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仍在教内广泛地传诵着。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在中国佛教之地位是何等重要。“诸经所赞,尽在弥陀,”这是确实的。然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佛的福德、智慧、大愿是平等的,若说阿弥陀第一,那么其他佛是第几呢?当然,一切佛都是第一。但以方便言辞,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巧说第一。后人不解,执事废理,故于此中妄作分别,实乃义学不兴之大患矣! 净土法门以其简单易行、普摄群机而成为修学佛法的重要行门,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也确是圆满究竟的。但是,在修持净土法门时,首先要着重净土的正因,若以为受持一佛名号即无所不办,那实在有失佛陀施设方便道的意趣。“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要,缺一不可。念佛为佛法的一门,所以修净土法门的,对佛法应有正确的信解。净土经中所说,素来不知佛法的,到临命终时,得到善知识的引导,能专诚恳切地念阿弥陀佛,便可以往生净土。这是不得已的方便,因人到临死时,时间无多,不能再为其开导其他的佛法,只好以简易的阿弥陀佛,教他诵持。若说平时学佛,只凭一句阿弥陀佛,别的什么都不要,就可以往生,这与神教的因信得救有什么差别?所以佛教中最基本的道理,如因果、善恶、轮回、解脱等,都应有一明确的信解,这就是信三宝、信四谛等。假使对这些基本的道理,缺乏信心,疑惑不定,说他念佛便可往生,实在是笑话!” 一、净土的缘起与内涵 1、净土的含义 净土,指清净的佛土,又作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净刹、净国、净邦、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土、佛刹、佛国。即酬应诸佛因位之ben愿而成立的清净庄严土,为佛所居之所。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所以把它称作“净土”。若将净土二字读作动词,那么就含有“净化国土”的意思,若将之延伸则可理解为“净佛国土”。因此,净土又含有积极开创与勇于建立的意义。 《大品般若经》作如是说:“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著一切法,便增益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惟越致地,具足菩萨神通,游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恭敬尊重赞叹诸佛。(此等)为净佛国土,为见诸佛供养。”然而,“净佛国土”的菩萨行,在大乘佛教的开展过程中,被已成就的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所代替,于是,净土几乎成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代名词。 2、净土的产生 一切佛法皆源自于释尊的本教,净土亦不例外。现实人间的苦痛与缺陷,有来自于身心变化而引生的生、老、病、死,社会自他关系中的怨憎会、爱别离苦;有来源于自然界的缺陷与物我关系的求不得苦;还有最为根本的五蕴炽盛之痛苦。这些大苦在在逼恼着众生的身心,使之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感受。因此,渴望世界的清净与圆满,成为一般佛弟子仰求的共同愿望。所以继释尊之后成佛的弥勒,为人间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地平如掌,无有比(坎)坑砂砾毒刺。人皆和睦,慈心相向”的理想世界,成为佛教早期人间净土的雏形。 但是,弥勒成佛还在遥远的未来,那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随着世尊的入灭,佛弟子对佛陀的永恒怀念,激发了对他方世界的追求。人间修行的环境恶劣,障碍太多,唯有净土才是真正理想的修道场所,于是出现了东方阿閦佛国的不动净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等信仰。 3、东西方净土 在十方净土的信仰中,东西方两大净土是初期大乘佛法开展中最为普遍的信仰。东方的阿閦佛国,充满了人间净土的色彩。阿閦佛国清净庄严,没有三恶道、三毒(贪瞋痴)、三病(风寒气)等,住处为七宝所成,浴池八功德水充满,徐风吹动出和雅音。没有国王,但有阿閦佛作法王。国土人民虽有男女,形色端正却无淫欲。没有商业、农作,树上有自然香美的饮食,随意受用。佛国也有三道宝阶,人间与天上可以互相往来。这些都是阿閦佛ben愿所感得的。 凡是学习阿閦佛ben愿与六度大行的都可以往生;甚至读诵、书写《阿閦佛国经》的都会因向往阿閦佛国而往生。但阿閦佛净土是重于菩萨行的、自力为主的、智证大乘的净土法门,属难行道。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则明显地带有他力的色彩,属于重信的易行道。 “这二佛二净土,一在东方,一在西方。如太阳是从东方归到西方的,而菩萨的修行,最初是悟证法性——发真菩提心,从此修行到成佛,也如太阳的从东到西。阿閦佛国,重在证真的如如见道;阿弥陀佛国,重在果德的光寿无量。”“这一东一西的净土,是说明了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的完整的菩提道。也可解说为弥陀为本性智,而起阿閦的始觉(先弥陀而后阿閦)。 但现在念佛者,丢下阿閦佛的一边,着重到西方的一边,不知如来果德的无量,必要从菩萨智证的不动而来;惟有‘以无所得’,才能‘得无所碍’。忽略了理性的彻悟,即不能实现果德的一切。所以特重西方净土,不能不专重依果德而起信。不解佛法真义的,不免与一般神教的唯重信仰一样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