以他十二年求学之后,也算是统统都访问尽了,没地方去学了,就到恒河边上大树底下入定,入更深的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豁然大悟,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问题全部解决,六道怎么回事情、怎么来的、什么原因。六道之外的世界太伟大了,海阔天空,《华严经》上讲得透彻,讲得圆满,问题全解决了。那么就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一直教到往生,他七十九岁走的,教了四十九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