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核心教理:摄生三愿、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

净宗,三辈九品

净宗核心教理:1、净宗念佛法门的立宗之本;2、无量寿经弥陀摄生三愿(第18、19、20愿)所摄何种众生?摄生三愿与三辈往生、观经九品往生的关系?3、以上与阿弥陀经上【一心不乱】的关系?


先看1、净宗念佛法门的立宗之本

   毫无疑问,净宗之所以被称为“三根普被、无机不收”的特别法门,最极端的五逆十恶罪人也能在临终信愿往生,根本原因就在于弥陀摄生三愿中的第18愿。因为只有该愿不谈自力修行,只谈信愿。表明念佛法门,往生的门槛,其最低标准,也是根本标准,在于信愿的有无。故藕益祖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又因为愿力是信心带动的,所以再简单点,就是一个“信”字。所以,从印度大乘佛教集大成者、中国佛教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开始,判一代佛教为“难行道与易行道”,标准就在于这个“信”字。《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故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18愿是弥陀根本大愿,没有这个愿,就又成难行道了。弥陀ben愿把念佛法门与其他8万4千法门分别开,所以念佛法门被称为“门余大道”,即印光大师说的特别法门。藕益大师说本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即第18愿;禅宗大德、中国佛教协会传印长老在《念与念佛》中说:修持之所以不力。。更为重要的是,仰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特别是其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愿”。】正是由于具有如是之功德力用,【超越了佛法中“难行道”法门】,乃得我辈下愚凡夫能够如愿以偿往生弥陀果报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下下品人,亦证三不退,一生圆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无,【唯极乐所独有】。如是胜异超绝,言思莫及。故《要解》云: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今此两愿,于四十八愿中,如箭靶之红心。【至于第十八愿,则如红心中之中心。】

  《无量寿经》: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那么,有什么资格称为「超世愿」呢?【因为第十八愿。】如果把四十八愿一一分开,比如第一「国无三恶道愿」,如果单独就这一条愿来说,十方诸佛的净土也没有三恶道,那这一条愿就没有超过诸佛;第二「不更恶道愿」、第三「身皆金色愿」等等,【其它诸佛也都有同样的愿】。

  但是【独独这第十八愿:造罪凡夫,只要「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这是其它佛所没有的。】被十方诸佛所遗漏的众生,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像一张广大的网,把他们通通收罗起来──这就是超越诸佛的誓愿。甚至,因为这第十八愿超过诸佛,其它各愿也超过诸佛了。为什么呢?比如,弥陀净土、诸佛净土虽然同样没有三恶道,但诸佛净土造罪凡夫不能往生,弥陀净土因为有这第十八愿,凡夫可以去往生,这不是弥陀净土无三恶道胜过诸佛净土无三恶道吗?


   再看2、无量寿经弥陀摄生三愿(第18、19、20愿)所摄何种众生?

我们知道,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称为大经,中心内容是在讲弥陀48愿。而48愿中与我们往生有直接关系的就是第18、19、20愿,叫“摄生三愿”。

为什么?因为弥陀佛知道我们的能耐超不过三样,于是就设三条,这是第一种原因。第二是因为众生有三类根基,这有经证,《无量寿经》下卷中就讲三辈往生。注意!三辈往生就是这三愿所摄,但是这三愿不只是摄三辈往生的。

《无量寿经》弥陀 摄生三愿

  18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三愿前两句都是一样:“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既不是六道众生,也不是三界众生,而是遍指除佛以下的九法界众生。

十八愿接着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而十九愿则是先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才说:“至心发愿”。日本人把这十九愿解释成为:“因为他不能深信弥陀ben愿,所以才要先菩提心,修诸功德。修了功德之后,才至心发愿。”

二十愿是接着说:“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接下来是“植众德本”,最后才“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可见,他听闻佛号欢喜,要往生,为了往生,所以植众德本,培养资粮,然后以此资粮至心回向。

可是十九愿不是这样,十九愿一开始是“发菩提心”,那就不同了哇!也就是他一开始就深解大乘,已经能发菩提心了。可是他知道菩提心难发、难成就,他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要修诸功德来方便庄严菩提心。他已经在领受大乘佛法,并且发心了,可量仍有不足,他知道佛有彻底的方便,来成就菩提心,所以至心发愿。【【为什么说“至心发愿”,而不说至心回向呢?】】【因为他修诸功德,是为了成就菩提心,而不是为了回向。】何以故?因为只要你有了菩提心,你就已经在诸佛的愿海当中啦!你已经深解大乘了。由于你深解大乘,当然你不一定喊着我要去极乐世界,因为你已经在极乐世界了。不过事实上你的菩提心还不能圆满,为了圆满成就菩提心,所以在临终时,才至心发愿,往生极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