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六集)(4)

前面的比喻是从一般普通人来说的,泛指亲友,关系不是很密切。这一段讲母子喻,最为亲切。比喻里面『先喻单忆有离』,母亲心里念儿女,一生中从来没有间断。儿女想不想母亲?不一定,把母亲忘掉的太多了。做母亲的

  前面的比喻是从一般普通人来说的,泛指亲友,关系不是很密切。这一段讲母子喻,最为亲切。比喻里面『先喻单忆有离』,母亲心里念儿女,一生中从来没有间断。儿女想不想母亲?不一定,把母亲忘掉的太多了。做母亲的人很痴心,要觉悟,不要去念儿女,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念儿女,儿女忘恩负义,惹一身烦恼,何苦?念阿弥陀佛,这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佛念众生,远过於母。母念子,慈止一世。佛念众生,慈心无尽』,这话是真的,佛念众生,生生世世,一直念到你成佛,佛的愿才满。没成佛,佛总是忆念,总是希望帮助你。但是你一定要接受,怎么接受?你也念佛就行了。

  经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疏钞一、后喻双忆不离。一切众生。仰慕弥陀。果能如佛之怜念众生者。自然感应道交。必得见佛往生矣。】

  『后喻双忆不离』,这个比喻佛念我,我也念佛。

  『一切众生,仰慕弥陀。果能如佛之怜念众生者,自然感应道交,必得见佛往生矣』,这是丝毫疑惑都没有,决定是事实。怎么知道是事实?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多,也都听得很明白。不但是阿弥陀佛的ben愿,可以说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愿。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众生念佛往生净土,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众生亲近阿弥陀佛,这些众生包括等觉菩萨。九界众生要想快速圆成佛道,亲近阿弥陀佛是第一捷径。我们念佛要专、要真诚,要像阿弥陀佛念众生一样,就行了。

  我们有时候看到不认识字的、很穷苦的老太婆们,好像很愚痴、无知,她一天到晚专念一声阿弥陀佛,她往生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比我们知识分子高明太多了。原因在哪里?她老实念,她没有杂念。

  知识分子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世间人称为才子,文章好,诗词、歌赋好。以诗人为例子,中国诗人最有名的李太白、杜甫,是了不起的人。自古诗人妄想多,成天打妄想,这种人念佛不能成功。所以他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个不能学,学不得。说老实话,修道人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知事少时烦恼少,认识人也要少,是非少。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天天造口业,你功夫怎么会成就?

  这样我们才真正明白,那些乡下老太婆不识字,人家瞧不起的,她真成功。真正慧眼里看她是世界第一等人。眼看著她就永脱轮回,超越三界,她去作菩萨、作佛去了。谁能比得上?世间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的人,天天造业,天天搞六道轮回。我们要明了、要觉悟。

  所以我常讲,一句佛号、一部经典是上上根人。觉得一部经不够,还要多念几部经,多懂一点大乘佛法的道理,就是中中根人,不是上上根人。还要想通宗通教,样样都要涉猎一点,这是下下根人。觉得还不够,世间法我还要学一点,那往生没指望了,连下下根都不如。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些事实。如果真的明白了,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一个人?要劝他做上上根人,我们才真正对得起他。他不肯做,那是他的事,他将来不怪我们。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不告诉他,我们对不起他。

  所以什么都要放下。真能放下的两种人:一种是宿世的善根发现,像我刚才讲的这些不识字的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弥陀佛,他什么都不管,都放下了,这是宿世善根发现。另外一种人是把事实真相真正透彻看到了,他知道利害,知道这些事是很大的妨害,他能完全放下。我们常说一个上根利智,一个是下下根的愚人,中国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疑。」这种人他不改变的,他做得非常彻底,所以他的成就非常殊胜。当中的是半吊子,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这样的人最麻烦。我们自己就是属於半吊子,这是很大的障碍,把一生得度往生成佛的机会错过了,非常非常可惜。

  疏钞二、高齐大行和尚云。信忆二字。不离於心。称敬二字。不离於口。任意早晚。终无再住娑婆之法。此为念佛第一要策。】

  『高齐大行和尚云』,高齐是南北朝时代,大行和尚有几句话劝勉念佛人,『信忆二字,不离於心。称敬二字,不离於口』,他教我们念佛的四字要诀:「信、忆、称、敬」。

  『任意早晚,终无再住娑婆之法,此为念佛第一要策』,大行法师说得好。信是真正相信,丝毫怀疑都没有。什么是真正相信?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了,才是真信。我信了,这里还有很多东西想要,还有很多东西想学,还有很多喜欢留恋的,给诸位说,这个信是假的。你如果真正相信往生西方是真的,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种种都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还不舍掉,哪有这个道里!必定真正能舍才是真信。都舍尽了,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心里真有佛,净念相继,忆佛念佛,这是真正忆佛。心里面想佛,除佛之外什么也不想了。

  「称」是称名。这一句佛号念出声来。心忆口念,称就是口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真正的恭敬。我还有夹杂、还间断,「敬」就没有了。自己这样修学,处事待人接物,碰到人都这样劝他,这就是敬。敬人敬事,一切恭敬。

  这样修行的人,『任意早晚』。任意是自在,这一句就是生死自在。「早」是早一天往生,晚是晚一天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大自在,什么时候想去,什么时候就去。为什么还有早晚?是看缘分。世间与我没有缘分,我就早去。如果有缘分,还有一些人我可以劝他,他还会听的,我就晚一点去,多劝几个人,多帮助几个人去,为这个理由可以晚一点去。由此可知,早晚不是自己的意思,早晚是看众生的缘分,随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