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析义: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菜根谭

《菜根谭》析义

南无阿弥陀佛

第一部
第一章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这是《菜根谭》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劝谕;这是全文的纲领,正如狮子吼一般,道破佛家对在人道——人类在做人方面的应当注意到的因果现象,或者仅是做事的后果。这和儒家的“颜回”如出一辙!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似!只不过是有“不改其乐”和“寂寞一时”之分!
“栖守道德者”是指那些恪守道德节操的人。
“寂寞一时”这个“一时”,我们应该重要讲一讲。
“一时”。在这里的“寂寞一时”中的“一时”,是有局限的意思。“一时”或许是指一月,一年,几年,或是一生;如果和后面的“凄凉万古”对照,可以理解为“一段时期”。这是从凡夫的俗谛见解来说。
如同《金刚经》所说“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事:就是“事相”,我们心中的爱恨情仇嫉,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以及宏观到宇宙万物,山河大地;中所及人类的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所想所思。和各种动物,各种植物;微观到中子,质子,电子,夸克。再有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直至无量无边维度空间;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一劫,一世纪,一年,一月,一秒,等时间单位。总之,空间和时间,精神和物质,(空间和时间,精神和物质,都是“不二”的。《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就是讲的“一切都是不二”。)就是“贪著其事”里说的“事”,也就是“事相”的意思。
还有,《金刚经》的名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中的“有为法”就是指的以上的“事”,另外还包括六道轮回,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求,有所得,另外“无明”也是有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虚妄的,“凡是有生有灭的”,这些都是“有为法”,“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梦幻,都是虚妄,如同肥皂泡,如同露水,如同闪电一样,一闪而过,虚妄,了不可得。——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大德指正,提些意见! (请参看《金刚经感应录》,里面详细阐释了能读诵金刚经,哪怕就是只念诵了一句,也有不可思议,无量的功德和大福报!)
“一时”。也是在大多佛经中经常存有的,但我们不可把它理解成“一个时候”或是“一段时期”。这个在佛经中的“一时”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也许有的人会问,你怎么不讲《菜根谭》的内容,而讲佛法的内容?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能写出《菜根谭》的明朝道人(道人:佛教和道教自古以来的修道人,都称过为之“道人”)——洪应明,本身是个学佛人,而佛教和道教主要的精神是出世的,而儒家是讲入世的。洪应明大德的这本《菜根谭》是集出世与入世的精神互为一体,如同一杯水加入牛奶一般水乳互融,我怎能不讲佛教道教和儒家呢?所以,要想更好的了解《菜根谭》的精髓,不得不扩展开来,以飨大家。
同时,更重要的是:把精髓写出来的人,肯定是博览群书博众采长而后得的,为了更好的诠释精髓,也只能如同写出来的人一样,再次扩展开来,招纳四方!
不过,有个问题要交待大家。那就是您要随缘随分随力的吸收,能看懂多少就看懂多少,看一遍不行就看两遍,再不行就看三遍,五遍,十遍…… 总之,一本好书是很耐看的,不是看一次就索然无味了。越耐看的书就越值得看,这是真理!
我们再接着说。“一时”。在佛经中经常看到。但这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事。直接说,你要这么认为,你就着相了,就有所执著了。“一时”依佛教来讲,准确的说——(JK法师把“它”叫做“一心”,我个人认为很对)应该说是“一念心性”。
说到“一念心性”,就不得不提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净土宗:就是执持“南无(那摩)阿(a)弥陀佛”六字洪名,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临终仰仗佛力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了生死而成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在佛教徒心里,是认为只要念了,哪怕只念了一句,也是功不唐捐,福不唐捐的,何况日日称念,时时称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德。请参看“南无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和福德!)

(其实,在很多寺院的墙壁上,钟铃上,佛塔上等等,都醒目的雕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是有很大的深意的。如果你想清楚的了解,请参看: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和福德,哪怕只念了一遍“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和福报也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

(很值得一说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应该念“那摩”而不是“难吴”,全称应该念:“—那摩—啊(a)弥陀佛”,不是有些电影或是电视里有念成“那摩—(o)喔弥陀佛的!请记住:应念“—那摩—啊(a)弥陀佛!”

、第九代祖师:藕益大师。藕益大师对佛教中的“实相”,有很精要的解释。中国现任佛教协会会长——释传印大师,也如是言:藕益大师对“真如实相”的解释,可以说是非常精要了!

如藕益大师释曰:“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以上这段话的“真实义”,可以参看JK法师或是净界法师等讲解的《弥陀要解》,里面有详细的解释!
为什么又要说这些,就是因为古德有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黄念祖大德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中云: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如来藏”就是“实相”啊!就是一切大乘经典的根本啊!也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啊!
“一念心性”就是JK法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和佛教日常诵咏课本中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心”这个字,也就是“自性”,佛教的名相很多,有很多名相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心佛本无字,一切方便说!”么!在现今净土宗祖庭东林寺弘法大德大安法师的《净土宗教程》中说:“由吾人‘一念心性’,竖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横裹十方虚空”“心性融通世岀世间万法”。可谓已经诠释的很好了,不用我画蛇添足。可以这么说这就是“万法归一”!这和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儒释道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就是这个道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