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五集)(5)

所以五重预释者。以是经中幽玄之义,令人一览,即能诠名。识所诠体。欲显此体,须明宗要。宗成体显,妙用得力。然后判属时味部教,则义旨泠然,昭乎心目。譬之拟观山海,先阅图经,未出门庭,而情景宛在矣。】 『预

  所以五重预释者。以是经中幽玄之义,令人一览,即能诠名。识所诠体。欲显此体,须明宗要。宗成体显,妙用得力。然后判属时味部教,则义旨泠然,昭乎心目。譬之拟观山海,先阅图经,未出门庭,而情景宛在矣。】

  『预释』,预先解释,没有讲经文之前先说大意。『以是经中幽玄之义,令人一览,即能诠名。』一看就晓得它的名字。『识所诠体。』认识这一本经的性质,「体」是性质。

  『欲显此体,须明宗要。』「宗要」是修行的方法。『宗成体显,妙用得力。』这是讲论用,你学这部经有什么用处。『然后判属时味部教,则义旨泠然,昭乎心目。譬之拟观山海,先阅图经,未出门庭,而情景宛在矣。』他这几句话是说明,为什么智者大师用这五个方式来说经中的大意。题是一部经的总纲,就好像一篇文章的题目,你看到题目,这一篇文章的大意,你就有个概略了,就知道它讲些什么。所以讲一篇文章要先讲题目,讲一部经也要先讲经题,这是把全经的总纲领首先交代出来。其次经里面所讲的理论,这一部经佛是根据什么说出来的,也可以说辨体,体就是经典理论的依据。如果它的理论依据不可靠,我们就很难取信;它的理论依据扎实,可信度就增高。所以辨体用现代的讲法,就是佛说这一部经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明白了,这才能建立信心。我们相信了,理也懂得,但是我们要怎样做?现在讲如何落实,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我们才有用处,若不能变成生活,岂不叫玄谈?玄谈是空谈,不切实际,於我们现实生活没有好处。

  现在人最讲现实,过去人农业时代生活悠闲,他可以有些赏心悦事,可以优游自在,现在人没有,哪有空闲与时间?所以比古代的人更现实,这些玄谈的东西很少人欣赏。因此一定要把它落实,落实就是「明宗」。明宗是讲修学的方法,修学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理论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之后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利益,这是第四段「论用」。用就是受用,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哪些受用,我们听到有这么好的受用,你才肯真正学习。末后这一条「判教相」,实在讲现在用不上。判教相在什么时候用?佛学院用得上,就是这一部经典、这个科目,佛学院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应该排在哪一年级、哪个班级来上,好比现在学校里排课程一样,这叫判教相。这对於一般人就不必要讲了,他们不懂,可是我们要清楚,大乘佛法里面,这是基础的佛法,换句话说是「共同科目」。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你要不知道孝亲尊师,你的修学就没有根基,你就不可能成就。所以这部经是大乘基础课程,是共同科目,必修的科目。这个意思就是教相,这是通途的教相。

  现在我们按照这个顺序先看经题,它是以不思议人法来立题。佛经的立题有规矩,不是随便取的,它有个原则,这个原则总不外乎「人、法、比喻」这三个纲领。有些经用「人」做题目,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这个题目当中的人,「佛说」的佛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两个都是人,所以这个经题是以人来立题。也有经题用「法」,譬如《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还不行,妙法还有莲花它是两个;单单讲法,《大般若经》这是「法」,纯粹单法,《大涅盘经》也是法,这里面没有人,没有比喻。这是立题三个纲领的原则,三个纲领有三种。还有一个经题有两种,像「人、法」;《妙法莲华经》是「法、喻」,「妙法」是法,「莲花」是比喻,所以它里面有两种。这样配起来三单三复,还有一个具足「人、法、喻」统统都有,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这个题三个都有。这是属於佛学常识,在现代我们一般学佛的同修,知不知道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学讲经的法师一定要知道,研究教理的同修们也应当知道。平常我们自己老实修行,希望这一生成就的,这些常识知不知道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这部经的题目当中是《地藏菩萨ben愿经》,这个题目一共七个字,七个字里面有通题、有别题。所谓「通题」是通一切经,就是「经」这个字是通题,大家晓得《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都称之为经,「经」这个字是通题;其余六个字是「别题」,跟其他经典不一样。所以题目里面自己就分通、别,这一定要解释清楚。别题里面六个字「地藏菩萨ben愿」,地藏菩萨是人,ben愿是法,所以它是以人法为名。地藏菩萨不可思议,菩萨的ben愿也不可思议,所以青莲法师加上「以不思议人法为名」。世尊在本经为我们说出这部经的名称,佛说了三种:第一是「地藏ben愿」,第二是「地藏本行」,第三是「地藏本誓力」,地藏菩萨的誓愿与誓愿的力量。佛说了三种,译经的法师在这里面取一种,取「地藏ben愿」,但这个题目实际包括「行」与「誓」,所以统统都包括了。

  人名里面也有通别,地藏是别名,菩萨是通名。实在讲,地藏还是通名,但是跟菩萨合起来讲,菩萨通的范围比它更大。怎么说地藏是通名?你学这部经,依照这部经理论方法修行,你就叫地藏菩萨;他也照这个方法理论修行,他也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多了,不只一个人,所以它也是通名。延续法师照这个学,延续就是地藏菩萨,延续是别名;宽容法师照这个学,宽容就是地藏菩萨。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不能把菩萨看作一个人,凡是修学这个法门的就称为地藏菩萨,凡是修学观音菩萨法门的统称观音菩萨,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在世间人很坚固的执著,地藏菩萨决定不是观音菩萨,错了!

  地藏菩萨要以孝亲尊师教导一切众生,观音菩萨马上一变就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一摇身就是观音菩萨。佛菩萨没有身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身相,是《楞严经》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然后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是一体,一体就是一真、一法界、一法身,随著众生的感应生变化,这样你对於诸佛菩萨就生平等心,不再分别执著了。晓得《华严经》所讲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跟一切我们都有分,我们没有在外,统统有分,这样你才真放下。你不了解这些,你的妄想分别怎么能放下?了解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放下了,再不打妄想,再不分别了。了解事实真相,心是定的,定则生慧,定不生烦恼,这是你必须先要搞清楚、搞明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