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4(2)

后面呢,这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清凉大师在科目里头题的叫重示普因,重示普因章,就是我们现在流通的别行一卷,叫做行愿品,其实是行愿品里面,重示普因这一章。那么既然是一章,它是一品里面的一部分,所以品题也是


后面呢,这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清凉大师在科目里头题的叫重示普因,重示普因章,就是我们现在流通的别行一卷,叫做行愿品,其实是行愿品里面,重示普因这一章。那么既然是一章,它是一品里面的一部分,所以品题也是不能够缺少的,这个品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是‘证入’,证入呢,‘有能’证,‘有所’证。能证就是普贤行愿;修普贤行愿,你就能证。所证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在八十经里面讲,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由自在。那么下面呢,这有注解,注子里面讲;当然特别著重在普贤行愿,因为这是能证,能入。

‘言不思议者,心言罔及故’,就是心与言都达不到,这个叫不可思议。心不能思,口不能说;心要能思,必定落在心意识。这讲一念,一念是不可思议;二念,可思可议,一念不可思议。因为你起一念,你起一个念头,那一念就没有了,就是二念了,所以能够说得出来,能够思惟的,是第二意,不是第一意。第一意不能够思惟,也不能够议论,那是真心本体,那是真正的一心不乱。可是更深一层地来说,思议与不思议,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正地不可思议。否则的话,都落在一边,可思可议是一边,不可思议又是一边,两边。不可思议,真谛;可以思议是俗谛,一定还有个中谛,还有个中道。中道就是思议与不思议,言说与无言说,是一不是二。那么释迦牟尼佛教诫众生,他用中谛。对他自己本身来说,确实他没有思也没有议,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也没有言说。但是他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的经,说了这么多东西,人家记录下来已经有这么多了,还有许多没记录,更多。这叫什么呢?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与无说,是一不是二。对他自己来说,没说;对别人来说,有说,这个话也很难懂。

譬如我们这个磬,磬有没有声音?没有声音,本身没有声音;你敲一下,它马上就响,大扣则大呜,小扣则小呜,不扣就不呜。虽然呜的时候,它本身不呜;所以佛虽然说法,本身没有说,本身确实没有动一个念头。人家向佛请教一个问题,佛绝对没有,哎!我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么答覆。没有。如果他想一想呢,就有思有议有说,佛没有。随问随答,所答的恰到好处,所以佛一生没有说法。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谁要说佛说法了,叫谤佛。佛真的没说法,佛一生没说法。为什么有这么多法呢?是因为有人问他。所以钟鼓,它的确没有音声,是别人敲它,它才有声音。佛,你问他,他随你的语来答覆你,绝对没有通过思惟想像的,所以他是真智慧。对自己来讲,永远他是般若无知,他心清净。别人来请教他的时候,这是他起作用,这是他的反应,非常地自然,真是大扣大呜,小扣小呜,不扣不呜。所以我们一定要懂这一个道理,这个叫完完全全的中道;我们了解中道,认识中道,要学习中道,自己才能在佛法当中得到真实的受用。

那么底下讲,‘问何法心言罔及为不思议。’底下给我们解答,这是大师用问答的方式来给我们说明。‘答,即解脱境界是。解脱境界,所以称为不思议者,具含四义。一事相,境界无边,故不思议。’那么这是讲事相。‘理性’是讲理体,‘境界深远,故不思议。’一个是从;前面是俗谛上讲,第二从真谛上讲,三四是从中道上讲。第‘三,理事无碍,故不思议。四以性融相,重重无尽,故不思议。’那么这是从三谛三观看这个境界,境界不可思议。那么从解脱呢,解脱是自在,‘有二种,一作用解脱’,一种是‘离障解脱’。作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穿衣吃饭,这个里头得大自在,这个里面得到真正之乐,真实之乐,得自在,就是生活上得大自在了,不受环境所转了,这个才真正得自在。

第二是离障,离障要相当工夫,离障是离烦恼、离生死,这个才是真实地解脱。像前面第一种作用解脱,一般有智慧的人,有学问的人,他也能够得到一部分。但是第二种得不到,第二种要真正修行人才可以得到。那么讲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个通称,不是某一个人的专称。凡是菩萨名号,统统是如此,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了,在佛门里面,菩萨有许多,佛也有许多;所说一切菩萨、一切佛,都说自己,都不是说别人,全是代表自己,为什么呢?自己本性里头万德万能,一个名称只能表一个德。譬如说,你这个人多才多艺,那个名片一拿出来,几十个头衔;一个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那么多呢?一个不行,一个不能代表他的才艺,不能代表到完全,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要把我们自己本性里面德能完全显示出来,那就用无量的名称。果上来说呢,就是佛名;因上来说呢,就是菩萨名。

所以譬如说,观世音菩萨,他代表我们本性里面的大慈大悲,这是我们的性德。观音菩萨就是慈悲,地藏菩萨就是孝顺。我们自己具有慈悲就是观世音;我们自己孝亲、尊师,就是地藏王;我们自己具足无量的智慧,就是文殊;我们能把这些德行应用在生活上,自行化他,就是普贤。所以菩萨的名号是表法的,不能指某一个人,而是人人都具足。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最近几天,有一个同修来给我说,他家里新请了一尊佛像,问我要不要开光,要不要请人给它开光?我就问他;其实这桩事情我在过去跟诸位讲过好几次。佛像要人开了光,它才会灵,你拜这个人好了,何必拜那个佛像呢?对不对?我不给它开光,它就不灵,拜我好了,不要拜它,在家里供像供我的像好了,何必供它的像呢?供我的像是直接的,供它的像是间接的,我还给它开个光,它才灵,颠倒啊!实实在在是颠倒啊!但是开光在佛门里头确确实实有,现在人把意思搞错了。

开光是开我们自性光明,是藉著佛像开我们的光。你供观音菩萨,看到观音菩萨了,我对人要慈悲,你看,我们慈悲的光开出来了;供地藏菩萨,看到地藏菩萨,啊!我要孝顺父母,我要尊敬师长,孝敬的光开出来了,是这个意思啊!是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去开佛像的光,我们凡夫那有能力开佛菩萨的光,那有这种道理,这现在人搞颠倒了!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开光是开自性光明。那么开光仪式呢,要举行是可以的,请法师来讲解,来讲解这个佛像代表的意思,要不然我们不知道嘛!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我们要怎样供养?用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来学习,请法师说明这些道理,这是开我们自性的光明,是这么个意思。不能弄错,佛法里头没有迷信的。所以现在很多搞颠倒了,搞错了。

那么普贤是个普通的名词,普是普遍,这个里面有解释,在第十面第四行的当中。‘言普贤行愿者’,那么在第五行里头末后一句,‘普贤是人,行愿是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学的人,这个人就叫做普贤。那么诸位今天在此地,真正肯发心,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那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普贤菩萨,你们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所以普贤菩萨有三类,这个底下有了,这个意思这个地方也有,诸位看第六行,‘此品以人法为目’,目是纲目。‘且人之为法,俱堪称为普贤’,人是普贤人,法是普贤法;人是普贤菩萨,法是普贤法。那么再过来看一行,‘人普贤者有三’,第一个是‘道前普贤’,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你只要是发心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你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