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护口业——法语专题汇编(十九)文字版(二) JK法师 主讲 (4)三福六和 第2集 2002.5.26 講於 馬來西亞山打根 文件檔 【21-139-02】 「口和无诤」,没有争论,争论都是意见不合。破坏道场的是什麽?话太多。古人说的话,愈想愈有道理,「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太多,遇到人讲什麽?张家长、李家短,都在那里拨弄是非,无事生非,造谣生事,你把社会的安定和平破坏了。 造业最容易造的是口业,佛教我们守口如瓶。道场要怎样能兴旺?怎样用功我们功夫能够得力?只要不说话就行了。所以我们在古晋建个念佛堂,悟忍法师到那边去照顾那个道场,我教她一句话,你将来成为一代祖师。什麽一句话?不说话。你这个念佛堂这个道场,无论哪个人去,进到你这道场,就不准说话。你住一天,一天不能说话;住十天,十天不能说话;住一年,一年不能说话。说话,出去,不要你!只要在那里三年不说话,人心就定了,他就得念佛三昧,他就成就了。一天到晚讲话,功德都从嘴巴漏掉了。功德没有了,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修行人哪有那麽多的话好说? 所以我劝大家,不要知道的事情不要知道,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人家问今天这个世界怎麽样?今天世界很太平,没事。你们天天看,不但看,还特别去打听,你的心怎麽能定下来?所以你们生活在五浊恶世,生活在大乱之世,我生活在净土、在清凉世界,我没事,天天没事。你们的事情很多,我没有事情。在秽土里面,你懂得住净土,那你就高明了。在恶世里面,你能够居住在纯净纯善之世,这是佛菩萨。所以不但我不去接触这些事,人家来告诉我我也不听。你来跟我讲,我「阿弥陀佛」就把你拒绝了,你要讲跟别人讲去,不要跟我讲,我不要听这个。 所以修行人要能得三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你念佛,你要得念佛三昧;你学《华严》,你要入华严三昧;你学《法华》,你要得法华三昧,你才得受用。什麽叫三昧?《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三昧。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以一心不乱为标准。所以知道的事情不要太多,不关自己的事情你要知道那麽多干什麽?连老师教我们学经教,都教我们学一部,不准我们看很多经,为什麽?三昧!你这样容易得一心不乱。经典看太多了,看出麻烦出来,看到最後连释迦牟尼佛都不相信。为什麽?这部经里头释迦牟尼佛说有,那部经上说空,到底是有是空?麻烦就来了。看一种,不要看第二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没讲过经,他讲的是什麽?是给众生治病的。众生的病执着有,佛就讲空,破他的有,他得利益。众生执着空,佛说有;执着有,佛就讲空,那个听的人都开悟,都得利益了。 你这个糊涂人看到又空又有,「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到底是空是有?」佛没有讲错,你自己搞错了,经不是跟你讲的。所以经只能学一种,一种里面得到三昧,开悟了,再看其他的你就都懂,就没有问题了。你没有开悟、没有得三昧,你要是看多了,到最後佛都不相信,麻烦来了,学佛变成魔了。所以,怎麽样把心定下来,这是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古人用的方法好,止语,不说话,不说话你也就没有念头,心自然就定下来。「口和无诤」,言语愈少愈好,也是养生之道。有人感觉得气血不足,为什麽不足?话太多了,话太多伤气。事情愈少愈好。现在很麻烦,每一个家庭有电视、有电话,很讨厌!修行人电视不要了,电话拔掉不听,我有事情找人,我就把它插上;我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就拔掉。这个方法好,省很多事情。所以这是六和里头很重要很重要的修学方法,「口和无诤」。 (5)《太上感应篇》 第73集:1999/8/4 香港 文件檔【19-12-073】 上一次讲到《感应篇》第二十七节:【不彰人短。不衒己长。】 前面曾经说过,这两句话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实际上对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修养关系最大。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过失,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这一桩事情是最损阴德的。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没有想到後来果报的惨烈。《地藏经》里面所谓是「拔舌地狱」、「火镬地狱」,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古时候人心淳厚,一般都有教养。现在人可怜,没有人教导,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再看到社会外面的风气,内有恶因,外有恶缘,因此造这种罪业,比比皆是,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自己如果有,一定要痛改前非,这个过失如果不能改过来,念佛也不能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记住,佛给我们介绍净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决定不容许有个心行不善的人,到那个地方去把人家生活环境扰乱,所以这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我们千万要记住。 注解里面引用很多的例子,看看古人是怎样的涵养,我们要效法、要学习。此地所列的几个古时候这些人,我们在史传、在古文里面都念过,都相当熟悉;宋朝的韩琦、王素、文徵明,这都是读书人,有度量能包容。人有小的过失,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的过失加以渲染,成了大过失,把人家一生的前途断送掉,这个因果背得很重。受害的人,他要是心里不服,换句话说,他决定会报复。这个报复不在今生,就在来世,或者在後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古时候,同学、朋友看到有过失的时候规劝,规劝应在什麽时候?没有第三者见到的时候。你说这种人情多厚!提醒他,劝勉他。规劝两次、三次都不改,佛法里面讲的「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跟随他的学生不少,经典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相当庞大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我们在经上看到,没有现代化的组织,为什麽这麽多人众,生活这样有规律,这麽严整,道理在哪里?人人都遵守「六和敬」,人人都修「五戒十善」,纵有过失,天天听佛讲经说法,自己知道自新、忏悔。我们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处分哪一个学生,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开除哪个学生,这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今天做不到,想学也学不会。所以从经典记载来看,释迦牟尼佛做人做得多麽圆满,这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丝毫瑕疵,这才真正显示出究竟圆满的智慧。 (......)古圣先贤的长处,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努力效法;别人的短处,绝口不提。不但不提,最好耳也不闻,为什麽?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是绝对的自利。喜欢听别人的过失,喜欢打听别人的过失,必堕地狱。为什麽会堕地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推你下地狱的,是你自己造不善的因,感不善之果,我们不能不知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