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法师:阿弥陀佛为何要化做众鸟来说法

念佛,JK法师

  摘自JK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征释可知。……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问,化作众鸟何义?’这都是假设的问答,佛为什么要化做众鸟来说法?‘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这是第一个。四悉檀,“悉”就是普的意思,普遍,“檀”是施的意思,普遍平等的布施,这里面没有条件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完全是平等普遍的布施。这有四种,第一个是欢喜。佛教化一切众生,第一个要叫接受教化的人生欢喜心。他对你不能生欢喜心,怎么可能接受你?第二个,‘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鸟都会说法,想想我们很惭愧,人不如鸟。可以能够警策自己、勉励自己,这生善,我们这个善心自然就生起来了。‘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本来我们对这个鸟、禽兽,看轻了,没瞧得起牠。现在鸟居然能说法,居然能够作我的老师,于是对于鸟起了尊重心,不会轻慢牠。这是把自己的烦恼去掉,什么烦恼?贡高我慢这个习气。所以断除自己的习气。‘鸟即弥陀’,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在这个地方,如果你深深去体会,阿弥陀佛是性德变现的,也就是自性,自性变现之物;换句话说,哪一样不是自性?于是从这个地方,确确实实令人恍然大悟,明心见性。这是最殊胜的利益。

  这是四悉檀略说,然后我们再一条一条来说明它。第一个,佛说法先观机。在教学法里面,佛实在讲是最高明的老师。他教学的方法,我们今天讲教学法,真正是第一。凡是亲近佛陀,接受佛教育的,没有一个不开悟,没有一个不证果,得力于他教学方法之好。最重要的,先要观机,观察接受教学的这个人他的根性、他的根器;用现代话来说,他的程度、他的爱好,他的生活习惯,他的思想背景,样样都了解。然后运用这个方法,就能恰到好处。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在讲台上学习讲演,或者讲书,给学生上课讲书。讲经,经跟书是差不多的。要怎么讲法,才能讲得很成功?我们从佛经里面佛的教学原理,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于是我们把它总结起来,讲席当中有七桩事情要注意的:

  第一、“我为什么讲?”这是宗旨,这个最重要,为什么讲。像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讲?他是为我们破迷开悟,他为这个讲;换句话说,他的目标非常显明,众生在迷,佛要帮助他觉;众生知见不正,思想、见解错误,他要把它纠正过来;众生心地污染,他要教他得清净。他为觉正净而讲,这目标很清楚。

  第二、“我为什么人讲?”对什么人讲,这个人要清楚,人的根性里有利根、有钝根,这就要观机,你必须对这个人要了解。古人跟今人思想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喜爱东西不一样,都要考虑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读书人跟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讲法;读书人喜欢明理,一番大道理说得很透彻,他听得很开心。做生意人想赚钱,讲法就不一样,你跟他讲这个经可以帮助他赚钱,可以帮助他拓展事业,他听了愈高兴。所以一切众生,他们所学的不一样,他的工作不一样,事业不一样,我们同样一部经典,种种不同的讲法,活的,不是死的。作军人要打胜仗,我的经典可以帮助你打胜仗。所以它称之为经,无论用在任何一个学术、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它才会受一切大众的欢迎。

  佛经是这样的,再告诉诸位,儒家经也是这样的。《论语》大家很熟悉,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是宰相,他用什么能力帮助宋太祖建立政权?《论语》。太祖死了以后,太宗继位,依旧任命他作宰相,他给太宗说:“我再以半部《论语》帮你治天下。”前面跟太祖的时候,是半部《论语》得天下,他就是一部《论语》做了两朝的宰相。运用在政治上,运用在军事上,同样可以运用在经济上,运用在工商事业上。因为经典里面所讲的是原理原则,像数学公式一样,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要晓得,对什么人讲。我常常讲经的时候,尤其是在佛学院教学生,我就告诉他:你们将来上台讲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行,才能讲得通。决定不是学一种讲法对一切人讲,那就注定失败。所以我讲东西对中国人是中国人讲法,对外国人是外国人讲法,绝对不一样的;但是我这个理论决定不会变的。外国人国家不一样,对日本人讲法,跟对美国人讲法完全不同。为什么?他们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样,道德观念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这里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懂这个才行。

  第三、“在什么时候讲?”天下太平有天下太平的讲法,天下大乱,有大乱这个时候的讲法,讲法不一样。像美国现在经济不景气,衰落的时候,有衰落时候的讲法;在鼎盛的时候,有鼎盛时候的讲法,不一样!这是讲时节因缘不相同。这是大的,小一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人的情绪不一样。你正在欢喜的时候,欢喜心能接受,正在懊丧悲伤的时候,那是另外一种说法的,这才叫契机。佛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事相透彻到圆满究竟,这是大学问。你要不细心去体会,怎么能够把它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教学上?所以要懂得时节因缘,这些都叫观机。统统清楚、明白了,那就好像大夫治病,先诊断对你这个病情,完全了解,然后再考虑处方。考虑处方第一个,那就是我应该要讲什么?譬如,佛的经典这么多,我应该选哪一种经正好对症下药,这才选择。可见得,选择是为众生选择的,不是为我选择的。这个大夫给人看病,那个处方是为病人处方的,不是为自己处方的。所以经论这么多,我们在这里面选择。选择这个经之后,怎样讲?这就是讲的技巧。这个技巧,四悉檀统统都包括在里头,用什么方法,你说了他欢喜接受,真正能够领悟,帮他破迷开悟,使他得真实的利益。最后,讲完之后要检讨效果,然后再求改进,这是我们做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你不懂得这些教学方法,那就非常困难。所以它是因时、因地、因事,种种不相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