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十集)(3)

修这个法门的人供佛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专心,专一,或者就供西方三圣,其余的都可以不要供,供多了分心。经典只念一部,这一部《弥陀经》够念了,够念一辈子。再说《弥陀经》的注解,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四种,这

  修这个法门的人供佛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专心,专一,或者就供西方三圣,其余的都可以不要供,供多了分心。经典只念一部,这一部《弥陀经》够念了,够念一辈子。再说《弥陀经》的注解,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四种,这四种要真正研究,我看至少也要十年。《疏钞演义》、《要解》,《要解》有两种讲义,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窥基大师的《通赞疏》,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四样东西可以说是《弥陀经》历代权威的注解,我们在这四种不同的注解里面去研究,这四种注都注得好。所以经念一种就够,如果就一样东西,有的时候念得很疲乏,想看看别的调剂调剂,这都是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一部决定够了。我们可以读《净土十要》,净土的东西也很多,也不要看杂了,《净土十要》、印光大师的《文钞》,有这些东西来调剂,我想也就够了,其余的应当放下,不要搞得太多太杂,太多太杂於我们决定没有好处。

  别人研究那些大经大论,我们遇到了,合掌赞叹就好,我们不要去费那个脑筋,不要去浪费那个时间,有时间多念佛号。你要晓得,佛号你愈念得多,你的莲花愈大,佛号就是培养七宝池中那个莲花的。你读那些花多少时间,花多少脑筋去研究那些大经大论,你的莲花长不大,不但莲花长不大,可能莲花都枯死了,你不知道,这个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知道。经上不是明明告诉我们,如果你改学其他的法门,退了心,莲花慢慢就枯了,枯了就没有了,就谢掉了,所以《弥陀经》、阿弥陀佛的圣号,咱们每天决定不中断,在这里下功夫。下面这一段说: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

  『上上根』是讲他方世界的这些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正等正觉里面最高的位子,他也往生。『阃』是门限,他也不能够超过,也要进这个门,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可以说是「上上根」,你看他们都发愿念佛往生。『下下根』,可以说是我们现前,人贵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当你在没学的时候,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觉得哪一个人都不如我,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如此,很自负,可是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愈学愈觉得自己不行,到今天才晓得自己确实是「下下根」,比什么人都比不上,连恶人也比不上,他敢作恶,我不敢作恶;他敢下地狱,我不敢下地狱,我比不上他,比上比下都不如,真正是个下下根人。

  下下根人只有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决定能成功,修别的法门都靠不住。你去学教,学《华严》、学《法华》、学唯识,我们做不到大开圆解;参禅,不能明心见性,不但明心见性做不到,连禅定都得不到。人家一盘腿可以坐上一个月不出定,我做不到。一个月不出定,三个月不出定,那是禅定,没有见性,那种功夫好的也不过是四禅天而已,差一点的是欲界天,成就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成就又不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我们喜欢出三界,搞了半天还出不了三界,这不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我们的目的真的是想出三界。所以这个法门实在是好,很适合自己的程度。常常想到自己是下下根,自己就会老实,老实念佛才能成就。如果以为这样也了不起,那样也不得了,那到后来真的就不得了,麻烦可大了。

  这一位同学有个问题,我还没答覆他,那就是出家人常常以为「我戒腊很高」,我从前也是以为著我戒腊很高,我受戒几十年,觉得很了不起,现在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明白过来,所谓戒腊高就是罪业重,多受一天戒就是多造一天罪业,多破一天戒,不如那个初受戒的。初受戒的,破戒的时间少,他才破戒一年、两年,我破戒破了几十年,他的罪业要堕饿鬼,我一定堕阿鼻地狱,有什么值得骄傲?时时拿戒腊,拿戒腊就糟了。你想想看你所受的戒,哪一条你做到了?一条都做不到,换句话说,破戒、穿戒、犯戒,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如此?一身的罪业。佛家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一生不收一个出家徒弟,一生不传戒,为什么?害人,何必把一个好好的人送到地狱里去,不忍心做这个事情。台中李老师一生不劝人出家,我那个时候发心出家,他还问了我好几次,「你为什么一定要出家?」我提出个理由,我说「我不出家赶不上别的同学,那些同学跟老师已经十年,我不出家,要上下班,我一天在佛法上能用功只能两个小时」,我说「我一出家,我可以不要做事情,一天用八个小时功,两年就追上他们」,我这样出家的。

  下面所说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生之土,到那边这些环境往往也是不相同,这个不相同就是自己功夫浅深不一样,所以你感的果报也不相同。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

  『八教五时』是代表整个的佛法。天台家将整个佛法分做化仪四教、化法四教,合起来称为「八教」。「五时」是五个时期,《华严》是佛最初讲的,《华严经》是佛在定中讲的,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讲《华严经》?他在打坐,在定中讲的,听众都是有大神通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情。以后佛从菩提树起坐,起来之后,到鹿野苑遇到五比丘,僧团才正式建立,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阿含。今天讲原始佛教,讲小乘佛教,都是从阿含讲起,阿含好比佛教的小学。阿含一共讲了十二年,然后讲到方等,方等之后讲般若,方等是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华也是讲八年,一共是五个时期,叫做「五时」,所以「五时」也是代表整个佛法。这是说明念佛一心不乱就总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都概括了。

  『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多半的经典都是有人启请,都是人家来问,佛来答覆。这部经没有人问,佛自己给我们说出来的,「彻底悲心」。这个法门没有人能问得出来,是难信之法,谁有能力来问?佛看机缘成熟,怎么成熟?说出来有人相信,有人发愿,有人肯修,这就是机缘成熟,虽然他不能问,也要给他说,因为他可以修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再看下面这一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