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二集)(3)

下面讲「策进五品而入六根」。「入六根」是什么?六根都相应。还是要从五品下手,就是这五个方法下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很重要,是我们真正修行下手之处。十愿,每一愿

  下面讲「策进五品而入六根」。「入六根」是什么?六根都相应。还是要从五品下手,就是这五个方法下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很重要,是我们真正修行下手之处。十愿,每一愿里头都具足其余的九愿,这才叫普贤行愿,并不是每一愿是独立的,你这么看法就错了,跟经教完全相违背。《华严经》讲:「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给你讲得多清楚。说有次第,心念是圆融的,所以一法就圆满含摄一切法。我们怎样恒顺众生?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都是恒顺。怎样随喜?也是礼敬、称赞、供养、忏悔对一切人事物,这叫修普贤行。普贤行也从五品位修起,也从观行修起。利根的人,观行里面就有相似,就有分证。在《华严经》看到,等觉菩萨没有舍弃五品的修行,五品修行是初信位菩萨修的,等觉菩萨还修初信位的法门,这叫圆修圆证。

  我们自己决定不是上根,如果自己以为是上根人,那就是增上慢。不是上根,大概是中根,其实以为中根,我们都是增上慢。这十乘观法,它有上中下三根,中根从「真正发菩提心」到「道品调适」,这是中根,我们仔细对照,我们够不够这个程度?下根是从「对治助开」到末后「无法爱」。对治助开里面,一开端给我们讲「五停心」、「六度」。如果我们连这个都做不到,下下根这个位次我们都没有,所以想想有什么值得傲慢?都还自己以为了不起。不读教理真的不晓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多读读之后,我们气焰就下降了,就晓得不行了,比起其他修行人我们差远了。我们一生能够做到的,实在讲,很勉勉强强做到五品位而已。追随智者大师,能够达到智者大师示现这个程度就非常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而入六根」,这是我们身心与五品都相应,这个地位还是属於观行位。相似位是什么?像佛菩萨。观行位是学佛菩萨,还不像。相似位有一点像,有一点像是见思烦恼真断了,也就是说对世法、佛法决定没有执著,还有分别,这是相似,决定没有执著。到分别执著完全放下,完全断除了,你就是分证位。分证位是什么?妄想没尽。诸位要晓得,分证位是法身大士,相似位是四圣法界,观行位是六道凡夫。由此可知,分别执著怎么能够不断?你能够断执著,这是观行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看你观行功夫浅深。再能够离一切分别,你就生方便有余土,这比凡圣同居土高。如果再破一品无明,你就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无明就是妄想,有四十一品,所以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如来果位那叫究竟位,究竟只有一位,分证有四十一位。我们到什么时候五品能入六根?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心跟五品完全相应。世间人常说的「念兹在兹」,那就是相应,念念没有忘记,念念没有舍弃,念念自行化他。

  『第十、无法爱。莫著十信相似之道,须入初住真实之理。』

  「法爱」是什么?对於修法的执著。「莫著十信相似之道,须入初住真实之理。」这都是位次上。十信菩萨,此地十信、初住都是讲圆教,这是天台止观。天台依《法华经》,《法华经》纯圆,所以此地讲的十信是圆教十信的菩萨。十信是相似之道,相似位,六即佛里的相似即佛。他的果报在哪里?四圣法界。诸位要晓得,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就是十信相似位。他不是真实的,他在十法界里面,这是劝你;因为这些人,实在讲有禅定的功夫,定功很深,阿罗汉有九次第定,有智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凡夫人看,神通广大;可是这些人没见性,他们所用的心还是识心,不过他们用的识心用得正,我们用得偏,所以他们是正觉,不是正等正觉。诸位要记住,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是正觉。什么才是正等正觉?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正等正觉,这个要清楚。

  藏教里面的佛,都是属於正觉。由此可知,正觉里面层次也很复杂,也有浅深高下不相同。阿罗汉是正觉,辟支佛也是正觉,辟支佛比阿罗汉就高;藏教的菩萨也是正觉,又比辟支佛高;藏教的佛也是正觉,比菩萨又高了。这些位次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才不至於有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大烦恼,贪瞋痴慢障碍自己的精进,因为骄慢现前,就自以为是,再向上提升就非常困难。这谁障碍你?慢障碍你,所以一定要断除。要知道「初住真实之理」,这是真实法,这是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就是入圆教初住。初住所证得的理是自性,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十乘观法,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本文,《地藏菩萨ben愿经》纶贯第十七面,倒数第二行,我们把文念念就好念了。

  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他讲的三观,三观第一个就是『从行观』。从行观里头最重要,就是你要懂得「四种三昧」跟「十乘观法」。『阴心』就是五阴之心,也就是八识,八识五十一心所。天台家说得都很踏实,天台大师发明「三止三观」,三止三观确实是他发明的,这个修行的方法好,非常踏实,我们凡夫有入手之处。这个方法很类似,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修行的原理原则。但是那个时代《楞严经》没有传到中国,智者大师听说有这回事情,所以在天台山筑拜经台,每天向西方礼拜,求感应,希望《楞严经》能够传到中国来。他拜了十八年,天天拜,那分诚敬之心,不容易!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老人家有这一分诚敬之心,感得后来般剌密帝把这部经送到中国来。

  天台大师没有看过《楞严经》,经传到中国来之后,当时人注解《楞严经》,就用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解说《楞严经》上讲的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用天台教义来解释。他的代表著作是《长水疏》,诸位现在看到《楞严经》的注解《长水疏》,这代表古时候这一派,都是这个说法。到明朝交光大师舍弃这个讲法,根据《楞严经》的教义,提倡「舍识用根」。天台是用识,『直就阴心,显三千法』,这是用识,不是用根。可是交光大师说的理论没错,符合《楞严经》的经义,我们做不到。舍识用根,那是什么人?宗门里面讲上上根人,中下根没分,但是天台家所讲的中下根有分。交光讲得虽然好,我们做不到,《长水疏》虽然说得不及交光,但是我们可以用得上,所以古今注疏都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