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几种的误会
资源出处: 佛学十四讲讲记 JK法师讲述
凡是误会都是学佛的障碍,这里面略举的几种,范围非常广大,而且很普遍。误会不消除,不但信心不能建立,对于修学必定也是茫然而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将它消除。李老师当年编这个教材的时候,这几种误会是最普遍的,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误会依然存在。
甲、误会
首先要解释,什么是误会?第一种是「我假理想」,就是个人的假想、想象,以为是某一种情况,这是不可靠的。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没有证到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理想,为什么?都是妄想。理想应该是有道理的、如理的;上面有一个「假」字,假理想,不是真理想。真的理想,那就好了,是正知正见;就怕把妄想当作理想,这是误会。第二种是「听信妄谈」,这是误会的来源,道听途说,现在也非常普遍。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凭自己的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未见而言」,这个不可靠,这就是我假理想。「见蛇为龙」,这是误会,发生错觉。「未究其理」,对这个理没有深入究竟,只走粗粗的浅尝,就以为是如是。这三类「自非其真」。佛法许可你研究,希望你研究,佛法不怕怀疑、不怕问,要破疑开悟。可是问,要问明白人,如果问的那个人也是未见而言,或者未究其理,那就糟糕,你要是听信他的话,误会就更深。现在佛教出的书、杂志,可以说太多太多,当然有些可以看,有些看了会增长你的误会,这都是要注意的。正是《楞严经》上所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般人无法辨别,以致产生许多误会。
丙、迷信属他
佛法不迷信,佛法是正信。「迷信属他」,他迷佛不迷,这是说佛以外都是迷信。什么是迷信?第一、「无谓有」:本来没有的事情,他以为有,这是迷信。如「渴鹿阳焰」,阳焰是地上的一种气,远看好像是水一样,大陆中原地带常见的现象;鹿是畜生,牠没有知识,口渴了想喝水,看到阳焰以为是水,阳焰就在牠面前不多远,可是走到前面,还在前面,永远也找不到水。根本没有水,牠误会以为有水。这是迷信,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第二、「有谓无」:确实是有,但是他认为没有。「近视斥星」,这是比喻。近视的人没见过天上的星星,天上有星星,他因为近视看不到。看到太阳,他承认有;月亮在满月的时候,那个光也不小,大概是有;星星没有,他没见到。确实有的,他不相信,他说没有,这也是一种迷信。第三、「偏陋执」:偏是偏见,陋执是执着;偏见的固执。往往见事情只见一边,见事、见理都不圆满,他坚固执着一端,这也是迷信。举个比喻,「轿付前价」。从前有钱的人出门坐轿子,轿子是两个人抬的,抬到目的地,他付钱给前面的人,后头的人来问他要钱,他不给,他说:「我只看到他抬我,没有看到你。」这就是固执,他没有看到后面抬轿的人,他就不给他钱。这是举比喻来说,这些都是迷信。
从前编这个表的时候,是破除迷信,消除对于佛法这种误会,是劝我们学佛。现在我在此地讲,意思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你们入门了,进到佛门来,还有迷信;这个迷信若不破除,对于你修学是一大障碍,这个迷信的破除,比已往那个迷信破除更难。真如本性真有,一切万法当体皆空,你不能认识清楚,迷信!你把这一切事相都认为是有,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得失取舍,都是迷信。还有一种执着,修学先入为主造成了成见,这就是偏陋执。法门无量无边,我们以什么样的慧眼去选择,使我们这一生短短几十年真正有成就?那是要正信,迷信是做不到的。迷信的人纵然学佛,一生往往空过。李老师说:台中莲社莲友二十万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三、四个而已,不容易!原因在哪里?迷信,不是正信。
「正信属佛」。佛经是世尊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是从心意识里流出来的,所以完全是现量的境界。底下讲:「现量」、「比量」、「圣言量」,这是讲佛说法的善巧。其实佛的境界,完全是现量,没有比量;菩萨以下的说法就要用三量。而菩萨当中,见了性的菩萨,大多数也是现量;没有见性的菩萨,尤其是像我们现在在凡夫位,我们看佛法、讨论佛法,是要根据这三个条件。「现量」是眼前的事实道理,大家都承认的,为一般人公认的。「比量」是正确的推理,也能够为大家所公认的;例如见烟知火,推理得之。「圣言量」:这个理太高深了,不是现前境界,也没有办法用比量来推测,那只有引用佛菩萨的教诫;佛菩萨是圣人,不会妄语、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相信佛菩萨的圣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