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伦常、尽己本分:JK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六

各位观众: 大家好! 印光大师这位大德,我们现代海内外的佛弟子,对他老人家都非常的尊敬。他老人家一生的修持、教诲,可以用十六个字,全部都概括了,这就是他常常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各位观众:
  大家好!
  印光大师这位大德,我们现代海内外的佛弟子,对他老人家都非常的尊敬。他老人家一生的修持、教诲,可以用十六个字,全部都概括了,这就是他常常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这四句,他在一生当中,确确实实做到了;不但做到,而且做得很圆满。一生当中也本着这四句,教化一切众生。无论是言谈、说法、著书,都离不开这十六个字。我们要想学他老人家,就从这十六个字下手就行了。学佛不但要明理、要懂方法,实在讲还要找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样子,我们的学习才会有快速的长成。过去李老师常常教我,我最初跟他,还没有出家,还是以在家居士的身分,他告诉我:「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那时在家的时候,这两位都是佛教的名人,也是佛教的大德。为什么不能学他?他们是佛学家,对于经教可以说是相当通达,但是没有契入佛所讲的境界;换句话说,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真实受用的标准,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他们没有做到。所以,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他还转世,还不错!还没有堕三恶道,得的是人身;但是得的人身,他的智慧、福德,比前一世又差了一层,往后退,他不是往前进。由此可知,我们选择一个典型,选择一个榜样,向他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不慎重。
  我出家之后,李老师对我格外的关心,他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他说:「你最好学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学习。」印祖已经往生多年,印祖是民国二十九年往生。我们怎么个学习法?印祖的《文钞》在,依照《文钞》来学习,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我们综合印光大师生平的著作,这十六个字就是他老人家的真传。四句,句句意思都是无限的深广。
  我们从哪里下手?从「敦伦尽分」下手,这样学佛就学得非常踏实。「伦」是伦理、伦常,也就是做人的道理。儒家的教学、佛法的教学,都是教人从做人做起。首先,我们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一般在家同修,夫妇的关系。现代人为什么结婚不久,家庭就发生变故,就离婚了?最不幸的是儿女。童年的时代,不是失掉父亲,就是失掉母亲,终生的遗憾。这个对他长成,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不了解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五伦到最后,是君臣的关系,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然后再扩大,我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你都能够辨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你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做人。
  如何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做到恰到好处,都能做到圆圆满满,这就是「敦伦尽分」。「分」是本分。我们要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做好。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这一生选择出家这一个行业,出家是一个行业,我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我了解这个行业,我对这个行业有兴趣,非常欢喜。这个行业在佛法里面来讲,叫如来家业。这个行业做的是什么事情?经典上所说的,弘法是家务,度生是事业。那么换句话说,我选择这个行业,我的本分就是弘法度生。弘法是宣扬佛的教义,把佛教诲众生殊胜的教导,尽心尽力的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帮助这些人认识佛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能够做到他自己本分的职责,这就是「敦伦尽分」。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佳的榜样,我们从释迦世尊,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仪里面,观察他所做的敦伦尽分,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获得圆满的启示。在这里面我们得到高度的智慧,他选择的是出家,学佛弘法利生。他一生当中修行,修行成就了。这个成就是什么?我们用最低的标准来说,有智慧、有定力。智慧是对于一切法通达明了;定力是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好恶。获得这样的能力、智慧、德能,然后你就要帮助一切众生。所以他老人家表演给我们看的,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他圆寂,没有一天空过。一天不讲经说法,他的本分事情就没有做圆满,尽心尽力。只要有人听,有人向他请教,没有不竭诚尽心尽力去教导他,真正是学不倦、教不厌。他是我们最好的典型、最好的模范。我们学佛就应当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是出家人的本分。出家人在伦常里面,也算是一伦;伦是一类。他的本分就是干这桩事情。
  至于其他的事情,像建道场,做其他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释迦牟尼佛没有做,他一生没有建道场。他老人家生活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的东西一天吃一餐,到外面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晚上住在哪里呢?看大树底下好休息,到晚上在那里盘腿坐一宿,过的是这种生活。以后这些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知道了。发现世间有这么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大家都愿意亲近。这树下场所太小了,于是他们才建精舍、建讲堂,提供场所,让佛在这里教化一切众生。这才有了精舍、讲堂,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场。道场是谁建的?不是出家人建的,是在家学佛的人他们建的,我们称之为护法。要用现代话来说,道场所有权是在家人的,出家人到这边来有使用权。出家人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在家人的。出家人心才清净!
  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古代的寺院丛林,也是国家建的,不是出家人建的。你看看中国大陆有很多古老的大寺院,我们看到扁额----敕建;敕建就是国家建的,皇帝下命令,地方政府所建的,这是占大多数。还有少数是大富长者,古时候叫大臣,豪富人家他们捐助的,他们来建立的。至于说出家人化缘来建庙,那是晚近之事,在古代没有听说过!经典里面没有这种记载。换句话说,出家人要化缘来建庙,已经是不如法。怎么样才如法?出家人没有道场,应当学佛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就如法。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他就提倡这个方法。我读了之后,非常受感动,尤其现代这个社会,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方便太多了。怎么说方便太多?现在有帐篷,帐篷很便宜、很经济、也很实惠。一个帐篷,至少可以用三年。我们在树下搭个小帐篷,你说这个多自在!吃饭,说实在话,我们现在虽然不流行托钵,托钵决定行得通,只是你不肯干!在台湾这个地区,学佛的人有多少!出家人托钵不要钱,只托一钵饭,我相信谁都乐意供养。不但你有得吃,大概天天吃的都不错,为什么?很难得到你家来托一次!这个制度好!
  你要是建一个道场,你就有麻烦,道场要维护,你能不操心吗?你操心这个事情,你的心还能清净吗?清净心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自度,才能够度他,才能帮助别人。你的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你怎么能度自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