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黄念祖佛学文集——《谷响集》3(2)

又《净修捷要》云普贤菩萨“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故知密教初祖正是普贤,每代祖师皆是金刚萨埵,(如信不及,则可看为金刚萨埵之代表。)是故经中,德遵普贤诸菩萨,普教余诸菩萨咸能充当阿阇黎。盖以普

  又《净修捷要》云普贤菩萨“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故知密教初祖正是普贤,每代祖师皆是金刚萨埵,(如信不及,则可看为金刚萨埵之代表。)是故经中,德遵普贤诸菩萨,普教余诸菩萨咸能充当阿阇黎。盖以普贤与金刚萨埵本来不二,宏扬密乘正是普贤之ben愿也。

  又普贤大士之极果,即普贤王如来,亦即阿达尔嘛佛。密教中称金刚萨埵乃因位,普贤王如来乃果觉。故弟常对人说,修金刚萨埵法,初步即是到家,即此意也。 

  三、粗答“发菩提心”与“称性极谈”

  (一)大菩提心者,浅言之,乃大智大悲大愿三结合之心,亦即行愿菩提心与胜义圆融不二之心。《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即离相,此大智也。修一切善,大悲大愿也。三者结合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但离相,则易堕于豁达空;若但修一切善,则成为有为法。皆不能直趋菩提。但终日度生,终日无度;终日念佛,终日无念;终日求生净土,终日无愿无求,方名大菩提心也。能发此心,必证正觉。结合净宗则为广度众生,而求生净土,能信是心是佛,仍旧老实念佛。如是行者乃必决定往生也。

  (二)“称性”中之“称”字,即是“称心如意”中之“称”字。此乃如来称心性登峰造极之谈。开权显实,大畅本怀,称心而谈,和盘托出。故云:“称性极谈”。性者自性,乃此心之本体,恒常不变者也。又称者相称之义,故称性指与本性相称。此性遍虚空,恒不变,体具万德。今此谈亦遍虚空,恒不变,具万德。此谈与自性相称,故名称性之谈。

甲子冬小雪节(一九八四年) 

(八)答F居士

  答临终一念可以往生

  承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何以临终一念亦得往生?此问切要。盖信愿持名之功德,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正如蕅益大师所示:“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盖直指称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蕅师所示,正与古经相符。六朝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下,尚有二十一字,文为“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古灵芝、大估诸师皆尊石经。幽溪大师更谓今经讹脱,读经者应补入此二十一字。若补入此二十一字则《阿弥陀经》与《大经》之十念必生,《观经》之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宝王论》之临终一念得生,均一味无殊矣。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号一声心。”盖信愿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九)答C居士

  (一)论临终往生,唯凭佛力。(二)不闻不睹,何惧魔军。

  您所问(甲、乙、丙)三问题,试答如下:甲乙两问都是临终之事:甲、无人引导,甚至干扰。乙、心脏病发,临终苦迫。因之畏惧,恐难往生。此二问实际是一个问题。其实皆因对净宗是他力法门,体会未深。盖临终时能正念分明,安详往生,决非专靠自力。一般凡夫何能有此水平?净土法门所以能普被三根者,端在弥陀愿力加持。行人如能信愿持名符佛ben愿,则弥陀于行人临终之际,必来接引。如玄奘法师所译之《阿弥陀经》云“慈悲加祐,令心不乱”。盖因弥陀慈悲,以佛威神功德,加持庇祐行人,故此行人临终之时,才能不乱,正念往生也。平日信愿持名,主要靠自力;临终正念往生,主要靠他力。他力无边,故不必有所疑惧。如真欲往生,正好现在努力,提高正信,切愿求生。蕅益大师(莲宗九祖)曰: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盖谓如有信愿,即得往生,反之,则不能往生。可见目前首应弄清楚净宗的道理,深信切愿,必得往生,其余一切,均不必多虑。

  丙、疑惧有外道作祟,来扰身心。此问题今日正好回答,因有实际事例可作证明。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