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整理自JK法师《弥陀经》、《无量寿经》、《华严经》等讲经资料】 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三千大千』说明这个大世界的组成方式,是小千、中千、大千累迭计算的;而不是有三千个大千世界。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的研究,「银河系」是佛经所说的「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换言之,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佛经所说的一个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这才是一个大千世界。照这个算法,一个大千世界即是十亿个银河系。 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下面有一千个三禅天,一百个二禅天,十亿个初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 【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二Ο六页】 如一佛土中说。 二解 集论四卷二页云: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 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 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 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附注【九山八海】《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古印度的世界形成说。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游干陀罗等八大山环绕,而山与山间各有海水相隔,故总为九山八海。诸经论对此均有所论述,但是,就内容与八大山次序而言,各书所述稍有不同。 兹依《起世经》卷一、《长阿含经》卷十八等所载,略述如下︰ (1) 须弥山︰译为妙高或好光。屹立于世界中央,高八万四千由旬,顶上阔亦同。有三十三天宫殿,为帝释所居。 (2) 佉提罗山︰译为担木或空破。高四万二千由旬,上阔亦同,端严可爱。在须弥山之外,围而绕之,二山之间有大海,阔八万四千由旬。海中有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等四大洲,各分布于东、西、南、北四方。 (3) 伊沙陀罗山︰译为持轴或自在持。高二万一千由旬,上阔亦同。位佉提罗山之外,围而绕之,二山间有大海,阔四万二千由旬。 (4) 游干陀罗山︰高一万二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伊沙陀罗山,二山间之大海,阔一万四千由旬。 (5) 苏达梨舍那山︰译为善见。高六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于游干陀罗山之外,二山间之大海阔一万二千由旬。 (6) 安湿缚羯拏山︰译为马半头或马耳。高三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苏达梨舍那山,二山间之海水阔六千由旬。 (7) 尼民达罗山︰译为持边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于安湿缚羯拏山之外,二山间之海水阔二千四百由旬。 (8) 毗那多迦山︰译为障碍、象鼻。高六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周匝于尼民达罗山之外,二山间之海水阔一千二百由旬。 (9) 斫迦罗山︰译为轮围或铁围。高三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毗那多迦山,二山间之海水阔六百由旬。此为世界之外廓,出即太虚。 有关九山之间的八海,《俱舍论》卷十一叙述如下(大正29‧57c)︰ 「山间有八海,前七名为内。最初广八万,四边各三倍。余六半半。第八名为外。三洛叉二万二千踰缮那。论曰妙高为初,轮围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 (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 如是七海,初广八万,约持双山内边周量。于其四面,数各三倍。谓各成二亿四万踰缮那。其余六海,量半半。谓第二海,量广四万;乃至第七,量广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说周围量者,以烦多故。第八名外,咸水盈满,量广三亿二万二千。」 〔参考数据〕《俱舍论光记》卷十一;《玄应音义》卷二、卷二十四、卷二十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