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教师节-谈尊师重道

孝,JK法师
「敬老尊贤,孝亲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古老的祖先们以这个理念代代相传,教导下一代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几千年来,圣哲们的成就都是母亲扎的根,教育的根在家庭。

  教导孩子是世间最伟大的任务,也是最艰难的使命。母亲在儿女三、四岁之前不离开儿女,让儿女听闻、接触到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友悌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看到自己的父母怎么对待长辈、晚辈,不让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孩子天天看,自然就效法。这是古人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婴儿从小就学会孝敬,并养成一生的习惯,德行就自然而然的流露。这个德行记载出来就在《弟子规》,是正确的观念、思惟、价值观,是家庭生活的规矩,人人遵守,这是中国教育的特色。

  但父母亲教的只是最初的一个阶段,孩子七岁上学,老师接着教孝悌忠信。老师也着重在身教,深入浅出诱导孩童,讲解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友爱弟兄。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孩子才懂得做人的道理。孩子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在学校事奉老师,洒扫应对,学习生活教育。唯有学会奉事老师,回到家才会奉事父母。所以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的和睦,都是教出来的。同时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老师要把学生孝敬的根保护好,不让根变质,不让行为越轨,然后再教学生读书。所以老师是护持孩子成就的人,是值得社会大众所尊敬的。

  中国古代的帝王,其儿女在学堂里念书,对孔老夫子的神位、画像,对老师也要行跪拜礼,这是尊师重道。帝王带头做,教人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上行下效才养成社会上良好的风气。人人知道尊重老师,人人知道尊重学术、德行,则社会安定、世界太平。今天社会动乱就是疏忽了这些小节。 

  我在七岁上私垫的时候,父亲教我尊师重道,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乡下的一个祠堂,大殿布置成一个禮堂,当中供了一个很大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我们进入禮堂后,老师出來接待我父亲,父亲就带着我对孔老夫子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后,父亲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旁边,父亲带着我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禮。我们看到父母对老师这样的尊重,老师的话还能不听吗?从此之后就懂得尊师重道,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都尊敬,跟对父母完全一样,从小养成习惯,一生都忘不了。我流浪到台湾后,遇見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和李老师,因为小时候有父母教我尊师重道,才能得到老师特别的关怀、照顾和教导。

  尊师重道,尊师是尊重自己的学业,尊重自己的道行。老师教导学生,就看学生对于老师有几分尊敬,有十分尊敬,老师必须要把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他,否则对不起他。他只有一分诚敬,老师不会传授他两分,因为他不能吸收。所以,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由此可知,诚敬与老师不相干,是与自己修学的成绩有密切关系。而真正的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是要依教奉行,把老师的教诲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而老师能否把学生教好,也看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儿童天性模仿大人,在子女心目中,父母、老师都是他的榜样,做父母如果不尊重老师,学生怎么会看得起老师?怎么会听老师的话?好老师纵然想教,但看到重重困难、障碍,也会知难而退。所以教孩子孝敬,就必须真做出孝给孩子看;教敬,自己必须做到敬事师长。如果自己没做到,孩子不会相信你。所以父母跟老师都要以身作则,这是最重要的。因此,天下安危,在父母的手中。下一代有没有前途,能否超过这一代,这个权掌握在做父母的手上。所以父母是小孩第一任老师,要教孩子离苦得乐,要把孝敬的根扎好。

  现在的教学比过去困难很多,五伦失掉没有人教,现代人疏忽扎根教育,忙着赚钱,家庭教育没有了,后代的孝根没扎好,学校教育也有了严重问题。所以子女不懂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友爱兄弟,自私自利。而且孩子接触太多电视、网络,知见超过父母、老师,却没有智慧判断是非利害,必定随顺烦恼习气,胡作妄为,危害社会,所以子女背叛父母、学生背叛老师,在今天到处都可见,这是《三字经》上讲的「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今天人与人的往来都是利害,利害所维持的关系不能长久。人和人相处多看对方的好处,这要靠教育!所以不教怎么行?家庭如何维持,社会安宁从何谈起?底下一代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后果可怕!

  今天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承传,我们如果不再加紧努力认真去做,就没有了。如果有这种机缘,全心全力去做,不为自己,只为拯救社会,为把已死的人心慢慢复苏醒过来,这就要讲因果,重视家庭教育。所以我们勉励所有人,共同发大心,全心全力做好这件好事:以大爱来爱护社会,爱护一切大众;照顾好老人,教好孩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