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无量寿经大意[1992年](第三集)(4)

劝谕策进。】 『劝』是劝勉。『谕』是晓谕就是开导,我们现在佛门常讲的开示,开导他,警策他,帮助他精进。 恭敬三宝。】 『三宝』有自性三宝,有住持三宝,都要恭敬。 奉事师长。】 『师长』之恩超过父母,这个地
劝谕策进。】

  『劝』是劝勉。『谕』是晓谕就是开导,我们现在佛门常讲的开示,开导他,警策他,帮助他精进。

  恭敬三宝。】

  『三宝』有自性三宝,有住持三宝,都要恭敬。

  奉事师长。】

  『师长』之恩超过父母,这个地方的「师长」意思是双关,因为它紧接著「恭敬三宝」,佛菩萨是我们真正的师长。佛对我们教导之恩是生生世世,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所以超过了父母。你能够奉事,能够恭敬奉事,你这一生一定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这是印祖常说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二分恭敬得二分利益」。没有恭敬心,佛菩萨亲自来教导你也没有用处;果然有至诚恭敬,老师纵然差一点,你也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善教莫如善学」。可见得你会学,老师教的不行、不高明,教的不好,但是他会学,他成功。这所谓是「青出於蓝」,学生的成就超过了老师,他会学;老师不会教,学生会学,所以学生的成就在老师之上。

  会是怎么会?就是他至诚恭敬,他用诚敬心去学,诚敬心是性德流露,老师没有开悟,学生开悟了;老师没有证果,学生证果了,这在我们佛门里面常常见到的。老师是个凡夫,学生成了圣人,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诚敬。所以我们希望不希望自己成就?希望自己成就就要用至诚恭敬心,不希望成就,那就轻慢老师,看这个老师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可尊敬的,这个老师还不如我!这样的心态实在讲是自暴自弃。底下这一句: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就是恭敬奉事的注解。对三宝、对师长要真诚,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功德利益。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怎样『庄严众行』?把老师所教导的教训,我们统统能做到。我们展开这卷经,这卷经典里面所有的这些理论教训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们能把它努力去做到,我们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是弥陀如来的学生,你能够做到就是庄严众行。给那些做不到的人做一个榜样,就是『轨范具足』。做给他们看看,希望他们也能够觉悟、也能够学习,这是求学的态度。前面这一半是处事待人的态度,这一节里面上半段和后半段: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一句是智慧。『法』是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化』是变化。《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这个意思。知道这一切万法变化所作的,不是真实的,这就是空观、空慧。知道这一切现象的真相,它的效果就是底下这一句『三昧常寂』,他的心是清净的。我们今天心为什么静不下来?认为这一切法都是真的,在这一切幻法里面去分别、去执著、去计较,想方法把它得到,得到之后,想方法保持。怎么持也持不住!为什么保持不住?因为它是幻法,它不是真的,你怎么能保持得住?所以事实真相要了解,这是真实的智慧,你才能够安住在三昧之中。三昧是梵语,翻成中文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定。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种享受是正常的享受,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这叫正受,所以凡夫没有。凡夫有五种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舍受就是不苦不乐、无忧无喜,这叫舍。为什么叫舍?因为时间很短暂,这种受是很好,保持不久,底下苦乐忧喜又起来了。诸佛菩萨这五种受统统没有,统统没有这五种受叫三昧,所以这个乐叫寂静之乐。「三昧常寂」。下面这几句说得非常的浅显,理甚深,事相很浅显。身、语、意我们应当要学习。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这个我们要学。身、口、意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这用意很深。所谓「口为祸福之门」,由此可知,言语对我们一个人生的成败关键之大。儒家重视,佛法没有到中国来,孔老夫子教学。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出现的年代相差不远,两个人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没见过面,但是他们教学的原则有很多地方相同。孔老夫子教学四科,他四个科目,不像现在分科分得很细,那个时候没那么细,孔老夫子只分四科。第一个科目是德行,第二个科目是言语,你看这言语多重要;第三个科目是政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技术能力,培养你的技能,你有一技之长,将来你在生活上、在社会上可以谋生,培养你谋生办事的能力;最后一个科目是文艺,前面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了,这才可以把精神生活往上提升。前面这三个如果没有做好,那精神生活无法向上提升,物质生活能够得到饱满就不错了。所以他分四科,言语非常重要的科目,摆在第二。

  所以这个地方三业里把口业摆在第一,你就晓得他用意很深。言语不当很容易坏事,很容易教别人起误会,甚至於与一些人结了冤仇都不知道,所以说无意当中说话得罪人。所以过去老师教学生,处大众之中或者陌生人里面,我们如何相处?多听少说,以免口过,多听少说。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律仪』,拿现代的话来说风度、礼节。与人、与大众相处,我们身不失礼,不失威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