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了以后当然勾践也不会轻易饶过他的,所以他改姓名去做生意,改成陶朱公,他去做生意。他很会理财,发大财,三聚三散,这个人了不起,发大财统统布施,布施掉又从头做起,没有几年又发了,发了再布施,布施了再做,做了又发,命里头有啊!他舍不掉啊!你舍了,不多久又来了,后面来的比前面一定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真正钱财攒积是要在攒积在众生,众生是树根,你能够布施众生,你命里头有这个财富你没有享受,你给众生去享受了,你还是没有受到。没有受到你命里头有的并没有失掉,你命里还是存的那么多,因为你的财富一定是你自己享,给别人享的不算数,所以舍不掉啊!今天世间人不肯布施真正是愚痴,不知道事实真相,你晓得事实真相那真是大胆痛痛快快去布施;愈是痛快布施,将来自己得的财富是自自然然得来。 那个布施虽然布施出去了,比割肉还痛;布施之后又后悔,布施是布施了,将来财能不能得到?能得到,要受很多辛苦才得到,你现在赚钱好不容易啊!为什么呢?以前你布施不痛快嘛!所以才招来这个果报;你要是痛痛快快布施的,那你就不一样,今天得的财富就不相同了。譬如供养法师,你在家里办个斋,请法师到你家里去应供,你这有福;将来你自己有福报,你赚钱要到外面去赚,很辛苦地赚来。你要做了好菜送到法师那里去,恭恭敬敬送到那里去供养他,将来你的钱不费力气自然来了。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回向是大学问,把你的功德统统回向掉,回向实际上把你的功德扩大了,绝对不是减少了,而是扩大了,而是将功德发展到圆满了,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 那么这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善业趣向三处,回向向三处,‘一向众生,名回自向他’,你看跟华严经的教义完全相应,我们所修一切善法为谁修的?为一切众生修的,一点点的善事都是希望这个善都给众生,成果都献给一切众生。‘二向诸佛,名回因向果。’诸位要记住不能回向众生就没有办法回向诸佛,这是一定的道理。诸佛前面讲的是花果,众生是树根,没有根那有花果呢?‘三向实际,名回事向理。’我们修善是事,希望事与理能够相应,事有限,理是无限的,事是有局限的,小小意思;理是无量无边,所以事与理一相应,那功德真是无量无边,叫称性的功德。理是性,事是相;相有局限,性没有局限,这样修念念都是圆满功德,所以一定要回向。 ‘大疏云’,就是别行疏钞,‘除狭劣障,成广大善者,显益及所为也。’这就讲回向的利益,回向的利益实在讲拓开自己的心量,把自己窄狭下劣的心胸拓开了,像诸佛一样能够真正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修回向行最重要的意义。底下讲‘若不回向,其心狭劣。肯回向者,一毫之善’,这是讲小,毫是毫毛,一根汗毛,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皆遍法界,故云广大。’所以会修的,他为什么念念都能修圆满广大的善法,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他懂得回向;这一回向心就清净了,心里头一样东西都没有了,回向才能真正做到三轮体空。不回向三轮不空,他著相嘛!回向就是不著相。‘如回声入角,声则远闻。功德回向,亦复如是。’这是作一个比喻来说。 角,从前古时候吹号角一样,像现在我们吹号,我们声音本来很小,经过这个角回声在里面,声音就扩大了,就能够远闻了,取这个意思说明回向的的确确能把你所修的功德扩大。请看经文,‘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这指前面的九愿,礼拜是第一愿,随顺是第九愿,乃至包括当中的七愿,把这些所有的功德统统回向法界众生,回向菩提实际,向诸佛也是向菩提,有的地方讲是回向菩提,回向菩提就是此地讲的回向诸佛。那么你自分的功德不但不减少,而且与虚空法界一样大,所以下文说‘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定要以诚心,要以真心,真诚之心来回向。 底下这一段讲回向菩提,就是回向佛果。前面经文讲回向佛果,第一个是回向众生,这一段是回向菩提,‘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讲的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愿是真实的愿。‘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愿是发心代众生苦,跟地藏菩萨的ben愿没有两样,我们在地藏经里看到地藏菩萨所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要代众生受苦。我们看小注,注解里面讲回向一定要发愿,回向跟愿有连带关系,那么回向跟愿有什么不同呢?确实有不同。你发愿,你未必做到,你要做不到,拿什么回向?没东西回向。回向是做到了,你这个善事真正做到了,做到之后你才能够拿这个功德去回向,所以你发愿的时候你并没做到,这不同就在这个地方。 注解里写得很清楚,‘前二行,愿离苦得乐,截恶成善。令尽界众生’,这个界就是法界,尽法界虚空界的众生,‘皆得如是,则横遍十方。当得如是,则竖穷三际也。’你看菩萨心量多么大,他的心是真心,不是打妄想。为什么呢?他有这个愿,他就做到,做不到是缘不具足,不是他不想做,缘不具足。缘不具足,他的愿是圆满的,正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一念发心的时候,圆满功德,是这个意思。如果有这个愿,又有这个力量,没有去做,那你这个愿是假的,是虚愿,不是真正的愿,真正的愿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后二行,愿发心代苦,成就菩提。大疏有征有释。’征就是征问,假设一个问题,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加以解释。问题是这么说,‘苦由业生,我无是业,何能代得呢?’众生有苦,受果报了,那是他造罪业,我没有造这个罪业,我怎么能代他呢?这个是有道理的,一切众生受苦受难,那一个佛菩萨不大慈大悲,能不能代?不能代呀!没有办法。所以经上常说修行就像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谁也代替不了谁。楞严会上尤其显示得明白。 阿难尊者以前就是打妄想,他是多闻,只著重听经多闻,不注重修行,疏忽了修行。他有一个妄想,他可以不要修行,那个大定,奢摩他、三摩、禅那这种定功到时候大概我的大哥就会给我了,我不要修。他是佛的小弟,释迦牟尼佛堂兄弟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小弟。他有靠山认为没有关系,你们是要好好地修,我到时候大哥就给我了。结果碰到摩登伽女之难才恍然大悟,原来佛的定没有办法给他,一定要靠自己修行,自己有灾有难,佛菩萨不能代你受。不能代受为什么要发心代呢?我们这个心是真愿意代,事是代不了。你不能没有这个心,这个心是同体大悲心,所以心一定要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