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旭 佛说:“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快乐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要想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等。我们必须承认为了达到目标,各种不同的人们可以经由不同的途径去完成,而每一种途径我们都要承认。假如一个人单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无须面对不同的意见和习惯。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习尊重和处理与你的看法相距甚远的意见和习惯。 中国当代著名的JK老法师经常到世界各地讲经说法,与各国宗教界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众们共同生活的机会非常多,他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在言语行动中用自己的信仰和传统看待和对待他们。在宣传佛法时,他总是找出其他宗教与佛教的一些共同之处来进行宣传,从不轻视和伤害对方的教义和宗教情感,也决不试图用佛法影响和改变他们原来的信仰取向。他甚至还讲过《圣经》,在讲解时他反复强调世界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扬善抑恶,劝导人们做有益于人生和世界的事情。这样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接纳了他,也接纳了他的思想。在非常不容易相处的领域里,他与那些人士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可以说是我们常人的楷模。 另外,我们要想与世人和谐相处,还要有一个较高的境界。应该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权力胜过权利的星球上,强者压抑弱者,富人剥削穷人。但假如我们本身就是强者和富人的话,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否则就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和敌意。假如我们无法认同其他各种不同层次者的意见,至少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表达不赞同的意见。我们应该以温和有礼的态度来表达,而不是只顾压抑别人。那些用强力强迫他人接受其意见的人,只会显示他们无法也无能说服对方,承认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当别人赞同我们时,我们会感觉很舒服,但是个人的成长总发生于别人有异议时。有时,他人会批评我们的言行举止,所说的话我们不乐意听到,但是我们如果细心聆听,会了解那些话带有真理。假如我们愿意改变行事准则,我们将会有所成长。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借着适当地回应他人的言语和嘲笑来避免争吵。 当别人想要侮辱我们时,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他人,并以反讽或笑话回馈:从前,有个有名的英国人去参加一个宴会,当他离开家时,他的朋友们决定对他开个玩笑。他们在他的外套背面画个驴脸。宴会结束后,他去取回外套,才发觉有人对他恶作剧。他非但不生气,反而冷静地问:“今天下午谁把自个儿的脸擦在我外套上了?”他的朋友们对他的问题感到讶异,于是,他解释道: “我只是想知道是谁把他自个儿的驴脸留在我外套的后面了。” 当你在游戏中输了,你该怎么办?你不应该发脾气,因为你若发脾气,你不但会破坏了游戏的趣味性,还会丧失朋友对你的尊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发掘、培养深藏于人性中的耐心、爱心和诚实的种子。最后,个人终生的努力将会为当代及后世的人带来福利。这样的人才是文明的人,而且,他会以怜悯和谅解来面对困难。 一位伟大的佛教法师狄庞卡拉,有一次被邀请至XZang宣扬教义。这位法师沿途带着一位爱吵架、不负责任,而且厨艺糟糕的厨师。信XZang人观察这厨师一阵子后,以尊敬的口吻问这位法师:“大师,您为何要容忍那位无用厨师的坏脾气呢?牠只会妨碍您,对您一点帮助也没有,您为何不将他遣送回去呢?我们很乐意帮助您。”这位法师微笑地回答: “哦!你不了解,我并不以为他是我的仆人,我以他为师。”XZang人感到讶异地问道:“大师何出此言?”这位法师解释道:“他的无能和好争吵的天性,每天教导我学着去容忍和培养耐性。因此,我认为他有其价值。” 或许有些人会说耐性和容忍的特质不切实际,而且过于理想化,不易实现。有些愤世嫉俗的人怀疑人们处于互相敌对的世界,只能勉强苟存,怎会有兴趣去培养爱心和善意。当然,这些特质不易实现,需要一些坚持和决心。但是佛陀和他的弟子在无数的场合中证明它的可行性。 你无法借着纠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获得宁静,同样地,就算将世界所有的石头和荆棘除去,仍然无法开辟出坦途大道。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若想要走得舒服,我们就该穿上鞋子。既然我们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障碍物除去,我们就应该保持心灵的平静。若某人犯错,你会有许多方法去纠正他,但在公共场合中对他批判、责骂和大声叫喊却无济于事,你的行为只会使他更坚持己见。所以,请以友善的态度指正他的错误。他会因此乐意接受你的劝告,在未来,他会感谢你的指导和好心。 与别人和谐相处,会使这个世界很好地接纳你,使你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得自在和快乐。一个人在和谐的环境里行走,就像在顺风顺水的江中行船,要到达你想去的码头还不容易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